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 胡月英
(安徽科技學院 管理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
目前,消費者的綠色需求已成為市場需求的主流,綠色消費已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1]。安徽省鳳陽市生態(tài)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yōu)越,農產品綠色營銷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然而,由于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各種法律法規(guī)日益完善與嚴格,以及農產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鳳陽縣農產品經營出現了不少問題。只有做好農產品綠色營銷工作,才能更好解決問題,實現鳳陽從農業(yè)大縣向農業(yè)強縣的華麗轉型。
到2018年底,鳳陽縣共有無公害食品等“三品”認證27個,其中無公害認證13個,綠色食品認證12個,有機農產品認證2個。具體分布見表1。
表1 鳳陽縣農產品認證分布情況
從表1可知,在鳳陽縣獲得農產品綠色認證最多的鄉(xiāng)鎮(zhèn)為總鋪鎮(zhèn),其次為小溪河、臨淮關和殷澗鎮(zhèn),其他鄉(xiāng)鎮(zhèn)暫時只有一個企業(yè)獲得綠色認證,但是劉府鎮(zhèn)九天農業(yè)園有三個農產品獲得了綠色認證。因此,在這一方面,鳳陽縣其他城鎮(zhèn)要向總鋪鎮(zhèn)學習,將綠色農產品宣傳、發(fā)展到每個鄉(xiāng)鎮(zhèn),使鳳陽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農產品綠色營銷大縣。
通過對鳳陽縣消費者的調查,發(fā)現58.49%的人會留意農產品的綠色標志,還有41.51%的人表示不關心或者不在意(圖1)。在生活中大部分消費者會留意是否有綠色農產品標志,說明他們的綠色消費意識較高,他們對有關身體健康的農產品更為在意。但仍有一部人的綠色需求待激發(fā)。
圖1 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標志的關注情況
綠色認證是體現農產品綠色營銷成果的一大標志,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不僅要使農產品獲取綠色認證,而且要使廣大消費者有認識并識別綠色標志的行為能力,這樣才能為農產品的綠色營銷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問卷調查,得出鳳陽縣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的意愿如圖2。
圖2 鳳陽縣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的意愿
從圖2可以看出,61.32%的人會優(yōu)先選擇綠色農產品,24.53%的人表示偶爾會,而14.15%的人則表示無所謂。故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人會選擇綠色農產品。
通過調查發(fā)現,鳳陽縣農產品綠色營銷在10個鄉(xiāng)鎮(zhèn)、區(qū)等有所進展,但與消費者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存在不少問題。
農產品生產有嚴格的要求,即土壤、水分和空氣這是農產品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這樣才能從源頭控制污染。然而這個源頭在于農戶,農戶關心的只是經濟效益,在低成本的勞作方式下,提高經濟效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產量與質量,因為大多數農業(yè)生產者文化素質較低,暫時不能完全掌握科學的生產方法,所以在考慮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往往會使用大量農藥來保證農產品的增收。因此,鼓勵生產綠色農產品,就需要為農業(yè)生產者普及相關知識,傳授相關勞動技巧,制定有關政策,而這些政策則需要政府的干預和支持。目前,盡管政府已經頒布了一些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和出臺相關政策,但法律的實施力度與政策貫徹執(zhí)行還不夠[2]。此外,政府缺乏對農業(yè)企業(yè)綠色營銷的政策和經濟支持,如農產品綠色認證資金的分配。同時,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綠色消費文化并推廣綠色農產品知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據調查顯示:鳳陽縣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由2010年的88%提高到2015年的92%。每10萬人中有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由2010年的約6 700人增加到2015年的約10 800人。勞動年齡18~60歲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8.9年增加到2015年的9.8年。因此,鳳陽縣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農村更低些,農業(yè)生產經營者對綠色農產品的認識不足,缺乏安全、健康生產的理念。許多居民仍然局限于長期形成高污染的生活方式,并沒有形成“環(huán)保、崇尚自然”的消費行為。據統計,綠色農產品多以受過高等教育的消費者為主,達到64.3%。因此,農業(yè)生產經營者受教育程度偏低的現狀制約了綠色農產品市場的發(fā)展,市場營銷只能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3]。
