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依珂
摘要:顏色作為一種具有視覺與心理感受的存在,往往會引發(fā)人們的某種共同聯(lián)想或是情感。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語言文化群體由于自身生活的自然條件、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生活習(xí)慣傳統(tǒng)、主體審美情趣的差異,對同一個顏色詞上往往賦予不同的象征意義、聯(lián)想意義或者是引申意義。有時甚至是同一個民族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語境或者不同的時代中都會賦予某一顏色詞不同的內(nèi)涵意義。因而我們可以從同一種顏色兩個民族所賦予的不同文化意義中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征甚至其價值追求。
關(guān)鍵詞:顏色詞;黑色;概念意義;內(nèi)涵意義;象征意義;文化差異;文化特征
中圖分類號:H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17-0048-02
眼睛是人類感知外在世界的窗口,人們通過眼睛看到五彩斑斕的世界,看到萬物的顏色。人們對顏色詞的了解是由淺入深的。起初,人們用顏色以指稱所看見的事物,譬如天空是藍色的、植被是綠色的、夜晚是黑色的;再到后來,人們慢慢地把顏色詞和被修飾詞分離開來,把顏色分化為一個個獨立的極具代表性的抽象概念。當(dāng)一說到黑色,人們就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與黑色有關(guān)的事物:夜晚、煤炭、木耳、黑芝麻、烏鴉等。從物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黑色基本上定義為沒有任何可見光進入視覺范圍,與白色正相反。黑色以其吸收所有的可見光,并且不會將其反射出來這一特征,給人留下了神秘、深遠莫測的印象,從而也衍生出許多的象征意義,其中大多為貶義。褒義也有,但不多見。
1黑色象征意義中的褒義
漢語中黑色常用于許多莊重、嚴肅的場合中,例如葬禮、祭典、大型會議。夏朝和秦朝的時候,黑色是莊重和尊嚴的象征,那時的公卿大夫和皇帝的朝服、禮服都是黑色的。秦朝尚黑風(fēng)氣尤甚,《漢書·律歷志》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惫手链酥螅瑲v代秦君就自詡為“水德之君”。五行之中,水為坎,其色主黑,因而秦朝自上而下都崇尚黑色,秦朝人尤以著玄衣為尊,玄,即為黑。這種尚黑的風(fēng)氣直到今天都還有他的痕跡,如俗話說:“男要俏,一身皂?!痹?,也是黑色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男生要顯得英俊,就要穿一身黑色。因為黑色會修飾他的身形和氣質(zhì),讓他顯得正經(jīng)莊重,筆挺干練。這也體現(xiàn)了漢民族歷來在黑色服飾上的審美觀。
歷史上阿拉伯人也崇尚過黑色。因為阿巴斯王朝曾一度將黑色定為正統(tǒng)色,故我國《唐書》和《新唐書》將該王朝稱為“黑衣大食”。與漢語一樣,黑色在阿拉伯語中也表示尊貴和莊重。古代阿拉伯貴族階層、長者以及有地位的人多穿黑色服飾,看上去令人望而生畏,肅然起敬。直到現(xiàn)在在阿拉伯地區(qū)乃至中國也還有著很多已婚穆斯林女性都習(xí)慣穿著黑衣,帶黑色蓋頭,目的也還是為了讓別人產(chǎn)生尊重和距離感,年長者尤甚。此外,黑色還指代某個時期阿拉伯人的官服之色,大臣穿著“黑色衣服”來了,即為穿著“官服”來了。
除了在服飾審美上的褒義內(nèi)涵之外,黑色還有一些褒義的指代。在中國古代戲劇臉譜藝術(shù)中,黑色臉譜代表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人物形象,主要代表人物就有包拯、張飛、李逵、楊排風(fēng)等;工業(yè)領(lǐng)域中因為由于鋼鐵表面通常覆蓋一層黑色的四氧化三鐵,故常稱其為黑金,即黑色金屬;另外因為中國人基因中自帶的黑頭發(fā),黑眼睛,所以黑色又被賦予上了一種文化自信和血緣自信,國人常以此為傲。而古代阿拉伯人也曾將黑色用于褒義語境中,他們認為黑頭發(fā)是青春的象征,是漂亮的黑眼珠的象征,是情人們夜間幽會時的掩護色,是書寫真主語錄的墨水的顏色,是令王公貴族渾身香氣撲鼻的麝香,龍涎香的顏色[1]。在伊斯蘭教初期,黑色是男性穆斯林最喜愛的顏色之一,其程度僅次于白色。據(jù)傳穆罕默德在攻克麥加的那一天就身穿黑色的寬袖長袍,頭戴黑色纏頭。由于黑色曾出現(xiàn)在具有重大勝利的場合中,并且耐臟低調(diào)沉穩(wěn),所以在伊斯蘭初期的男性穆斯林中很受追捧,被視作尊貴和男子氣概的代表[2]。另外,古代阿拉伯人還曾用“兩黑”來指椰棗和水,而這兩種恰好又是阿拉伯游牧生活中最必不可少、最受重視的兩種食物。
