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玲
【摘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內容較少,不能夠滿足一學期的教學需求。美術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美術資源編寫一些適合本地學生的內容來輔導教學。具體到本市,我們可以提煉出四會古法造紙的歷史,工藝制作及其相關的藝術作品等課程內容,也可以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全面開展對古法造紙的了解、賞析、宣傳、保護、創(chuàng)作等活動,提高學生對古法造紙的理解與文化認識,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感情。
【關鍵詞】古法造紙;教學與課程
本課題研究擬對四會古法造紙工藝美術資源進行整理和研究,包括古法造紙的藝術考察、美學品質、教育價值、課程構建、教學建議、教學設計等,分析研究四會古法造紙與美術教育的關聯(lián)。一方面將地方資源擴充為美術課程資源,另一方面通過地方文化資源向美術課程的滲透,引導學生關注地域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推動四會市美術教學向深縱發(fā)展。
一、四會市古法造紙的教學與課程開發(fā)的研究背景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內容較少,不能夠滿足一學期的教學需求。通過調查,我們還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中學所使用的美術教材,因為編寫的人員大多集中在城市,出版社在教材的教學題材、教學內容、制作材料,繪畫工具等內容上的選擇和編排上,都是根據全國廣大城鄉(xiāng)學校來編寫的,教材與當?shù)貙W生的實際生活和需求聯(lián)系不大,很難體現(xiàn)地方性。國家美術教材是為了在全國范圍內的通用性而安排了最基本的教學內容。那么,美術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美術資源編寫一些適合本地學生的內容來輔導教學。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利用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藝術家工作室、藝術作坊、動植物園、公園、游樂場、商店、社區(qū)、村莊等校外的課程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薄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guī)定:“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⑵地方性的美術教學資源貼合生活,是當?shù)厝藗冮L期生活積累的產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本地學生對地方資源比較熟悉,更便于接受、調查和了解本地區(qū)美術資源,也符合藝術課程標準的要求。作為教師,如何在“學生”和“美術本土文化”之間搭建一座“認知”的橋梁,把保護與傳承四會優(yōu)秀美術文化與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美術教育融為一體,讓被忽視的本土文化進入美術課堂,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緩的重任。
二、四會市古法造紙的教學與課程開發(fā)的課題構想
本課題從美術的角度出發(fā),在收集整理四會古法造紙的民間美術文化資源的同時,重點抓住“美術資源”如何轉化為“美術課程”,在這兩者之間建立多維度的研究,例如四會古法造紙這樣的美術資源有沒有價值?符不符合學生的需要?資源選擇時應該具有哪些標準和要求?本課題以“面向本土、來自本土、服務本土”為指導思想,力求貫徹落實《美術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重點以課程構建為核心,提出在“資源”轉化為“課程”的過程中,必須從文化背景、美術價值、教育價值、課程構建這四個方面去分析和考察。
我校地處四會市舊城區(qū)中心,擁有2300多名學生,我們打算在我校的初一和初二級實施古法造紙校本課程的教學。據了解,我校初一有學生909人,初二有學生840人,美術教師兩人,每人各負責一個級的教學,每周美術課為一節(jié)課。我們在原有的課程基礎上增加四會古法造紙這個校本課程,每級用四節(jié)課的時間,大約占總課程的20%。
(一)藝術考察
四會鄧村的造紙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宋,至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由于這里地處四會,當?shù)厝税延弥褡由a出來的紙也稱為“會紙”。據當?shù)赜嘘P史料記載,南宋時期,大量中原人士南遷。其中,有張、陳、程、申等姓氏家族遷徙到四會白龍、官陂一帶定居。同時帶來了以竹為原料的手工造紙工藝。他們利用當?shù)厮Y源豐富、盛產竹子的良好自然條件,建起了灰池、水碓、作坊、曬場,砍竹造紙,世代相傳,直至今日,傳統(tǒng)的古法造紙工藝依然在這里流傳。(3)鄧村古法造紙工藝流程沿襲了1900多年前蔡倫發(fā)明的造紙術,與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古法造紙工藝流程基本一致,因此,四會古法造紙也有“中國古法造紙的活化石”之美譽。
(二)美術價值
“會紙”是采用竹子做原料,靠手工操作而成,其紙質比較粗糙,色澤偏黃。但也有吸水性強,焚燒煙量少,無異味,易化灰等優(yōu)點,主要用途為祭祀用的紙錢、鞭炮紙,制作獅子、面譜等紙制品。
