劉 晶
(朝陽廣播電視大學,遼寧 朝陽 122000)
隨著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英文原聲影視作品在中國市場上越來越多,同時也就要求英文原聲影視作品必須要有屏幕譯文,來滿足中國絕大多數(shù)觀眾主要是依靠字幕觀賞作品的要求。網(wǎng)上熱播劇《都鐸王朝》是一部描寫16 世紀英國都鐸王朝時期亨利八世一生致力于宗教改革,同時與他的六任妻子愛恨情仇的英劇。字幕譯文在作品與觀眾之間搭起橋梁,是作品與觀眾溝通的語言,向觀眾傳遞著對等的語言文字信息。字幕翻譯的品質(zhì),直接影響著觀眾對作品的理解與交流。所以翻譯者的工作平凡而偉大,他要在自己對作品能夠充分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影視作品還能夠做到釋意與表達,讓觀眾們理解并欣賞原聲英文影視作品。
翻譯的根本任務(wù)就是用最自然、最貼近目的語的語言,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重現(xiàn)原語言文字的信息。英文影視劇中文字幕翻譯,要向中國觀眾傳遞作品中的語言文化信息,使中國觀眾有著與原語言觀眾對作品內(nèi)容同樣的切身感受。
英文影視劇字幕的漢譯語言,既要符合作品的原本思想和文化內(nèi)容,也要符合中國人的語言表達習慣。譯者在進行字幕翻譯時,要使用觀眾很容易就能聽懂的簡單句子進行字幕翻譯,使用的語言文字要貼近生活,淺顯易懂,符合大眾的文化水平,做到雅俗共賞,把影視藝術(shù)和語言藝術(shù)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抓住觀眾的內(nèi)心,加強觀眾對影視作品的認同感。
影視劇屏幕下方的字幕文字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跟著劇中的畫面和人物的對白快速地進行切換,極大地受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性。在時間上,屏幕文字的出現(xiàn)和消退都必須和人物對白的開始與結(jié)束相吻合,這也是觀眾抓住劇中人物思想情感的必要保證。而留給字幕文字的空間更受限制,只能是屏幕下方不影響畫面的小小一部分。這些特點就必定會給影視劇字幕翻譯帶來難度。因此要求字幕文字在要讓觀眾能夠充分了解劇中人物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的同時,做到簡潔明了且不失美感。
英文影視劇的字幕,不僅是在進行語言交流,而且是在進行跨文化交際。這就要求譯者在進行文字翻譯時,要考慮到不同民族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也要考慮到不同民族間語言表達習慣上存在的客觀差異。英文影視劇字幕的翻譯在跨文化交際中承擔重要的作用,譯者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做好字幕翻譯工作。
影視劇中的人物都有各自鮮明的人物特點,這不是靠人物單一的臺詞所能表達出來的,一定還會有他的肢體語言以及動態(tài)畫面互相配合,才能夠完美地表達出來。實際上,英文影視劇的字幕文字也參與到了作品之中,好的字幕翻譯內(nèi)容要隨時隨地與劇情整體畫面配合起來,與演員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一致,符合劇情的發(fā)展,使字幕與整個影視作品融為一體。
任何一部英文影視作品都會涉及到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的語言特色等,要想把在特定歷史時期、特定環(huán)境下、主人公們發(fā)生的故事繪聲繪色的表達出來,絕不是只遵循某一種翻譯理論能夠?qū)崿F(xiàn)的。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的時候要根據(jù)影視作品的實際情況,多種翻譯理論相融合、多種翻譯策略相結(jié)合,實現(xiàn)影視翻譯的目的。英國翻譯家奈達提出的“動態(tài)功能對等理論”,其核心內(nèi)容是要求譯者不要強調(diào)不同語言表面形式上的對等,而是要用最通順、最自然的語言,盡力做到動態(tài)功能對等,讓作品的內(nèi)容達意傳神地輸送給觀眾。奈達還指出,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任何語言的文本信息,都對應(yīng)著相應(yīng)的文化信息。在翻譯英文影視作品的時候,絕不是兩種語言簡單的交換過程,而是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所以譯者一定要考慮到“文化順應(yīng)與歸化”問題,處理好英文影視作品中的文化元素,滿足觀眾的文化欣賞性。Gutt 的“關(guān)聯(lián)翻譯理論”認為,翻譯過程是譯者對原語言文字進行闡釋的交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譯者要找到原語言文字與觀眾間的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也就是觀眾不需要花費不必要的努力就可以獲得良好的語境效果,滿足觀眾的觀賞感受。
