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忠
古詩詞不僅記載了作者的人生閱歷,而且記載了人生感悟,所以古詩詞具有一定的情感性特點,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時代的鮮明印記,另一方面又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傾向和主觀情感。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要結(jié)合作品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來引導學生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學楊萬里的七言律詩《過揚子江》時,“只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荻花風。天開云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前三聯(lián)還稍微好理解一點,最困難的要算尾聯(lián)“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的理解。因此要想真正讓學生理解這首詩,就必須先讓其了解這首詩的歷史背景。教學中,教師首先跟學生一起了解楊萬里的生平際遇和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南宋光宗年間,此時正處于與大金國時戰(zhàn)時和的歷史微妙階段,外交關(guān)系非常復雜。每年春節(jié)大金國要派一個賀正旦使來給南宋皇帝賀新年,實際是借機來探聽南宋虛實。寫詩的那一年,楊萬里正好任南宋的“接伴使”,顧名思義,“接伴使”就是負責接待外國使節(jié)的官員,也就有了在揚子江邊的鎮(zhèn)江金山“吞海亭”烹茶相見這一重要的外交事件。
學生掌握了這些背景材料再去理解這首詩,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多了。
古詩詞的特點就是含蓄、凝練、深刻、跳躍,其語言的表現(xiàn)手法更是靈活多變,意蘊豐富。教學中,教師要想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古詩詞,就必須回歸古詩詞的語言情境,并將古詩詞的語言具體化、形象化、情境化,從而使學生融入其中,找到古詩詞語言與自然、文化、生活的意境交匯點,巧妙地揭開語言的神秘面紗,充分感受古詩詞的語言之美。
例如,教學辛棄疾詞《清平樂·村居》,“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一句中的“亡賴”(亡通“無”),教材解釋為可愛、頑皮的意思。對此,很多學生不知所以然,僅僅死記而已。教學時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回歸語言具體情境,也許就會豁然開朗。
創(chuàng)作這一作品時,作者住在江西上饒,這一帶的方言就是吳音,詞中“無賴”就是吳方言中“可愛、頑皮”的意思。鮮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方言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
之后教師再列舉唐代詩人徐凝的《憶揚州》,其中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中的“無賴”同樣也有可愛、可喜的意思,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了。古詩詞所表現(xiàn)出的生活化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特點,是需要師生回到語言具體而又真實的情境之中去涵泳的,這樣才能領略到它的語言之美。
古詩詞的內(nèi)容和情感是社會生活的寫照和反映,與那個時代的生活實際是緊密聯(lián)系的。所以,在教學古詩詞時就應該回歸生活實際,并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情節(jié)來理解。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浸潤在古代文化之中,而且還能實現(xiàn)古今對話,心靈相通。
例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苯虒W時學生理解這首詩的關(guān)鍵就是要清楚“遲日”的意思,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回歸生活常識。教師可以跟學生一起梳理中國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的文化常識和生活經(jīng)驗,知道隨著春天的到來,夜晚時間漸短,白天時間漸長,認識到白天變長的時候,就是美麗春天到來的時候。詩人很自然地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覺溝通起來,有意識地生成了一種特殊的美感。這樣的教學回歸了生活常識,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古詩詞中蘊涵的文化之美。
古詩詞是古代文人精神、情感、心態(tài)的積淀和折射,古詩詞通過語言藝術(shù)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安頓自己靈魂的方式,讓我們?nèi)ハ硎茉娨獾纳?。我們完全可以透過古詩詞的語言、意境、手法,結(jié)合古詩詞作者的思想情感、時代背景、人生經(jīng)歷等,走進作者,體會“詩心”,領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展現(xiàn)人性之美。
例如,陶淵明是一位平實質(zhì)樸之中見深微高遠的人,他的“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朝霞開宿霧,眾鳥相與飛”等詩句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意象“鳥”,雖然都是大自然中存在的,但又不是大自然中具體明確的“鳥”,常常是事物的概念而非實體。還有陶淵明詩中諸如孤云、松樹、菊花等意象,也都是意念中的,是詩人精神體認之后的概念,這是陶淵明詩最大、最明顯的特點。
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陶淵明的作品集中呈現(xiàn),展開群文閱讀,引導學生對他詩中所表現(xiàn)的“物象”進行分析、鑒賞。通過分析鑒賞,學生理解了陶淵明所描寫的物象都是與他的人格品性結(jié)合在一起的,這種物象若是大自然中實有的,他就將自己心靈意念與之結(jié)合在一起。如果這個意念并不是大自然中實有的物象,而是他自己意念的具體化,那他就把自己心中的意念用一個外表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陶淵明是用自己的生命來寫詩的,是“以心托物”、融入生命血脈的。通過這樣的群文閱讀,教師帶領學生回歸人性本真,深入了解陶淵明,領悟到他的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