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男
摘要:在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下,歷史的教學也有了新的要求,新的《歷史課程標準解讀》中說:本次課程改革實施以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也就是說要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階段以及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較大益處,所以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不能單單的局限于課本上歷史知識的掌握。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2-0248-01
雖然新課改已經推行了很久,不停地在強調新的課堂模式和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師選擇我行我素,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授課。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存在過于填鴨式教學的嫌疑,給學生制定一種定向定勢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模式,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角度單一,對于所面臨的問題不會轉換其他角度去思考,有一種思考的惰性,不愿意去探究和創(chuàng)新。這種死記硬背的模式嚴重的局限了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和開放性,這種機械式教學和機械式學習的模式阻止了學生個人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邏輯的形成。本文通過討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希望為初中歷史教學提供借鑒意義。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拓展思維能力
適當?shù)那榫敖Y合與有效的提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面對信息化時代的高速發(fā)展和教學實施的進步,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還原歷史場景,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去進行感受,包括當時的歷史狀況和民風民情國風國情,這樣的環(huán)境渲染會使學生保持高度的積極性,學生對歷史知識也是充滿興趣,當一個濃重的學習氛圍被打造出來時,老師就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契機,拋磚引玉,進行課堂提問,這樣的提問要盡量保持目的性和啟發(fā)性同在,問題的提出既能讓學生深刻思考,又能在合適的節(jié)點給學生醍醐灌頂?shù)母杏X。
在合適的情景結合合適的問題,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充分提高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討論會自己得出問題的答案,避免了學生不進行自主思考而死記硬背的學習現(xiàn)象。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真正的融入其中,還原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多角度看問題的眼光。
2.注重古今中外史料的縱橫對比,培養(yǎng)思維的遷移性
在社會的長期發(fā)展過程中,任何事情的發(fā)展有偶然也有必然,每一個歷史事件的產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和時代的特征。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當時的時代特色和發(fā)展趨勢,進行深度和廣度的拓展,可以以一件事為軸線,進行時間前后的對比和空間廣度的對比,可以涉及現(xiàn)在與過去,國內與國外的橫縱向對比。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能夠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并且能夠用歷史的眼光來解釋現(xiàn)代的社會問題。這樣的對比學習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更是增強了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看問題的角度會變得全面而綜合,不再是用固定的思維單一的考慮問題。所以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首先提高了學生的多角度思維能力,為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奠定了思維廣度的基礎,拓展了思維的空間。
3.尊重學生的感受,培養(yǎng)思維的發(fā)散性和批判性
由于歷史學科的性質,其不屬于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時會受到這方面的局限,對于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的評判有固定的思維和固定的評價語言,學生只需要記下這些歷史已存的內容就可以,完全不需要自己開動腦筋去思考某個事件的利弊或者某個人物的好壞,可能好壞的區(qū)分過于硬性,也就是學生不能夠自己去感受某一個歷史人物,從而做出自己內心的評價。長此以往,學生就形成了定向思維模式,對于所學的內容不會過多的思考,依照老師的教學內容就能達到成績的提高,所以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本身也會更加在意成績,更加在意升學,對于所學內容不會深究和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在講末代皇帝時,大多數(shù)人的形容詞就是傀儡,或者無能。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嘗試改變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方法,拒絕一錘定音似的教學,給學生一定的自我思維的空間,能夠深入到學生當中,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看法,雖然歷史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可以是多變的,隨之而來的學習結果也會是不一樣的。
4.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新的教學要求更加強調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強調將歷史教學內容與實際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國家歸屬感和榮辱感。隨著社會網絡和經濟的發(fā)展,學生接觸和了解的知識更多更廣,他們不滿足于課堂教學的內容,總是希望涉獵的更多。所以老師可以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比如針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或者辯論賽等一些學生有興趣的課堂教學活動,這樣活動的進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還能讓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程度,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式思維的發(fā)展,使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加廣闊。
5.結束語
歷史的課堂不應該只局限于歷史當中,更不該局限于課堂、分數(shù)、升學之下,歷史的學習是經驗的學習,應該在現(xiàn)有的教學內容學習下改變學習的方式,給歷史教學帶去活力的同時,給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帶去助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代化教學和現(xiàn)代化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所以教師應該充分踐行新課改內容的要求,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彥紅.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152.
[2]?董瑞娟.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N].發(fā)展導報,2017-10-31(032).
[3]?王英平.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6(36):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