從一根竹子到成為一張“會紙”主要經過砍竹、撻竹、腌竹、碎竹、舂竹、打漿、抄紙、榨紙、松紙、曬紙、包裝等20多道工序完成。(4)村民要先將竹子砍成竹段放入石灰池浸泡一個月左右,使竹段變軟之后曬干,再用清水浸泡除去石灰,然后將竹段原料打成紙漿,再經過最為關鍵的水中抄紙、壓水、松紙和曬紙等步驟,就可制成紙張了。
隨著歷史的推移,四會古法造紙不僅成為四會鄧村最具有傳統(tǒng)特色的產業(yè),在保存和流傳人類文化遺產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成了四會內涵豐富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一部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的“活教材”。
四會古法造紙過程:
(三)教育價值
1.通過美術文化活動使學生充分感受和認識“會紙”的藝術意蘊、特色與文化內涵,養(yǎng)成對地方文化資源的熱愛、對藝術美感表達的追求。
2.使學生通過人物訪談、實地調查、資料查詢及實踐運用等形式,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感悟美術、提高美術學習的能力。
3.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社會責任感,真正認識“會紙”文化,懂得珍惜與保護地方文化資源。
(四)課程構建
四會古法造紙大多為家庭作坊式生產,生產規(guī)模小,工序步驟繁多,勞動強度大,而且效益也不高,現(xiàn)在從事這一工作多是上了年紀、無法外出打工的老人和婦女,當?shù)厍嗄甏蠖嗖辉敢鈴氖逻@項生產,使得古法造紙技術面臨著后續(xù)乏人的尷尬局面。再加上受現(xiàn)代機械造紙的影響,一些古法造紙生產作坊開始采用部分機械生產替代傳統(tǒng)手工生產,因此,有識之士擔心,如果不加以有效地保護,四會的古法造紙將會逐步失去其原始本色。我們可以從中提煉出古法造紙的歷史,工藝制作及其相關的藝術作品等課程內容,也可以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全面開展對古法造紙的了解、賞析、宣傳、保護、創(chuàng)作等活動,提高學生對古法造紙的理解與文化認識,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感情。
教學建議:1.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的古法造紙資源,始終貫穿“古法造紙文化”這條主線,利用圖片、實物等讓學生切身感受當?shù)毓欧ㄔ旒埼幕呢S厚與燦爛。2.豐富對古法造紙的藝術體驗,感受古法造紙的獨特工藝美,引發(fā)學生對古法造紙工藝的熱愛并進行相關的活動。
(五)教學設計
課題:《水墨探索·古紙傳情——獨具魅力的四會古法造紙》
適用年級:八年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了解四會古法造紙文化的概況,認識四會“會紙”的歷史、色澤、質地、性能等。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尋和體現(xiàn)古法造紙工藝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多途徑認識事物的方法,以此能遷移認識到別的事物;并嘗試用多種的表達形式在“會紙”上表達對“會紙”的造紙過程或對家鄉(xiāng)造紙文化的熱愛之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會紙”的制造過程的感知、了解、交流、感受古法造紙的“特殊文化”;激發(fā)學生關注和傳承本土文化、熱愛家鄉(xiāng)和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探究認識美術材料——“會紙”,感受四會古法造紙文化。
教學難點:如何在“會紙”上靈活運用筆墨和水分的把握。
課前準備:探尋四會古法造紙村——鄧村
1.組織帶領學生到四會的鄧村進行實地的考察,訪問鄧村的造紙師傅,了解古法造紙的歷史、特點、經濟價值、藝術價值、生產環(huán)境、工序、面臨狀況等,并親身體驗一下抄紙的過程,充分接觸四會造紙文化。
2.學生到鄧村進行古法造紙考察
3.書店、圖書館查閱有關四會鄧村古法造紙的資料。
3.借助網絡,以“四會鄧村古法造紙”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查找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播放一首詩歌《竹》
《竹》 ——鄭板橋
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碟。
2.讓學生一起朗誦,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贊美什么的嗎?”(生齊答:“竹子!”)師問:“那你們知道竹子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嗎?”(生:“可以做竹席、筷子、扇子、毛筆桿等等。”)
3.師拿出兩張不同的畫紙(一張是普通宣紙,一張是四會古紙),學生也從抽屜里拿出兩張不同的畫紙,師問:“請問這兩種紙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分小組討論一下”(學生討論回答)
師小結:宣紙的顏色比較淺,呈米白色,而且表面比較光滑;而四會古紙的顏色比較深,呈深黃色,表面比較粗糙。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古紙是怎么做出來的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觀看兩種不同的造紙方法的視頻,同學們看完后比較一下兩種造紙方法有什么不同?”