價格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要素,消費者在選購農產品時,除了看質量,還會看價格,如果價格超出了其心理預期,可能會放棄購買。關于鳳陽縣的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價格的感受如何,筆者對106名消費者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鳳陽縣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價格的感知
由圖3可看出,54.72%被調查消費者認為綠色農產品價格偏高,43.40%認為價格中等,1.89%認為價格偏低。大部分消費者認為綠色農產品的價格偏高,通常來看,市場上綠色農產品價格比一般農產品價格高出30%左右[4],由于綠色農產品與普通農產品在外觀上很難看出區(qū)別,所以,有些消費者就會感覺價格偏高。
目前,鳳陽縣的綠色農產品推廣力度不足,綠色農產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仍然僅存在于本縣。在其他地區(qū),很少有宣傳和推廣。即使在本縣,一些綠色農產品的知名度也不高,比如總鋪鎮(zhèn)安徽富禾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的藍莓、紅心鎮(zhèn)滁州特惠米業(yè)有限公司的大米都是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農產品;鳳陽縣臨淮關紅太陽農業(yè)合作社的南瓜、板橋鎮(zhèn)的鳳陽縣康莊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的蓮藕等都是獲得有機食品認證的農產品,這些農產品質量非常好。可是,當我們問消費者是否知道這些產品為綠色農產品時,80%的消費者說不清楚。原因在于,農業(yè)企業(yè)獲得了這些認證后,基本沒有進行任何宣傳,消費者不清楚也在情理之中。大家都知道法國的葡萄酒好,但有人說:我懷疑99%是說出來的,1%是喝出來的。今天的市場上產品日益豐富,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早已過去,好的產品還必須會吆喝,這樣才能取得好效益[5]。
根據市場調研,現大多數綠色農產品由農民坐地銷售。而多數消費者都是到菜市場或超市購買綠色農產品,調查結果見圖4。
圖4 鳳陽縣消費者購買綠色農產品場所
從圖4可知,60%的被調查消費者在超市購買綠色農產品,約30%在菜市場購買。所以綠色農產品坐地銷售的方式已經落伍,可綠色農產品入超又不容易,目前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農民合作組織建設緩慢,規(guī)模小,穩(wěn)定性比較差,影響力弱。二是農業(yè)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依舊是農民和個體戶,創(chuàng)新力弱,拓展新的綠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困難。
3.1.1 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 要發(fā)展和生產綠色農產品,就要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抵制劇毒農藥,生長調節(jié)劑和食品添加劑等一些產品的使用,對不遵守農業(yè)生產中藥物、激素等使用規(guī)定的,政府應加大打擊力度,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的“綠色”[6]。
3.1.2 建立健全質檢機構 為確保綠色農產品的安全性,在其進行銷售前,必須建立一個專門檢驗農業(yè)產品的機構,專門對其質量進行檢測,并且將其檢測的數據存檔,以備以后為農產品改善做參考。
3.1.3 完善綠色獎勵政策,積極扶植綠色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 通過綠色獎勵,能較好調動農業(yè)生產經營者開展綠色經營的積極性。政府對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企業(yè)或地方應給予超過認證費用的獎勵,使全縣有更多的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綠色農業(yè)發(fā)展中來,為農產品綠色營銷打下良好基礎。
3.1.4 做好農產品綠色包裝 綠色包裝稱為無公害包裝或環(huán)境之友包裝,是指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無害,能重復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包裝[7]。綠色農產品采用綠色包裝,突出綠色農產品的標志,會使消費者產生更加良好的感覺與認可,促進購買行為發(fā)生。
3.2.1 明確培養(yǎng)目標 提高鳳陽縣綠色農產品經營者的教育水平,以綠色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經營者為導向。為適應農村經濟和農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直接從事綠色農產品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的具有綜合素質和綜合業(yè)務能力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創(chuàng)業(yè)型綠色農產品生產經營者[8]。
3.2.2 設置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 綠色農產品經營者的培訓內容應以當地的農產品綠色發(fā)展的需要為出發(fā)點,樹立以技術為本位的教育觀念,圍繞鳳陽縣的主導農產品,例如鳳陽縣的藍莓、草莓、大米等,有選擇性的開設培訓課程。注重培訓內容的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和靈活性。
