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杰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滴趸实鄄粌H被視作清代歷史中一位偉大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帝王之一。
他一生做了很多大事,誅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抗沙俄,親征準噶爾、治理黃河……可能別的王朝十個皇帝主持的大事,加起來也沒有他一個人多。
那么,康熙皇帝這個人一生有什么特點呢?
堅持鍛煉體魄的意志力
首先,康熙皇帝身體素質(zhì)好,武功高。
我們知道,滿族是一個以馬上民族著稱的少數(shù)民族,所以滿族的小孩子從小就學習騎馬射箭。康熙從小就跟著他的一個名叫默爾根的侍衛(wèi)學習騎射。默爾根能當皇帝的老師,當然本領很高,更重要的,是默爾根對這個皇帝學生的要求特別嚴。一般的人見了皇帝,都有點害怕,不敢管皇帝。但是默爾根不這樣,他的規(guī)矩特別多,管教也出奇嚴,康熙只要騎馬的姿勢、射箭的方式稍微有點不對,默爾根就會嚴厲批評,馬上要求他改過來。長久下來,給康熙打下了非常好的身體基礎。
當然,康熙自己也很用功??滴踝鍪碌奶攸c是做什么都認真,而且能堅持。后來他回憶說:“朕自少習射,亦如讀書作字之日有課程,久之心手相得,輒命中?!币馑际钦f,我小時候學習射箭,每天也有固定的時間,就像練習書法一樣,時間長了,功夫到了,自然熟練了,所以康熙的騎射本領很高強。雖然滿族人很多都善長騎射,但是康熙在這些人里面仍然出類拔萃。
康熙一生都酷愛打獵,可以說,他是中國歷代皇帝中射虎的第一能手。據(jù)《圣祖實錄》記載,康熙晚年,有一次曾經(jīng)回憶,這一輩子到底打死過多少猛獸,他算了算說,我打死過“老虎一百二十五只、大熊二十只、豹子二十五只,狼九十六只,野豬一百三十二只……”《康熙起居注》中記載,康熙二十一年,在東巡79天的時間里,他射死了39只老虎,最多的一天竟然射死5只老虎。
當然,康熙能射死這么多老虎,不只是他自己的功勞,而是集體的力量。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康熙那時候打獵,是組織集體圍獵。彼時皇帝出游打獵,要從御林軍中挑選三千名弓箭手,讓他們圍成一個直徑三里左右的大圓,然后統(tǒng)一向里面走,這個圓越來越小,會把野獸趕到皇帝面前,等待皇帝獵殺。不過即使這樣,從那一長串的記錄來看也挺了不起的。當然,那個時候人們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只知道老虎吃人,殺死老虎是為民除害,根本不知道,后來在中國老虎會差不多快滅絕了。
堅持樸實而剛健的生活
康熙皇帝的第二個特點是他“愛吃苦”或者說能吃苦。吃苦耐勞是個常見的詞,但能夠一直堅持,對一般人來說已是不易,更何況是一個處于權力巔峰的帝王。
我們看康熙皇帝的一生,特別能吃苦。他一生三次出巡東北,三次親征西北,三十八次出塞到長城外面去打獵。那時候長途跋涉可不像現(xiàn)在的旅游這么方便,現(xiàn)在我們可以坐飛機、火車,住賓館。那時候即使你是皇帝,也得頂風冒雨,騎著馬走,時常要在野外扎營,是非常艱苦的,但是康熙卻樂此不疲??滴跸矚g打獵僅僅是為了娛樂嗎?不是。他打獵,也是為了軍事演習,鍛煉士兵們的打仗本領。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率軍親征準噶爾。有一個法國傳教士,叫張誠,一路隨行,他在日記中說,這個旅途太艱辛了,“雖然已經(jīng)是四月了,但是草原上還是寒風刺骨,我穿著雙層皮衣,還是凍得瑟瑟發(fā)抖,晚上經(jīng)常給凍醒。另外草原上經(jīng)常找不到淡水,大家只好喝又苦又澀的咸水,皇帝也不例外??滴趸实勖刻煸谌粘銮皟尚r就起床(也就是早上四點鐘就起床),吃完早飯,天一亮就要出發(fā)。他和大家一樣,一整天都騎在馬上,風餐露宿。”遠征路途中所經(jīng)歷的那個季節(jié),草原上還經(jīng)常下雨夾雪,“皇帝在雨夾雪里走了一整天,好不容易到了宿營地,自己還不進帳篷,他要站在雨里,看著所有的士兵都扎好帳篷,才去休息”。
