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惠安縣城南第二實驗小學,福建泉州 362100)
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為了與全球教育發(fā)展水平相適應,我國開展了基礎教育改革工作。關于基礎教育方面,語言文字居于重要地位,要求學生應當具有一定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小學生代表著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能,提升語文素養(yǎng),進而為其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青少年的成長與民族未來息息相關,通過對其閱讀進行重視,能夠推動整個社會閱讀的進步。小學生這一群體心智不成熟,其具備的可塑性比較高,小學是閱讀能力與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通過語文課堂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活動的開展,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幫助學生對高效率閱讀學習方法進行摸索,通過相關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實現(xiàn)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1]。與此同時,還能夠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體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教師則由課堂的主導者演變成指導者與組織者,有助于建構新型師生關系,進而對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行營造,將良好的環(huán)境提供給語文課堂,增強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當前,關于小學語文課堂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升方面,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運用。在整個課堂中,教師居于主體地位,主宰著整個課堂,學生只是被動地對知識內容進行接受,課堂氛圍比較沉悶,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活動非常少。在開展具體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自身的權威性,迫于教師的壓力,學生不敢對在自身意見進行充分表達,也不能夠對教師教學活動提出質疑,這樣對學生的發(fā)展進行了限制,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為了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許多學校陸續(xù)開展了自主教學活動。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學生在語文課堂自主學習地位,重視程度過高,很難將知識傳授、掌握與課堂教學活動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整個自主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充滿疑問與迷茫,很難系統(tǒng)理解重點知識內容,進而對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造成影響。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時,一些教師對單一化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運用,長時間以來,對同樣的教學方案進行使用,很難融合當下資訊熱點、時代變化,開展語文知識講解與學習活動,進而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2]。在自主學習活動中,關于有關問題的設計方面,教師對其重視程度比較低,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詞句是整個文章的基礎,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通常對文章整體以及段落重視程度比較高,將其作為教學重點內容,并且強化開展相關訓練活動。針對詞句練習重視程度比較低,在一些教師看來,要想實現(xiàn)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應當著手文章整體練習活動,不應當將詞句練習作為教學內容,部分教師認為,詞句練習活動的開展會影響整個教學進度,忽視了其重要的基礎作用,進而影響學生對段落以及文章主題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很難實現(xiàn)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關于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方面,要想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應當強化詞句練習活動。
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想實現(xiàn)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教師應當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激發(fā),使其能夠熱愛閱讀。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應當注重對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閱讀氛圍進行營造,并在此基礎上,對師生平等對話平臺進行建設,促使學生能夠對教師的尊重與熱愛進行感知,進而將學生心中的憂慮與顧忌消除。
第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課堂導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當對課堂導入的趣味性進行高度關注,通過形象的故事、活潑的游戲,以及巧妙的問題等內容,將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幫助學生能夠通過一定的興趣投入到閱讀情境中去。
第三,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不同的意見與建議進行認真傾聽,使學生能夠做到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進而將自身不同的想法表達出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充分體現(xiàn)出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這樣不僅能夠對書本知識內容進行獲取,還能夠使學生課堂體驗活動變得更加愉悅。
比如,筆者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時候,會在班級范圍內,組織開展閱讀圖書展活動,要求所有學生拿出一本已閱讀的書籍,并對自身非常喜愛的一個章節(jié)進行選取,然后在班級內進行朗讀。在結束班級朗讀活動之后,學生之間可以對有關書籍進行借閱,進而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促使其閱讀知識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更為重要的是,利用閱讀圖書展活動的開展,能夠增強班級凝聚力,促使學生之間變得更加團結[3]。
對于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來說,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立足于學生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利用活動,進而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進行具體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真正進入文章中去,進而開展理解、體驗與領悟活動,這樣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熏陶作用,真正做到深入淺出,加強學生對文章理解內容的掌握。關于有關閱讀教學方式方法方面,教師應當注重依據(jù)具體情況,對墨守成規(guī)的思維觀念進行轉變,通過教師的智慧,對學生的心靈進行激發(fā),促使其思維火花產生碰撞,進而將學生能力高效體現(xiàn)出來,使其能夠對自身思考、感想,以及疑惑進行充分表達,實現(xiàn)閱讀課堂活動的升華,為學生二次創(chuàng)作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要想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與水平的提升,在開展具體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地對問題進行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開展自我思考與解惑等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能力,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情境教學方案進行運用,注重將日常生活、影視作品、文獻資料的經典片段與課文知識內容緊密聯(lián)系起來,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生動性與多樣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對有關問題進行設計,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進而對思路與線索進行設定,促使學生在開展閱讀分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積極開展相關思考活動,并對問題答案進行查找,這樣能夠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分析能力起到良好的鍛煉作用,幫助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并分析問題,通過一系列對必要總結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對獲取答案的自主學習方法進行掌握。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隨時隨地與學生開展課堂交流與溝通活動,這樣能夠對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發(fā)現(xiàn),并對學生學習速度進行掌握,進而幫助學生對人物性格做出分析,強化其對文章內涵的深入理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4]。
