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巖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廣東 珠海 519000)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定為語文課程內(nèi)容18個“學習任務群”之一,此舉凸顯了“整本書閱讀”對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在實際教學中,已經(jīng)有不少同仁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實踐。
整本書相比于節(jié)選類文本能完全展現(xiàn)整部著作中的內(nèi)涵和精髓,學生也就能夠充分感受到經(jīng)典文化對其視野的開拓、底蘊的提升以及靈魂的陶冶,讓學生領略到整本著作的魅力,不斷提高閱讀期待。
主題式課外閱讀研究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和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寫作能力”。當前我校高中生的閱讀普遍是“方便面式”的閱讀,學生腦子中如果沒有偉大的文學作品的印象,如《荷馬史詩》《牛虻》《平凡的世界》,又怎能應對高考作文對思想深刻、思辨性強的要求呢?因此,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名著的興趣,讓學生不再覺得名著遙不可及,使其既能感受到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又能獲得心靈上的享受和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有:確定以親情、苦難與救贖、愛情與成長、苦難與奮斗為主題展開閱讀。努力達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要求,“在指定范圍內(nèi)選擇閱讀一部長篇小說。通讀全書,整體把握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點。從最使自己感動的故事、人物、場景、語言等方面入手,反復閱讀品味,深入探究、欣賞語言表達的精彩之處,梳理小說的感人場景乃至整體的藝術架構,理清人物關系,感受、欣賞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小說的主旨,研究小說的藝術價值”。
1941年,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第一次明確提出要閱讀整本書:“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比~圣陶先生之所以在不同文章中屢次強調(diào)國學教育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是因為他認為學習語文的目的是“對本國文字的閱讀與寫作教養(yǎng),即養(yǎng)成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非課外多看書籍不可”。葉圣陶先生在《小學國文教授的諸問題》中還提出:“須認定國文是發(fā)展兒童的心靈的學科?!闭緯喿x是非常適合兒童心靈發(fā)展的讀書途徑,從小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非常重要,但是高中生往往因為中考的緣故,已經(jīng)分了層,重點中學的學生往往閱讀理解能力很強,普通高中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較弱,自然寫作能力就會打折扣。因此,整本書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我們需要讓學生通過研討和討論,理解一本書的邏輯和內(nèi)在的人物關系,因為“理解一本書創(chuàng)作的邏輯,本身就是在閱讀過程中獲得寫作的智慧”。《語文課程標準》寫道:“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币虼苏n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批注式閱讀和分組合作研討、任務單引領、成果展示等。
在教師對文本潛心研讀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先用自己的閱讀體驗來激發(fā)興趣,同時將閱讀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在閱讀時提煉書的主題。例如高一時設計了一個閱讀主題,即以“親情”為主題來閱讀。臺灣著名作家吳念真寫的關于親情的小說《母難月》讓教師和學生共同提起了閱讀興趣。懷胎十月是一個辛苦又幸福的過程。這一切被吳念真寫下來,是那么的真實。吳念真的文章寫得真實有趣,看他寫護子的母親,學生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母親。這種思維上的遷移,有助于學習描寫人物方面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
教師在介紹時可以引入自己的閱讀感受,整本書充滿了生命的曲折、停頓、包容、大愛,還有能量和支撐,這就是一本說盡了生命的書。
為了貼近高中生生活,我們按照主題式的閱讀,選擇了幾部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親情主題:選擇了一部臺灣作家吳念真的小說集《這些人那些事》;苦難與奮斗主題:反映改革開放的農(nóng)民滄桑巨變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愛情與成長主題:選擇了一部中國現(xiàn)代話劇史上成就最高的話劇《雷雨》;苦難與救贖主題: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長篇小說《追風箏的人》。
閱讀中教師要給學生提出問題,在任務驅動下,促使學生認真思考,從淺層次閱讀轉向深層次閱讀。例如在帶領高二學生閱讀《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時,通過學情調(diào)查,搜集了學生閱讀中的困惑。給學生布置了幾個任務:第一,你認為,哈桑對阿米爾的忠誠是迂腐的嗎?如何看待他們之間的友情?第二,你認為阿米爾作為少爺嫉妒哈桑,并且編造謊言趕走哈桑是可恥的嗎?請分析一下阿米爾的性格弱點。第三,結合故事情節(jié),請分析一下,哈桑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第四,你認為阿米爾最后真正實現(xiàn)了自我的救贖嗎?
又如在《雷雨》整本書閱讀設計中,始終有任務單引領討論和研討。讓學生有的放矢,閱讀由淺入深。給學生布置任務單:用簡練的語言講述故事,要求不能遺漏劇中人物。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序幕+四幕劇基本采用了倒敘的方式,也鼓勵學生梳理故事年表,將情節(jié)清晰列出。畫思維導圖,理清關系。任務單一:在梳理情節(jié)的基礎上,將劇中周魯兩家錯綜復雜的人物列出來。任務單二:分組設計人物關系思維導圖。任務單三:選取其中一個人物,為他(她)建立一個微信圈,并說明建立的理由。這樣做有助于理清人物的已知關系和未知關系,在有限視角中理解人物在劇中的處境,在全知視角中看到其人生的軌跡。
在梳理清楚人物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對每一個人物在所處環(huán)境中“逼不得已”的選擇的理解,力求還原其中幾個有爭議也是學生質(zhì)疑較多的人物的成長軌跡,讓人物呈現(xiàn)原形人物多元特點??梢匀芜x其中一兩個任務單進行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過程。
通過整本書閱讀,促進學生對親情、愛情和友情的認識,促進主題探究的多元深化和自我效能感的發(fā)展提升。自我效能指的是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或者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整本書閱讀及其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質(zhì)疑和研討是整本書閱讀必備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每個學生在學校教育下,通過語文課程學習應該具備的最關鍵的語文能力和品質(zhì),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和語言閱讀能力。
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指語文思維品質(zhì),是基于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文化感受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時,城市里的高中生對農(nóng)村高中生少平的貧窮生活就不乏質(zhì)疑,對于少平選擇去當煤礦工人的人生經(jīng)歷也不是很理解,那么艱苦的生活是怎么磨煉人的呢?這正是我們引導學生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