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艷
摘 要:隨著社交媒體社交媒體的不斷發(fā)展,網絡環(huán)境也逐漸復雜,社交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了解世界和生活分享的重要途徑。社交媒體的發(fā)展給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并在逐漸改變人們獲取知識咨詢的傳統途徑。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社交媒體的發(fā)展推廣給圖書館的發(fā)展建設帶來了契機和挑戰(zhàn)。
關鍵詞:社交媒體 公共圖書館 人文情懷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2-00-01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社交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了解世界和生活分享的重要途徑。社交媒體的發(fā)展給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社交媒體的發(fā)展推廣給圖書館的發(fā)展建設帶來了契機和挑戰(zhàn)?!叭宋那閼选笔侨宋乃仞B(yǎng)的核心,面對當前一些負面的社會現象,人文情懷的建設迫在眉睫,而公共圖書館作為知識信息的大型集散地,有責任有義務推動“人文情懷”的建設。
一、挑戰(zhàn)和契機
1.面臨的挑戰(zhàn)
社交媒體的發(fā)展和推廣,擴大了話語權的范圍,使很多普通的人也能借助這個平臺來獲得更大的話語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是雙向的,一部分是積極的正能量話語向導,在網絡環(huán)境形成了良好的輿論影響,
促進民眾形成正確的世界觀,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促進社會的進步發(fā)展。另一方面,這種話語權的擴大,使表達的門檻降低,任何用戶都可以利用網絡的便利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種低門檻的話語權會造成一小部分消極低俗輿論的傳播,從而造成渾濁的網絡氛圍,不利于網絡文明建設和整體國民素質的提升。
2.發(fā)展的契機
雖然面臨的挑戰(zhàn)是存在的,但反觀之,這同樣的也是促進“人文情懷”建設發(fā)展的良好契機,社交媒體幾乎深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主流媒體和文化相關機構都可利用這一便利的傳播平臺,加強文化宣傳,提升文化素質,增進人文情懷。公共圖書館作為大型的知識文化數據中心,在本身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在網絡環(huán)境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和效能,進一步推進圖書館“人文情懷”建設。
二、公共圖書館“人文情懷”建設的優(yōu)勢
1.接受人群優(yōu)勢
公共圖書館作為先行體制中重要的圖書館類型,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相比起高校圖書館、科學圖書館等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的接受人群更為廣闊。公共圖書館具有其綜合性,去往公共圖書館查閱資料、學習和借閱的人群相對豐富,有學者、兒童、學生以及普通讀者。所以由此可見,公共圖書館首先具有廣泛的受眾基礎,為“人文情懷”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礎。
2.資源廣泛優(yōu)勢
公共圖書館作為綜合性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廣泛的資源是“人文情懷”建設的關鍵因素。這種資源的廣泛性,表現在館藏書籍數量多、涵蓋面廣兩方面。公共圖書館的館藏量是十分可觀的,專項經費和社會資助都相對豐富,從而在館藏量上遠勝于其他類型的圖書館。根據網絡調查信息顯示,在我國十大圖書館中,有九個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的書籍類型涵蓋面廣,涉及經濟、文化、政治、自然科學、藝術等各個方面,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其“人文情懷”建設的作用。
三、公共圖書館“人文情懷”建設措施
1.豐富人文書籍資源 主動培養(yǎng)情懷建設
圖書館的建設發(fā)展最本質的在于其館藏圖書,在“人文情懷”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注重人文類圖書資源的擴充豐富,提高人文類圖書的館藏量和質量深度,從而為接受人群提供充足的充分的前提和基礎。除此之外,館方應主動設立相關專欄,主動積極的投身到“人文情懷”建設的大環(huán)境中,有意識的引導讀者的閱讀方向,加深其閱讀感受。
2.加強館員隊伍建設 形成示范帶動作用
圖書館的發(fā)展建設,離不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努力?!叭宋那閼选苯ㄔO本身就是一件艱巨而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加強館員隊伍建設,提高公共圖書館人文服務能力。首先,在人員招錄方面,提高專業(yè)性,注重館員的綜合素質考察,將“德學”相結合。其次,開展有關“人文情懷”的相關服務培訓,將人文精神貫徹到服務中去。
3.增添軟件硬件設施 營造人文閱讀氛圍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現代圖書館不僅要注重館藏書籍,同時也應該加大力度發(fā)展建設數字圖書館。增添軟件硬件設施,豐富數字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將文學文化成果最大程度的便捷化,降低難度和復雜度。除此之外,可加強“人文情懷”宣傳力度,在圖書館內外,增設宣傳展板及視頻等宣傳媒體,營造一種濃厚的人文情懷學習氛圍。
4.舉辦閱讀演講活動 引導閱讀興趣趨勢
公共圖書館可以定期舉辦主題閱讀演講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來吸引讀者,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讀者的參與度。在開展活動的基礎上,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和相關單位、企業(yè)、學校等開展聯合活動,從而深入到社會的不同領域,將人文情懷的建設范圍擴大。除此之外,還可以舉辦贈書、讀書報告會等相關活動,無論是從書籍的內容還是形式上都很好的發(fā)揚了讀書為樂,善心久存的人文情懷。
四、公共圖書館“人文情懷”建設的意義
1.提高文化修養(yǎng) 提高國民素質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長久發(fā)展,離不開優(yōu)秀文化的滋養(yǎng),文化的內蘊能夠豐富民族精神。推進圖書館“人文情懷”的建設,有利于提高國民的文化修養(yǎng)和國民素質。書籍擁有的強大魅力在于對人靈魂的影響,閱讀傳統經典,發(fā)揚人文情懷,有利于加強國民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面對當前互聯網文化日益強大,良莠不齊的信息擁塞,公共圖書館的“人文情懷”建設豎起一面精神建設的旗幟,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2.了解傳統文化 弘揚民族精神
我們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懷”有很大的聯系。儒家經典著作四書五經,向人們傳達一種博而大,闊而達的精神。推進“人文情懷”建設,勢必要注重傳統文化中的精神根源,勢必要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這個過程,不僅可以通過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提升“人文情懷”,同時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學習其中歷久不衰的精神脈絡,是一個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自我提升過程。同時,一旦這種學習動機在更大的環(huán)境中被無意識放大,就會形成廣泛的社會效應,更有利于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的傳播。
3.助力文化發(fā)展 樹立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類重要的講話上都有提及文化自信相關問題。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公共圖書館“人文情懷”的建設,正是助力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舉措,符合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總體方向。通過學習,可以使民眾更深刻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并在實踐中去踐行這種珍貴的精神,樹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