3.2.3 加強培訓的實踐性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對綠色農產品生產經營者進行培訓,要特別注重實踐性。在培訓過程中,請直接從事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者承擔培訓任務,學員邊學邊做;或做到產學研結合,傳授知識、技能和現場指導為一體的人員來承擔培訓任務。使綠色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既能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又能直接參與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掌握各種綠色技能。
綠色農產品比傳統農產品多考慮了資源成本和環(huán)境成本,因此一般來說綠色農產品價格高于一般農產品價格。如果采取措施,讓綠色農產品價格正?;敲椿ㄒ粯拥腻X,許多消費者肯定會更愿意選擇綠色農產品。如何使綠色農產品價格正常化,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從小農生產轉變?yōu)橐?guī)?;⒓s化生產,提高農業(yè)生產科技水平,盡量降低生產成本。二是加大市場建設力度,完善法律法規(guī),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行為,降低市場監(jiān)管成本 。三是給予綠色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一定補貼,讓其在價格正常化情況下仍有利可圖。如德國政府就對開展綠色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場給予一定補貼,每公頃補貼300~500馬克。同時通過征收環(huán)境污染稅,增加那些農業(yè)生產過程中造成污染的經營者的稅收,增加其成本[9]。通過這些舉措使綠色農產品與一般農產品的價格基本持平,吸引消費者購買綠色農產品。
3.4.1 利用互聯網,開展線上促銷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線上促銷已成為時代的一大潮流?,F大部分農業(yè)經營者的教育程度偏低,他們對線上促銷表示不懂或不認可。那么,首先我們應該向其介紹線上促銷的優(yōu)點: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快速購買。其次對經營者進行培訓,如何去做,怎樣做,讓他們掌握好線上促銷的精髓。
3.4.2 注重運用自媒體促銷 自媒體亦叫“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指的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guī)范性、非規(guī)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臺主要有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BBS等網絡社區(qū)。合理運用自媒體平臺,可以達到非常理想的促銷效果。例如:號稱“中國農產品微商第一案例”張大發(fā)賣櫻桃,僅用15天時間,就賣出81 282箱櫻桃,獲得10 365 950元銷售收入。為了做好微信促銷,張大發(fā)在較短時間內,建立十幾個微信群,并不斷培訓做線上預售,組建微商團隊,加強個人標簽的推廣及強化,之后就靠主動傳播,打造個人魅力,從而實現單位及用戶、分銷商等對自己的信任,踴躍購買自己所推銷的產品,實現快速銷售的目的[10]。自媒體促銷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信息能夠迅速傳播,時效性強,成本低,所以要積極運用。
3.4.3 參加展覽展銷會促銷 搭建經貿合作平臺,組織和引導綠色農產品參加省內外展覽展銷會,進一步提高綠色農產品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按照全縣“一盤棋”的要求,統籌各鄉(xiāng)鎮(zhèn),形成強大的合力,充分在展覽展銷會上展示鳳陽綠色農產品的優(yōu)勢、特色,提高鳳陽綠色農產品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3.5.1 走電商路 由于互聯網的大力發(fā)展,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開門取件”,坐在家里就能吃到想吃的東西,那么供應商可以大力開展網上銷售也就是電商,在淘寶、京東APP上展示綠色農產品,也可以在某社交軟件,如快手、抖音等發(fā)布綠色農產的相關視頻,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并購買,與快遞公司合作,做到到消費者手中的綠色農產品保持綠色新鮮,促使其成為回頭客。
3.5.2 開設綠色農產品銷售超市 根據問卷調查,知道很多的人會選擇去超市購買綠色農產品,那么,作為綠色農產品供應商的我們,可以自己開設專門的銷售超市,創(chuàng)立的自己的品牌。
3.5.3 與綠色農產品銷售商合作 若供應商只考慮研究綠色農產品生產這方面,那么其可以和銷售商合作,如超市、菜市場等實體銷售,也可以和電商合作,電商負責推廣銷售,自己負責生產供貨。
鳳陽縣農產品綠色營銷研究的成果,不僅能夠豐富農業(yè)產品整個領域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整理收集相關的資料,為以后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幫助鳳陽縣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和農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提升,使農產品的供給和消費者的需求成正比,推動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穩(wěn)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