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龍英
(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北京 102442)
早在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2017 年10 月黨的十九大召開,報告中強調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結合十九大報告要求,教育部同年12 月又印發(fā)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進一步強調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
新形式下黨和國家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要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其中隱性教育包含了一個全新的教育教學概念——課程思政,即不同的課程,應有不同的隱性內涵,除了傳統(tǒng)知識的傳授,還應包括正向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塑造[1]。高職數學作為院校的基礎課程,教育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潤物細無聲地在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是數學教學改革工作中面臨的新問題。
課程思政緣起于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關于 “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重要論述[2]。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強調,“高校要明確所有課程的育人要素和責任,推動每一位專業(yè)課老師制定開展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做到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
數學作為公共基礎課,而且是高職學生入學第一年的課程,正是學生從高中進入高職的過渡,是理性認知學習的重要階段,更是奠定學生思想教育基調的重要階段?,F階段思想政治課程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哲學、歷史教育,培養(yǎng)辯證的唯物主義歷史觀[3]。高職教學中的課程思政應是在教學中能隨時隨地融入這樣的教育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熱愛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增強 “四個意識”,堅定 “四個自信”,樹立更符合新時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教育和引導學生是職業(yè)教育的使命,關系到個人、社會、國家的持續(xù)發(fā)展[4]。作為高職教師,不僅僅只是專業(yè)知識的傳道、授業(yè)、解惑,更應當是 “德行”的表率,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影響學生,是每一位站在講臺上的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高職教育以培養(yǎng)高級藍領為教學目標,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高職學生由于文化基礎底子薄,在數學學科學習上存在基礎差,學習興趣低,課堂接受度不高的情況。部分學生片面地認為高職數學無用,出現了數學無用論思想,影響了課程教學質量。課程思政的引入既是課程發(fā)展的必要,又是對高職數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潛移默化地融入數學課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難題[5]。忽視知識的應用性本質,那么知識必將也是 “學而無用”,適應不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學以致用是引入課程思政的切入點。
轉變觀念正確認識課程思政的內涵,理解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不同,明確高職數學引入課程思政應有的特色性。目前課程思政的研究雖然較多,但是針對高職數學的研究較少,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全面的高職數學特色的課程思政體系。數學課程的授課對象往往是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因此課程思政的建設也與專業(yè)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建設不同,既要體現數學課的特點,還應兼顧學生的專業(yè)特點。不同專業(yè)的課程思政引入既要有相同也要有不同,應因材施教,引入具有專業(yè)特色的高職數學課程思政內容。課程資源的準備、選取并合理的應用,是高職數學課程引入課程思政成敗的關鍵。
與其他知識相比,數學可以說是一門經得起歷史檢驗又是累積性很強的學科[6]。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化發(fā)展史,其中數學史是璀璨文化中的一部分,在世界范圍內數學史更是豐富多彩,是高職數學課程思政的重要引用來源。數學發(fā)展史的引入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研究科學的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講解數學有限無限概念時,可以引入戰(zhàn)國諸子百家中的 《墨子·經說下》中的內容,“或不容尺,有窮;莫不容尺,無窮也。”如果一個區(qū)域有邊界,在邊界處連一個單位長度都容不下,那么它就是有限的。如果一個區(qū)域是無界的,無論向何方前進,用尺子去量總也測不到盡頭,它就是無窮大的,即是無限的[7]。在講解微積分時,可以引入從劉徽到祖沖之的歷史。曹魏景元四年 (263 年),劉徽在《九章算數注》中指出 “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用微分的概念算出了近似的π 值,史稱 “徽率”。南朝齊建元二年 (480 年)左右,祖沖之在此基礎上,經過計算將圓周率精確到七位數,算出了圓周率的上下限,即3.141 592 6<π<3.141 592 7,還得到了兩個分數355/113 和22/7,稱為密率和約率。直到1585 年,荷蘭的安托尼茲才重新發(fā)現了這個分數值。講線性代數中的消元法時,《九章算術》中的方程術就是最早的方程組消元方法;而西方文獻要等到18 世紀才出現類似論述,稱為高斯消去法。
