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學 楊少華 單玉彩
語文作為小學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對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應用下,其形象、直觀、生動等特點可以更好地傳遞教學思想與知識,可以開闊初中生的眼界,豐富語文知識。凡事有利有弊,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也帶來了一定弊端。由此可見,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研究有著重要作用。
首先,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下,多數小學語文教師依然扮演著一言堂的角色,貫穿整個課堂,但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理解能力有限,對于很多語文知識把握不好,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缺乏學習積極主動性,這就造成在新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無法有效落實。其次,語文教學手段單一固化,由于應試教育的思想影響,教師始終注重知識的傳授。在實際教學中缺少互動,學生參與度不高,導致很難落實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最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如果將所有的知識講解到位幾乎不能實現(xiàn),但是為了完成語文教學任務,教師就通過課后作業(yè)形式完成教學進度,給學生帶來了壓力,使學生的課外活動不能開展,制約了學生素質教育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多數采用板書形式,教師隨講隨寫,以此傳授學生語文知識。但是此種教學方法在講解一些抽象的語文知識時,就很難準確表達出來,這給學生學習造成了一定阻礙。而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應用下,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教師能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直觀地感知語文知識,促使語文課堂生動有趣。
對于基礎階段的學生而言,天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由于缺乏自制力,所以大多3 分鐘熱血,加上傳統(tǒng)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導致小學生難以產生學習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而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應用下,豐富了語文知識,打破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單調乏味,對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課件中融合多種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元素,以此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xiàn)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目的。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學習的動力就是源于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利用其聲音、光感以及影像,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構建適宜的教學情境,在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上,促使學生進入情境中,進一步探索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設計教學時,應當注意情境材料的選擇,不僅要符合學生知識的認識程度,同時還要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最終讓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形成互助關系,共同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以小學部編版語文教材為例,在講到《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通讀課文,而后利用多媒體,將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象展現(xiàn)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小興安嶺的魅力。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如:“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中的“抽出”要怎樣理解?啟發(fā)學生思考,作者運用“抽出”一詞的用意?;趯W生觀看視頻后腦中的記憶,可以很好地理解“抽出”一詞的運用顯得更為生動。
在現(xiàn)代教學改革中,課程資源顯得尤為重要,要充分利用好網絡,獲取資源并加以利用。我國當代基礎教育呈現(xiàn)出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發(fā)展趨勢,其中網絡資源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在小學階段,一方面要通過語文教學教授學生知識,掌握學習技能,但是更為重要的是,要透過學科知識本身,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yǎng),這也積極響應了新課改強調的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教學目標。
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網絡資源,豐富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到《曹沖稱象》這部分教學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初步掌握文章大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視頻,將《曹沖稱象》的動畫故事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觀看后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者想法,再根據預習內容,以自己的理解分析此則故事,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全面解答。通過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大地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相比于其他內容,古詩詞可以說是教學難點。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微視頻,降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難度。教師要通過微視頻將古詩詞中的景象轉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現(xiàn)代畫面,可以通過動畫、電影等形式,豐富古詩詞內容。而后,教師要將古詩詞中的重點詞句用現(xiàn)代表述方式傳達給學生,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詩詞意思。最后,教師要通過微視頻展現(xiàn)古詩詞的主旨,加深學生的理解。
以《獨坐敬亭山》教學為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出詩中李白所見到的敬亭山上的景色,以最簡單的動畫圖像展示給學生。在學生觀看的同時,教師巧妙設置疑問,引發(fā)學生思考詩中的含義,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假如你是詩人李白,自己獨自處于深山中,只有敬亭,在此種景象中你會產生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制作的動畫景象去思考問題,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觀看動畫時,體會作者李白當時的心情,體會到李白的孤獨。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語文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很好地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單一的教學方式,利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以及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下,對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以及語文教學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