2黑色象征意義中的貶義
當(dāng)然,黑色被更多使用于貶義語境中。在漢語和阿拉伯語中,黑色常常與白色相對,搭配使用。黑色往往代表著不公正、邪惡、錯誤、是非中的非,善惡中的惡;白色就代表著公正、正義、真理、是非中的是、善惡中的善?,F(xiàn)代漢語中常有黑白不分、顛倒黑白、混淆黑白、不分青紅皂白、說黑道白、白紙黑字等;阿拉伯語中則常同時使用兩色來表示兩個極端,例如晝夜輪回或正義與邪惡,又或者是攢下辛苦錢()以備不時之需()和既無好話,也無惡語()。
漢語中對黑一詞的貶義內(nèi)涵的解釋有很多種:形容秘密的,非法的,見不得光的,如:四黑、黑社會、黑幕、黑戶、黑名單、黑市、黑錢、黑作坊;形容壞的,陰險狡詐的,如:黑心腸、黑店、黑哨、黑手;形容反革命、反動,如:黑五類、黑干將、黑綱領(lǐng)、黑后臺、黑秀才;形容不光彩的,如:黑歷史、抹黑、黑粉、背黑鍋;還有和死亡有關(guān)的,如:黑白遺像、逝者名字旁加上黑框、葬禮上穿黑色衣服,有些葬禮場合中還會裝飾上黑色的菊花或者是紙花;另外文學(xué)作品中有時為了渲染悲愴、哀涼和陰沉的氣氛,也會有黑云壓城、天色漸黑、黑風(fēng)陣陣、臉色一黑、伸手不見五指,以及詩歌中例如“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這類的描寫。
阿拉伯語中黑色的貶義意義就更多了。阿拉伯人幾乎把所有令人厭惡心煩、傷心、破敗的景色和事物和黑色聯(lián)系起來,黑色可以是恐怖陰森的暗夜、是悼念亡人的喪服、是火焰熄滅后的殘灰、是令人討厭的烏鴉、是惡魔來臨的前兆、是鍋底、是恥辱、是疾病。阿拉伯人對“黑”的認知有象征災(zāi)難、不幸、不吉利和不好的事,如黑日(),指兇日、倒霉日、黑年(),即災(zāi)年、黑色的仇恨(),即恨之入骨、埃及人日常說的:“??!黑色的一天”(),即為“多么倒霉的一天”、黑色的念頭(),即為不好的念頭,悲觀的念頭、諺語:“他眼前的世界一片漆黑”(),形容某人走投無路、無計可施、抑郁癥( )、赤貧()等;用于罵人、詛咒,如你這黑臉的家伙()、愿他的運氣是黑的()等;意為恥辱,如臉黑(),即為羞辱、把他的臉弄黑(),即為羞辱他、讓他感到恥辱;與死亡相關(guān)的,如他為我穿上了黑服(),即為我穿上了喪服;危險,如舉黑旗(),即發(fā)出危險警報;象征邪惡、狡詐,如黑心人()、黑腦袋的人不可信()、黑肝人(),即敵人;對另一半不忠,如他發(fā)現(xiàn)妻子和另一個黑奴正躺在床上擁抱()等。此外,有一些阿拉伯學(xué)者將白、黑、紅、黃、綠歸為阿拉伯語中的五大基本色,或者將白、綠、紅、黑四種顏色稱為“泛阿拉伯色”,阿拉伯聯(lián)盟22個國家的國旗多是由這幾種顏色組合而成,其中埃及國旗中的黑色就代表該國革命前的黑暗時代。
3結(jié)語
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同一種顏色的情感不同民族之間存在共性,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個性。英國語言學(xué)家帕默爾說:“語言忠實地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全部歷史文化,忠實地反映了它的各種游戲和娛樂,各種信仰和偏見?!备窭锬沸t認為語言結(jié)構(gòu)和社會文化結(jié)構(gòu)“互限”(co-determination)。所以,語言中的顏色詞不僅反映了這一客觀存在本身在這種語言中的表達,也包含著說這門語言的群體的情感和文化,反映擁有這門語言的社會的風(fēng)俗習(xí)慣、社會特征和審美取向。人們浸染在特有的社會文化氛圍下,在顏色詞的概念意義上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無限拓展其內(nèi)涵意義。因此無論是從翻譯的角度還是文化對比研究的角度都將對漢阿雙語學(xué)習(xí)者造成困難,以黑色詞為例,了解并掌握各顏色詞的多重含義,對語言的深層學(xué)習(xí)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朱立才.漢語阿拉伯語語言文化比較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2]劉暉.簡析中阿顏色詞的文化內(nèi)涵[J].阿拉伯世界,2003(3):60-63.
(責(zé)編:王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