影視劇作品一定是要雅俗共賞的,英文影視劇的中文字幕就承擔著實現(xiàn)此項目的的任務(wù)。字幕翻譯在形式上對等,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句式對等,這最易于觀眾對原語的理解與接受。作品中的人物,在通過語言表達人物思想的同時,都會伴有肢體動作及面部表情來充分表達某一人物的立體形象。譯者在進行字幕翻譯時,如果注意到字幕文字與語言、動作及表情配合起來,則能更傳神地塑造人物,給予觀眾極舒適的觀影體驗。在《都鐸王朝》中,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Katherine 臨終前給亨利八世的信中寫道:“The hour of my death draws fast on,and my case being such,the tender love I owe you forces me to put you in remembrance of the health and safeguard of your soul,….For the rest,I commend unto you,our daughter,Mary,beseeching you to be a good father onto her,as I have always desired.…”譯為:“值吾大限將至彌留之際,我對你的綿綿愛意促使我牽掛你的健康與靈魂安寧?!渌乱?,專此奉稟,對于我們的女兒,瑪麗,如我渴望那樣,伏祁你以慈父待她?!弊g者在翻譯中對于英文對白的內(nèi)容不增不減,不增添情緒渲染,向觀眾準確清晰地傳遞了凱瑟琳對亨利八世的愛和對女兒瑪麗的無限牽掛。觀眾在觀看影片時,聽著背景音樂和演員情緒飽滿的對白,看著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凱瑟琳、心緒復(fù)雜正在讀信的亨利八世,同時讀著屏幕下方這段與劇中畫面相配、中英文句式基本對等的譯文時,情緒不由自主的就被帶入到劇情之中。這樣的字幕翻譯完全與劇情融為一體,為廣大觀眾所接受。
無論是在哪種文化背景下,在任何一個特定歷史時期都會有那個時期的專屬稱謂。這些稱謂既可能是體現(xiàn)森嚴的等級制度,也可能是表達了人物間的長幼尊卑關(guān)系。在翻譯這種特有稱謂的時候,可以按照文化順應(yīng)的原則,做到既符合特定文化下、特定歷史時期的實際情況,又可照顧到中國觀眾的語言文化習慣。在《都鐸王朝》中,人們與國王或王后面對面對話交流時,對他們的尊稱都是Your Majesty,譯為陛下。而當他們作為第三方被在對話中提到時,對他們的尊稱會是His Majesty 或Her Majesty。例如,凱瑟琳不同意與亨利八世離婚時說:“I love and have loved his Majesty as much as any woman can love a man.”“我從過去到現(xiàn)在,一直都像任何一個女人愛男人那樣把我全部的愛都賦予了國王陛下?!庇秩纾谝淮问フQ節(jié)中,亨利八世的第一任皇后Katherine 派代表給他奉獻圣誕禮物,亨利八世問道:“Who sent it to me?”代表答道:“Her Majesty,Queen Katherine,your Majesty.”譯為:“誰送我的?”“皇后陛下,凱瑟琳皇后,國王陛下!”譯者在翻譯時,必須捋清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才能翻譯出既符合英語國家的語言習慣,又顧及到中國觀眾的文化習慣的好譯文。特有稱謂的翻譯,在跨文化交際中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中文中的四字格就是四字結(jié)構(gòu),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詞精意煉,音美韻美。在翻譯英文影視作品時,適當運用四字格或四字俗語,可以讓中國觀眾在觀看影片的同時,不僅理解了英文影視作品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還能享受到優(yōu)美的漢語語言文字的魅力?!抖艰I王朝》中,亨利八世晚年在出兵攻占Boulogne (布洛涅)后,某國大使與亨利八士的大舅子Lord Hertford 的一段對話中,如此描述戰(zhàn)爭帶來的災(zāi)難:It seems,alas,that many things are amiss in His Majesty’s kingdom:the bad harvest and the burden of His Majesty’s debts,the plague among the sailors of His Majesty’s fleet with their swollen heads and the decayed ships.譯為:“看起來在陛下的疆域之中,諸事皆生差池:戰(zhàn)事屢戰(zhàn)屢敗,陛下負債累累,陛下的艦隊遭瘟疫之災(zāi),水手們焦頭爛額,潰不成軍?!痹谶@段的翻譯中,譯者根據(jù)劇中對白,多處運用到了漢字中的四字結(jié)構(gòu),例如,“皆生差池”,“屢戰(zhàn)屢敗”,“瘟疫之災(zāi)”等等。不僅充分尊重了原文,還增添了語言的魅力,讓觀眾在閱讀屏幕譯文的同時,就能感覺到戰(zhàn)時悲慘的場景仿佛就發(fā)生在眼前。運用四字格或四字俗語,用既簡潔又優(yōu)美的文字解決了屏幕空間有限,不能長篇累牘的問題,
