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紅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qū)十六小 安徽淮南 232001)
方程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方程式,使學生可以利用方程式更好地解答問題,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重視方程教學,在教學中要多為學生講解方程答題技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答題習慣,提高學生的方程答題質量,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成績。
雖然教育體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小學數(shù)學方程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方程教學是小學高年級才開始接觸的,很多學生適應了之前的解題思路,剛接觸方程式時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不習慣用方程解答問題,在答題時如果教師不要求,學生還會使用之前的答題方法,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方程式答題,不利于以后的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重視方程式教學,課堂氛圍枯燥沉悶,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也體會不到方程學習的重要性,短時間內(nèi)也無法透徹理解方程式的意義,感覺不到方程答題的便捷性,沒有將方程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化。
新課改要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展開。在進行方程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方程時的困難和疑惑,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增強對方程的認識,讓學生喜歡上方程教學。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jù)學生的疑惑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使方程教學更具針對性,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另外,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應用,應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方程教學的質量[1]。
例如,在進行方程教學時,提出問題:甲袋蘋果40斤,從甲袋蘋果中拿出6斤到乙袋蘋果后,甲袋蘋果還比乙袋蘋果重5斤,求乙袋蘋果的斤數(shù)。教師可先讓學生用原來的方法解答,然后觀察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解答完成之后教師再講解方程式的應用。把問題作為答題的切入點,設乙袋蘋果的斤數(shù)為x,再根據(jù)已知條件列出方程式。讓學生明白列方程式的關鍵是分析題目的意思,按照題目要求進行答題。通過對比,學生會發(fā)現(xiàn)方程式比之前的方法更加便捷,從而讓學生對方程產(chǎn)生進一步的認識。
受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仍以概念、公式定理為主要教學目標,然后用題海戰(zhàn)術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忽略了對學生數(shù)學思想的培養(yǎng)。在方程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方程思想,關注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體驗,讓學生通過解答方程的過程體會到方程的思想和應用價值[2]。
在進行方程8(x+3)=40教學時,教師一般會讓學生將原本的方程式進行變形再進行計算,然而卻忽略了讓學生直接對方程式進行解答,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找到答題技巧。而方程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答題,這樣違背了方程思想,還會浪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會增加錯誤率,不利于學生對方程的學習。
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模型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在學習簡易方程時,學生要根據(jù)問題列出等量關系式,建立方程式。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列出方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傳授學生數(shù)學模型思想,根據(jù)模型步驟找出問題的答案。一般,學生解答方程會經(jīng)歷根據(jù)題目找到關鍵詞、列出關系式、解答方程式等步驟。
例如,某大米倉庫運出20%的大米之后,還剩下5000千克的大米,問倉庫原來有多少千克大米?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分析這個題目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要設倉庫大米的原有量為x千克,運出了20%x千克,根據(jù)題意列出方程式x-20%x=5000,然后解答方程式,得到最終結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題目得出不同的等式,如x-50000=20%x或者20%x+5000=x等,讓學生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方程式解答問題,提升答題效率,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小學簡易方程教學至關重要,雖然方程教學目前存在很多問題,但是通過教師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改善的。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方程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增強學生對方程的認識、注重方程思想的培養(yǎng)、應用模型教學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方程答題的便捷性,提高學生的方程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應用方程的能力,發(fā)散學生的解題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