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獲悉,我國首臺應用于合成氨領域的常壓循環(huán)流化床氣化爐在貴州宏盛化工有限公司一次點火成功,進入熱態(tài)調試運行階段。該氣化爐也是我國首臺以無煙煤為原料的循環(huán)流化床氣化裝置。
最新進入熱態(tài)調試運行階段的該氣化爐,采用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發(fā)的循環(huán)流化床煤氣化技術,由中科合肥煤氣化有限公司總承包,是宏盛化工30萬t/a合成氨系統(tǒng)造氣工段升級改造項目的一期工程。
該項目一期新建1 臺6 萬Nm3/h 常壓循環(huán)流化床富氧氣化爐,替代原有24 臺碳化煤球間歇式固定床氣化爐,不僅可消除煤球制備的粉塵排放和固定床氣化爐的含酚廢水排放、焦油污染等問題,還可選用當?shù)胤蹱顭o煙煤作為原料,為企業(yè)節(jié)約大量用煤成本。改造完成后,宏盛化工噸氨成本將大幅降低,僅一期工程即可每年為企業(yè)節(jié)約運行成本6600 余萬元人民幣。項目二期全部建成后,企業(yè)總產能將擴大到30 萬t/a,實現(xiàn)全面技術轉型升級、節(jié)能降耗。
據了解,化肥是糧食生產重要保障,而合成氨是氮肥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國中小合成氨裝置生產能力約為3000 萬t/a,仍占我國合成氨總產能一半以上,其造氣工藝大多采用間歇式固定床煤氣發(fā)生爐,全國約有3000臺在運行,普遍存在能耗高、污染重等問題,技術改造升級已成為中小合成氨企業(yè)謀求生存和發(fā)展的迫切需求。
業(yè)內專家稱,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發(fā)的循環(huán)流化床煤氣化技術裝備與中小合成氨原有工藝設備相適配,初投資低,特別適用于中小合成氨企業(yè)的改造和升級。宏盛化工升級改造項目的順利實施,將為中小合成氨企業(yè)技術改造升級提供經濟適用的解決方案,有助于提升我國合成氨領域的環(huán)保水平。
近日,神東煤炭集團液壓支架護幫裝置等4 項專利獲得國家專利授權,這4 項專利均來自于8.8m超大采高智能綜采項目,分別是液壓支架護幫裝置、綜采工作面刮板運輸機鏈輪自動注油裝置、轉載機鵝頸槽、輸送機張緊裝置。
據悉,液壓支架護幫裝置由頂梁、千斤頂和護幫板組成,利用本專利技術能夠為護幫板提供更大的支撐力,可增加護幫板的支護力,提高煤壁片幫的支護效果,而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綜采工作面刮板運輸機鏈輪自動注油裝置由乳化液通路、電液控換向閥組、乳化液驅動定量潤滑泵、容置潤滑油脂的油脂桶以及控制器組成。本專利通過控制器控制電液控換向閥組開啟,使得乳化液驅動定量潤滑泵抽取油脂桶的潤滑劑鏈輪注油,保證鏈輪的良好潤滑,從而提高了鏈輪的使用壽命。
轉載機鵝頸槽由槽體、卡塊、擋板、定位銷組成,該裝置簡化了拆卸和更換擋板的難度,增加了掘進效率,降低了維修成本。
輸送機張緊裝置主要由張緊機、支柱組成。張緊機包括底座和用于卷帶的滾筒,滾筒通過支撐裝置旋轉安裝在底座上,滾筒上纏繞有輸送帶,支撐裝置上還連接有輔助支撐桿。支柱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一伸縮桿,第一伸縮桿的第一端與第一油缸驅動連接,第一油缸安裝在底座上。第一伸縮桿在第一油缸的驅動作用下沿軸向可伸縮設置,第一伸縮桿的第二端朝礦井頂板的方向延伸并與礦井頂板相連接,輔助支撐桿上遠離支撐裝置的一端連接在第一油缸上。該裝置簡化了張緊機的安裝工序,縮短了安裝周期及帶式輸送機推移所需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帶式輸送機的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