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反映了某一特定區(qū)域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生活,任何一種語言都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而這些特色往往是通過俚語、習語、俗語、成語等帶有特定文化信息的詞語表達出來的。這些文化信息很可能不能被目的語國家的觀眾所熟悉,那么,譯者在處理這些語言文字時,若是能利用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習慣,按照歸化的原則來翻譯這些文字,就會成功地避免文化屏障,讓作品與觀眾實現(xiàn)有效交流。在《都鐸王朝》中,暮年亨利八世的貼身侍衛(wèi)看上了他的第五任妻子Katherine。某個夜晚,這名侍衛(wèi)在喝酒時借助酒勁對其他人說:“Queen Katherine,she is a little fireball.”譯為:“凱瑟琳王后,她就是只小野貓?!边@句話中的fireball 是“火球”的意思,但如果譯為:“她是個小火球?!本筒粫層^眾準確體會到這名侍衛(wèi)的心緒。在這里譯為“小野貓”,則能充分表達出這位侍衛(wèi)對Katherine 的容貌和身材垂涎欲滴的感覺。之后,侍衛(wèi)與Katherine 的侍女交談中,兩人說道:“The two of them would hang by their bellies like two sparrows.”譯為:“他們二人鶯歌燕舞,如膠似漆,共赴巫山?!弊g文中用了“鶯歌燕舞”和“如膠似漆”,充分考慮到了中國的文化特色,用了地道的中文表達,而沒有譯為:“像兩只燕子一樣掛在肚皮上”,讓觀眾不知所云。再有,亨利八世期間,一個要謀位的大臣說道:“His family are wolves.Mine are lions.”譯為:“彼家如狼,吾家則似虎”。這句中wolves,直譯為“狼”,而lions 則譯為了“虎”,沒有按照原文譯為“獅子”。這是因為中文中有“如狼似虎”一詞,觀眾一看到這幾個字就會完全明白其含義,如譯為“如狼”、“似獅”則會弄得人一頭霧水。
中國觀眾在觀看英文影視作品時,實際上也是在進行跨文化交流。譯者在進行翻譯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觀眾的文化認知度,站在觀眾的立場,采用文化關(guān)聯(lián)的翻譯策略,盡可能利用觀眾自己的文化習慣,表達英文影視作品中跨文化的社會文化信息,促進觀眾與作品的跨文化交流。英劇《都鐸王朝》,描寫的是16 世紀英國都鐸王朝亨利八世時期的影片,劇中與中英文化相關(guān)的表達不勝枚舉,其中既有文化相通的地方,也有許多需要譯者用中國相關(guān)文化進行闡釋的地方。例如,“We are moving my friends from darkness to light.”譯為:“我們正引領(lǐng)我的朋友從黑暗走向光明?!边@句話中的“from darkness to light”,跟中文中的“從黑暗走向光明”,寓意完全一致。翻譯時直接按照字面意義翻譯就完全表達出了對白的含義,觀眾對其寓意也會清晰明了。但對于譯者來說,難點在于中英文化表達不一致的地方。例如:在Cormwell 為亨利八世準備的一場宮廷諷刺劇中,有這樣的臺詞:“The Pope is a jolly fellow,a trim fellow,a rich fellow,yes,and a merry fellow.He is rich in his royalty,and angelic to his beheld.”譯為:“教皇他喜歡吹大牛,文縐縐,富得流油。是的,像個討喜的小丑。他大權(quán)在握,信徒們?nèi)闪怂墓凸??!逼渲小癮 jolly fellow”和“a merry fellow”字面意思都是“快樂的家伙”。翻譯時第一個譯為“吹大?!保诙€譯為“討喜的小丑”,就清楚地表達了亨利八世眼中教皇的本質(zhì)?!癮ngelic to his beheld”譯為“哈巴狗”,仿佛讓人看到了劇中要諷刺的信徒們敷衍趨勢的丑態(tài)。
任何一部英文影視劇的翻譯,都會運用到多種翻譯理論。在《都鐸王朝》這部英劇中,譯者就根據(jù)故事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習慣,以及劇中人物語言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翻譯策略,讓字幕譯文幫助觀眾迅速走進那段歷史,感受桑海滄田,切實地實現(xiàn)了影視字幕翻譯的目的。英文影視劇翻譯工作者在進行字幕翻譯時,要把握好字幕翻譯的原則,掌握多種翻譯理論,根據(jù)劇情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運用各種翻譯策略,翻譯出在影視劇市場上廣受歡迎的好譯文,在跨文化交際中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