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芳
(廣東省龍門縣龍城第三小學,廣東 惠州 516800)
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素養(yǎng)、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文化傳承等方面。古詩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學好古詩詞,就能很好地滲透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目前的古詩詞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要運用適當?shù)慕虒W策略,提高古詩詞教學實效。
古詩詞因創(chuàng)作年代久遠,與現(xiàn)代文遣詞造句有很大區(qū)別,詩詞中語言文字含義、語句建構與現(xiàn)代語不一樣,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有點費勁。有的老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法,要求學生記背講授內容,沒有細讀品味,使本是內涵豐富的詩句變得枯燥無味,扼殺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還有一種情況是教師很重視古詩詞朗讀,有范讀、全班齊讀、分角色朗讀、小組朗讀、個別讀等多種形式,但沒有引導融入情感誦讀品味,致使朗讀效果不好,讀的過程沒有愉悅感和獲得感,沒有與詩人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語言素養(yǎng)得不到培養(yǎng)。
思維能力是兒童終生發(fā)展所需的重要能力。有的教師不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照本宣科析詞解句,沒有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學生并未真正理解字、詞、句的意思以及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想象力得不到培養(yǎng),思維能力得不到發(fā)展。
古詩詞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最好素材,但有的老師把古詩詞當作文言文串講,只有枯燥的解說,沒有從美學的角度讓學生對詩詞進行鑒賞,沒有讓學生體會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情感美、意境美,忽視了古詩詞的審美教育。
不同的詩詞內容、風格不一樣,有綺麗的田園風光,有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有胸懷天下的民族精神等,這些是應該傳承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但有的教師無視古詩詞語言中的平仄押韻,不理古詩詞內容中的歷史典故、地域風貌,不管詩歌中的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傳播,為應試而教,非常不利于文化傳承。
古詩詞用詞精確,字字璣珠,認真品味才能理解詩詞的深刻含義。比如杜牧的《清明》這首詩,通俗易懂,但是要理解詩的深刻內涵,就必須細細品味?!凹娂姟眱H僅是寫出春雨的特點嗎?從這兩個字還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心情?“行人”是哪些人?“魂”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欲斷魂”?詩人問尋“酒家”僅僅是為了避雨嗎?細細品讀,學生思路打開了,有的認為是寫詩人心境紛亂,有的認為是寫詩人心境凄冷,有的認為表達詩人非常思念已故親人,有的認為詩人為仕途不順愁悶等。這些個性化解讀,鍛煉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古詩詞語言精練,內涵豐富,字里行間留白較多。只有引導學生通過充分想象去補充和豐富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才能深層次理解作品的深邃意境。許多古詩詞可以進行拓展性思維訓練,比如《清明》這首詩以“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句作結尾,實則意猶未盡?!靶踊ù濉敝傅氖蔷萍颐诌€是村子名字或者其他含義?詩人怎樣欣喜地走向“杏花村”?“杏花村”有何特色?一杯酒下懷時詩人有怎樣的感慨?這些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進行思維訓練。還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自己去掃墓的心情,這是學生思維的拓展和意象再造的過程,是審美情趣自我提升的過程。
學習古詩詞還可以通過插圖聯(lián)想。教材的每一首古詩配有一幅插圖,這些插圖很有意境和內涵。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學《山行》,先讓學生觀察,找一找插圖上有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觀察“石徑、白云、人家、楓林”所構成的美麗秋色,勾起學生對絢麗秋色的向往,然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進行補白,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古詩詞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古詩詞教學過程是鑒賞美的過程。古詩詞里有畫面的美感、有歌謠的節(jié)奏感、有詩人的情感;有高飛的白鷺,有浮水的白鵝;有幽靜的空山,有深深的潭水;有傲雪的臘梅,有高潔的荷花;有遠行的游子,有歸家的老翁……每一景,每一物,每一人,每一事,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意境美、思想美、情感美,學習山水田園詩,讓學生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學習邊塞詩,要讓學生感受邊塞風光的綺麗之美;學習軍旅詩,要讓學生感受氣勢雄渾之美??梢酝ㄟ^字詞比較,讓學生感受用詞的精確美,比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為什么用“綠”字?可否用“進”或“入”字?又比如“僧敲月下門”為什么不用“僧推月下門”?又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為什么用“兩個”,而不是“兩只”?還可以通過內容比較,體會古詩詞的意境美。古詩詞是詩人心境的表達,同樣是寫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喜一悲。學習這兩首詩,可讓學生比較“天街小雨”與“清明時節(jié)之雨”有何不同,通過比較,讓學生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感受詩人當時的心境,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
另外,亦可以將同一題材的古詩對比,體會詩歌的情感美。如學習《石灰吟》與《墨梅》兩首古詩,雖然都是托物言志,表達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妒乙鳌繁磉_的是作者寧可粉身碎骨也不屈服的豪情壯志,《墨梅》表達的是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懷,要讓學生通過比較這兩首詩的異同感受詩歌的詩品與人品之間的關系。
學習古詩詞有利于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無論是《詩經(jīng)》、南北朝民歌,還是唐詩宋詞,每一首詩詞都是我國古代發(fā)展史的一個印記,記錄著每一時期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文化足跡。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文學藝術之星,他們的詩歌各具風格,這與詩人的秉性有關,與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李白的詩豪邁奔放,滲透著道教的文化;杜甫的詩沉穩(wěn)樸實,滲透著儒家傳統(tǒng)文化;王維的詩清幽寧靜,滲透著佛學文化;陶淵明的詩淡雅悠然,王勃的詩激昂向上,王昌齡的詩剛勁雄渾……每一位詩人的作品都代表著中華民族精神氣質。因此,學習古詩詞,就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可以通過吟唱來傳承古詩詞的平仄押韻,可以通過講解古詩詞中的歷史典故、地域風貌了解中華文化,可以通過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來弘揚仁義禮智信。例如教學《贈汪倫》這首詩時,給學生講汪倫以“有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為由”寫信邀請李白到他家鄉(xiāng)做客的故事。在解讀過程中加插李白飲酒吟詩的故事,進而引導了解“踏歌”的風俗,學生深深體會到了汪倫與李白的深情厚誼,從中了解到了中國的酒文化、地域風俗文化。
綜上所述,古詩詞教學要著重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理解力,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