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敏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21世紀學校教育的特征。在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拉近時空距離,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起情感共鳴,培養(yǎng)人文精神,還可以優(yōu)化課堂結構,突破重點難點,加強學生記憶,省時、快捷、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CAI技術 ?課堂教學 ?合理利用 ? ? 融合
CAI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教學工具,利用文字、數(shù)據(jù)、聲音、圖像和動畫等各種媒體,完成教學過程中教學信息處理和知識傳遞的輔助教學系統(tǒng);融合在此而言,是指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改變教與學的傳統(tǒng)方式,營造情境,加強情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擴大課堂教學容量,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就初中歷史教學而言,結合歷史學科特點,可用“聲音、圖像、文字、顏色、光彩、視聽”并舉,多渠道、多方位傳遞歷史信息。讓歷史知識圖文并茂,聲情并茂、直觀生動、形象逼真的展現(xiàn)給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下面我以八年級上冊歷史《五四運動》一課為例,談一談多媒體技術與歷史課堂教學的融合。以求方家批評指正。
一、 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柏拉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鬃右苍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初中學生心里特點具有明顯的好奇心,在思維上又以形象思維為主,且處于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發(fā)展階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CAI技術輔助教學能給學生生動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這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認識內驅力,促進積極思維,會產生積極作用。
以《五四運動》一課的教學為例:導入環(huán)節(jié),我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以學生熟悉的五四青年節(jié)作為切入點,多媒體播放中國共青團團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青春昂揚的歌曲,一下子把學生帶入歷史情境。接著我問:歌詞中,“五四的火炬”是指哪一歷史事件?五四青年節(jié)又是為紀念哪一歷史事件而設立的?學生回答后,我接著說:那么,就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去感受那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時代吧!
二、 播放微課,整體感知歷史
過去性是歷史的首要特點,歷史不能重來,也無法復制。此時,CAI技術可以大顯神通,我們可以通過文字、實物、圖片、電影等直觀教具,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概括的東西具體化,把語言記述的歷史知識轉化為活生生的畫面,幫助我們縮短時空的距離,打造身臨其境的效果,讓學生走進歷史,感知歷史。
以《五四運動》一課為例,我學習借鑒螺絲歷史,制作了一個6分鐘的《五四運動》微課視頻,微課內容緊密圍繞教材,選取《建黨偉業(yè)》影片中五四運動的歷史片段,簡明扼要的講清楚了五四運動的導火索、經過、影響。影片中聲勢浩大的游行場面,群情激昂的演說場景,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那個激情昂揚的年代,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沉入到為國為民請愿的歷史場景中。短短幾分鐘的視頻,學生不僅從整體上把握了本課主要內容,還激發(fā)了強烈的愛國情感。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水到渠成,學生在那個濃厚的民族危機,救亡圖存的歷史氛圍中,掌握基礎知識,探究歷史問題。
三、回歸教材,夯實基礎
在學生觀影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回歸課本,夯實基礎知識。我設計了本課的一個知識結構圖,讓學生進一步完善,并在課本上劃出知識點。首先多媒體出示結構圖,學生依據(jù)結構圖提供的課文內容線索,在觀影的基礎上會很快找出五四運動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共同探究歸納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四、巧設問題,突破重、難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是本課的重、難點,為此,我設計了三組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分析理解,探索歸納。
第一組: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什么?第一階段的主力是誰?口號是什么?引導學生得出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第二組:6月3日以后,五四運動的中心和主力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五四運動的轉折點是什么?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主要是哪些人?引導學生得出五四運動是一場社會各階層普遍參與的運動,工人階級是這次運動的主力軍,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則成為這次運動的領導階級。
第三組: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表現(xiàn)有哪些?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引導學生得出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反帝反封建斗爭中的新興力量。所以說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在上面兩個過程中,結構圖的展示,三組問題的出示仍然使用多媒體展示,但是所有問題的解答學生要閱讀教材,依據(jù)教材做答。多媒體在此展示問題有容量大、清晰、直觀的優(yōu)勢。但合則用,不合則棄,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夯實基礎,必須回歸課本,;突破重點、難點,還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依據(jù)。避免走馬觀花,所獲無幾。
五·歸納總結,升華情感
最后的總結歸納環(huán)節(jié),我又展示了兩個小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提高思想,升華情感。1.現(xiàn)在北京大學的校慶日是幾月幾日?(五月四日,它就是為了紀念五四運動的)2.談談你對五四精神的理解。新課結束,團歌再次響起,學生在意猶未盡中輕松結束本課學習。
總之,利用CAI技術輔助歷史教學,可以省時、快捷、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歷史素養(yǎng)。實現(xiàn)CAI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關鍵是教師,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技術水平,讓新技術更好的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參考書目:
(1)百度文庫《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公務員之家2015-6-25
(2)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八年級上冊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