眾所周知,對于一篇完整的文章內容而言,其包括不同的段落,關于段落的構成方面,也是由相關句子連接而成的。關于句子的組成方面,主要包括相關文字與詞句,發(fā)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其基本工作內容就是詞句教學工作。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體現(xiàn)出自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對詞句的組成方式進行學習,并強化開展相關理解活動,進而確保句子組合效果的理想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文章內容進行正確把控,并對文章作者想要表述的思想情感進行理解。在開展具體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關于所要講解的教材內容方面,無論是一段教材內容,還是一篇教材內容,教師不應當通過應付心理進行教學,在學生進行簡單閱讀之后,就對其放任不管。教師應當認真對待教學活動,注重依據(jù)所要學習的這些內容,預先對學生的預習任務進行布置,這樣在對課文內容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開展相關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思考,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還會對其進行標注。在完成相關工作之后,教師在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所學新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進而對學生語文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與提升[5]。
通過持續(xù)閱讀活動的開展,能夠將文章內涵表現(xiàn)出來。利用廣泛閱讀活動,能夠促使學生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實現(xiàn)其知識內容的增長。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語文詞句基礎訓練活動進行高度關注,針對學生所存在的疑問,教師應當耐心進行解答,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精力,教師還應當主動開展讀書活動,利用相關活動內容,進一步強化學生語文詞句基礎訓練。在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依據(jù)學生主要特征,認真貫徹并落實“以讀為本,以人為本”這一教學理念,使學生能夠掌握朗讀主動權,為學生對越來越多的朗讀機會進行創(chuàng)造,進而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實現(xiàn)其閱讀能力的提升。
閱讀理解能力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過程中,切不可執(zhí)著于教材的學習,應該進行適當?shù)耐卣?,即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于語文而言,其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從知識當中獲得更多的生活感悟。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將教學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閱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視野開闊。在課外閱讀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興趣點提供所需閱讀書目,在這過程當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鼓勵,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以此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例如,寓言故事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文體,教師講解有關寓言故事的知識之后,可以推薦給學生相應的寓言類書目,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了加強課外閱讀的效果,教師可以定期組織交流活動,在該活動中引導學生交流課外閱讀的情況,在這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分享經驗,獲得知識,也可以分享所學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相應的監(jiān)督,而且可以掌握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為教師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提供借鑒。此外,在課外閱讀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積累,可以將所讀內容進行概括、總結,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逐步提高。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點評,引導學生明確課外閱讀中的不足,使學生在未來的課外閱讀中掌握重點,使課外閱讀逐漸成為一種習慣[6]。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正處于習慣的形成時期,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培養(yǎng),可以為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為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對于新課程的學習而言,如若學生并未預習,在學習當中只能緊跟教師的講解步伐,而教師會根據(jù)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因此,教學時間緊湊。教師會根據(jù)講課流程逐步開展,在這過程中,部分學生并未清楚地理解知識的內涵,這就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如若學生在講解新課之前做好了預習工作,學生對即將講解的內容將會有全面的理解,對整篇文章的脈絡也有整體上的把握,在教師講解課程內容時,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逐漸加深,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對于知識的復習工作而言,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擴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廣度以及深度不斷加深,使語文學習效率得到質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重視,在這過程中,加以引導,使學生明確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使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逐步前進。
要想實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與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應當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給予高度重視。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面,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到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對愉悅、平等閱讀興趣體驗進行獲取,以此來實現(xiàn)小學生閱讀能力與水平的深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