中國古代有著悠久數學發(fā)展史,如 《周髀算經》 《孫子算經》 《夏侯陽算經》 《張丘建算經》,專門用于描述土石方工程技術計算的 《緝古算經》,宋元時期代表世界最先進數學發(fā)展史的 《測圓海鏡》 《益古演段》和 《四元玉鑒》,首次出現了代數符號,即天元術、四元術。深度挖掘素材,精心設計,合理、適當地在高職數學課程中引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王冠。馬克思說:“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睙o數科研成果,無不是在數學發(fā)展的基礎上得來的。數學大師的引入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加強文化素養(yǎng),建立責任意識。
蘇步青 (1902—200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 “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在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1931 年他放棄國外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回國任教?;氐秸憬髮W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 “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 碑斨v解拉格朗日定理的時候,學生問老師,數學有以中國人命名的定理嗎?華羅庚的故事是最好的回答。華羅庚 (1910—1985),1950 年放棄美國研究院工作,毅然回國,他以初中學歷,自學成為世界頂級數學家,也是美、德等國的科學院院士。他在代數學、多復變函數論、數值分析等領域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貢獻,如以他姓氏命名的定理方法有:嘉當-布饒爾-華氏定理、華氏算子、華-王方法等。
古今中外的數學大師很多,他們或者為民族崛起而努力,或者胸懷天下,或者在所熱愛的領域廢寢忘食。課程思政合理地引用,既是調節(jié)課堂氣氛的催化劑,也是培養(yǎng)學生三觀的典型案例[8]。
高職數學相對較抽象,它的發(fā)展是由于人類活動遇到了問題,需要定量去解決、分析實際問題,使問題具有嚴謹性和唯一性。但是由于認知的限制,學生大多不明白甚至不理解這個領域與數學的關系,機械地認為數學無用,工作中用不上。課程思政的引入,正好彌補了課程教材相對枯燥的不足,選擇中國科技領域取得成就的素材,能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端正學習態(tài)度。
5G 技術領域,我國目前處于領先地位,然而5G 的發(fā)展是用工業(yè)技術實現了一篇數學論文的模型[9]。任正非在接受采訪時提到,“5G 標準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的阿勒坎教授的一篇數學論文”,華為用10 年時間,把阿勒坎教授的這篇數學論文變成了技術和標準,極化碼技術方案?,F在流行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無不是在數學算法的基礎上開發(fā)制造出來的[10]。在講數據統(tǒng)計的時候,引入大數據的概念,中國數據中心的建設位居世界第二,僅占世界的10%,距離數據強國還有差距。對于一個問題,其分析的數據量越多,得出的結果就會越準確。通過不同的數學模型,過濾、采集數據進行分析,從中得到科學嚴謹的結論,從而讓國家、組織或企業(yè)采取最優(yōu)決策。量子通信在我國的發(fā)展也是世界先進水平,他的背后不單單是物理學家在奮斗,他的理論更多的是數學研究,組合數學 (包括圖論)、數論、代數學和代數幾何,都在量子通信研究中廣泛地被使用[11-12]。
隨著國家科技的進步,在科技領域、工程領域有很多讓國人驕傲的項目。中國天眼,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FAST;以我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命名的郭守敬望遠鏡,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通過數學計算望遠鏡得到的數據,就可以描繪天外星系的運行和變化。高鐵技術、核電技術等,無不體現著數學研究的成果[13]。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是德才兼?zhèn)?,德是首要,才是必要,否則 “有才無德,其行不遠”,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有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課程思政的引入與創(chuàng)新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作為高職數學課程的教師,應該對授課有重新的認識。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努力深度挖掘課程思政素材,把它們無縫隙地融入到數學教學中,真正將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融為一體,這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與提高,最終實現 “隨風潛入 ‘堂’,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