(二)展開
1.師播放四會鄧村造紙的視頻,學生欣賞。
(讓學生直觀感受竹子的用途。)
2.比較機械造紙、手工造紙方法有什么不同?(學生思考回答)
師小結:
機械造紙:速度快、效率高
手工造紙:速度慢、效率低
3. 師介紹鄧村古法造紙,其工藝流程沿襲1900年前蔡倫造紙法,與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古法造紙基本一致,即經過砍竹、撻竹、腌竹、碎竹、舂竹、打漿、抄紙、榨紙、松紙、曬紙、包裝等20多道工序;相關器具有:簾架、竹簾、榨桿等。
4.播放課余時間組織同學們到鄧村考察古法造紙的相關圖片。
5.關注文化,主題創(chuàng)作活動
①教師展示各種優(yōu)秀的用“會紙”創(chuàng)作的書畫作品,讓學生欣賞。
②教師:讓學生借“會紙”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站在傳承、呼吁、保護的角度)
③教師黑板示范在“會紙”上作畫。
④布置作業(yè):利用筆墨在“會紙”上進行畫畫或寫字,以古紙懷古跡,贊古人,激后人。
⑤師生互動,教師輔導學生練習。
(三)展示作品,升華情感
1.“會紙傳情”書畫展。(展開自評、互評、師評等多元化評價。)
學生作品欣賞:
2.課堂總結:這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四會鄧村的古法造紙技術,欣賞了一些優(yōu)秀的“會紙”書畫作品,以及利用“會紙”進行了書畫創(chuàng)作!同學們課后可以嘗試一下其他方法在“會紙”上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水粉畫、線描畫、鉛筆畫、色粉畫等等。
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對文化的關注、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在學習過程中圍繞問題小組討論的方式來感受“會紙”的性能;用展示實物和學生親身嘗試抄紙來體驗“會紙” 的極高技術含量,使學生更深入地接觸“會紙”;用帶著問題觀看“會紙”的短片錄像和老師展示古法造紙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圖片來激發(fā)學生對文化的關注;教師展示各種優(yōu)秀的用“會紙”作的書畫作品來激發(fā)學生對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嘗試在“會紙”上畫畫,寫寫來表達對文化的創(chuàng)新。
2.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課堂上,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自主地探究“會紙”的性能和制作方法等。
3.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不能偏離美術本體太遠,學生接觸美術知識和技能太少。比如,在“會紙”上如何更美地表現(xiàn)出學生對古紙的情感,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
三、展望未來
美術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傳承文化的藝術價值。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護和弘揚民族和本土文化,不僅有利于保護文化生態(tài)的多樣性,也有利于保護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價值,使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人們產生精神的認同、自信和自尊?,F(xiàn)代經濟的發(fā)展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繁榮,但歷史悠久、積淀深厚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是無法短時間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的美術教學也要承擔著傳承歷史的重任,讓優(yōu)秀的民間美術文化資源走進課堂,讓我們的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得到美的熏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3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5
[3]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余琳玲.杭州西湖美術文化資源尋繹與課程構建[M].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8.
[5]李宗樂,陳實,邱興.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6]佚名.(西江歷史文化之旅)尋訪四會“古法造紙”和“玉器產業(yè)”文化[EB/OL].2018-5-5.http://www.yunfu.gov.cn/issueFileShow.ifs?issueId=113120&filePath=/website/html/001/008/113120_0.htm&keyWords=&msgType=0
[7]佚名.廣東省文化遺產數(shù)據庫——古法造紙[EB/OL].2018-5-5.https://www.gdarts.com/gdich/heritage_detail2.jsp?id=100177.
[8]佚名.(西江歷史文化之旅)尋訪四會“古法造紙”和“玉器產業(yè)”文化[EB/OL].2018-5-5.http://www.yunfu.gov.cn/issueFileShow.ifs?issueId=113120&filePath=/website/html/001/008/113120_0.htm&keyWords=&msgTyp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