傳統(tǒng)漢文化先賢孟子有一句話,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但是把這句話貫徹得最好的卻是滿族皇帝康熙。當時在宮中的外國傳教士白晉說:“康熙皇帝最愛好樸實而剛健的生活?!闭且驗樯眢w素質(zhì)好,能吃苦,所以康熙一生才能做那么多大事。
細數(shù)康熙皇帝一生的“大事記”,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關鍵詞,起始早、持續(xù)長、密度高??滴?歲,實際上6周歲,就登基當皇帝了。當然那時候太小,沒有親政。他14虛歲,也就是差不多12周歲親政,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小學六年級同學的年紀??滴鮿傞_始親政的時候,實際上朝廷的大權被一個我們很熟悉的權臣鰲拜把持著。為了從鰲拜手里拿回權力,康熙組織了一幫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小侍衛(wèi),每天假裝在宮中做布庫游戲(漢語即摔跤),實際上是訓練他們的體能和擒拿功夫。不久以后,就在鰲拜有一次進宮的時候,康熙皇帝突然命令這些小侍衛(wèi)把鰲拜抓了起來,這樣康熙皇帝才完全奪回大權,真正親政。
接下來在他不足19歲時,又開始籌謀平定三藩。當時以吳三桂為代表的三個藩王兵多將廣勢力很大,不聽中央命令、不受國家控制,威脅帝國的安全。但是康熙毫不畏懼,從虛以委蛇到與他們開戰(zhàn),直到27歲經(jīng)過八年苦戰(zhàn),把三藩徹底消滅了。
平定三藩之亂后,統(tǒng)一臺灣又被康熙提上議事日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命施瑯出兵,把臺灣納入版圖。接下來,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他又派人出兵黑龍江流域,把沙皇俄國的人趕出雅克薩,俄國攝政王索菲亞遣使議定邊界,不敢再侵略中國。
再接下來,康熙又幾次親征,打敗了當時最大的威脅? 準噶爾的噶爾丹,保證了西北邊疆的安全。此外,康熙還舉行了“多倫會盟”,治理黃河、治理淮河,做了無數(shù)大事。他一生能做這么多事,就是因為他一是有一個好的身體,精力比一般人充沛;另一個他不怕吃苦,不回避問題,總是迎著難題上,主動解決問題。
“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認知
康熙皇帝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很深刻地認識到了身體素質(zhì)和能力之間的關系,他晚年曾經(jīng)說:“若聽信從前條奏之言,憚于勞苦,不加訓練,又何能遠征萬里之外而滅賊立功乎。”也就是說,我要是聽那些大臣的話,不吃苦,不好好訓練軍隊,怎么能取得這些成績呢?所以他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強調(diào)要讓孩子們好好練武,鍛煉好身體。
康熙皇帝說,“文武務要并行,騎射不敢少廢?!币簿褪钦f,我一定要把兒子們培養(yǎng)成文武雙全、全面發(fā)展的人。史書記載,康熙十八年年底,有一次他帶著孩子們到南苑去打獵,“縱虎出圈,命眾驅逐,皇第五子保清親射,中之”。意思是把一只兇猛的大老虎放出來,讓自己的孩子們?nèi)プ?,皇子保清當時只有7周歲,追著舉弓射箭,把老虎給射死了。讓這樣小的孩子去追老虎,在今天看來,不僅不現(xiàn)實,家長肯定也不會主動將孩子置于危險之中。但是康熙卻非常有膽魄,絕不讓自己的孩子做溫室里的花朵。
當時宮中的傳教士們說,“康熙皇帝把自己最器重、最喜歡的孩子們送到禁衛(wèi)軍中去。禁衛(wèi)軍的生活十分艱苦,他們在六天當中就有一天要晝夜警戒,其余五天每天必須從清晨起在內(nèi)城值勤,皇上出巡時,他們還必須隨行。”張誠回憶他跟著康熙行圍的經(jīng)歷,康熙讓七個兒子跟著,“其中年齡最大的只有十二歲,最小的才九歲。整整一個月,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終日在馬上,任憑風吹日曬。他們身背箭筒,手持弓弩,時而奔馳,時而勒馬,顯得格外矯捷。”
因此我們不僅應該從康熙身上學習吃苦精神、堅持鍛煉體魄的意志,也應該在適應當下時勢的前提下借鑒其在教育方面的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