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具有發(fā)病率及致死率高等特點,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健康[1]。目前,在聯(lián)合使用包括β受體阻斷藥、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ARB/ACEI)及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的常規(guī)治療方案基礎上,CHF病人仍然有較高的死亡及再入院風險。出院后前3個月是CHF病人死亡及再入院的高發(fā)期[2]。研究表明,心率加快與CHF病人的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及住院風險密切相關[3]。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是首個選擇性特異性心臟起搏電流(If)抑制劑,具有特殊的降低心率的作用;親環(huán)素 A 與CHF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能預測CHF預后[4];和肽素為精氨酸加壓素(AVP) C末端一部分,能反映體內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情況。本研究探討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伊伐布雷定治療CHF病人的療效及對血清和肽素和親環(huán)素 A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2例CHF老年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1例。2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納入標準:(1)病人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力衰竭診斷標準中關于CHF的診斷標準[5];(2)NYHA心功能分級Ⅱ~Ⅲ級[6];(3)心臟彩超顯示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 (LVEF) ≤35%;(4)年齡60~80歲;(5)病人順應性好,配合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心肌病、顯著膜瓣狹窄或心源性休克病人;(2)合并嚴重腎或肝功能不全病人;(3)合并心房撲動或心房顫動等病人;(4)合并惡性腫瘤或嚴重感染病人;(5)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的病人;(6)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的病人。該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n=41)
1.2 治療方法 病人入院后均采用常規(guī)抗CHF治療方案,進行利尿、強心、擴張血管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曲美他嗪[萬爽力,20 mg,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口服,1片/次,3次/d,隨三餐服用。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伊伐布雷定片(可蘭特,5 mg,Les Laboratoires Servier Industrie) 口服,1片/次,2次/d,早晚進餐時服用。2組療程均為 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記錄治療6個月后,2組病人心血管病死亡或因CHF惡化入院治療事件的發(fā)生情況,監(jiān)測2組病人治療前后NYHA心功能分級等指標變化。顯效:臨床病癥和體征顯著緩解或基本消失,NYHA心功能分級改善≥2 級;有效:臨床病癥和體征有緩解,NYHA心功能分級改善1級;無效:沒有達上述標準(即心功能改善低于1級、發(fā)生心血管病死亡或者因CHF惡化入院治療事件)[7]??傆行?= (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1.3.2 左心室重構指標:采用 Philips 公司CX5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所有病人治療前后左心室重構指標變化情況,包括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及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
1.3.3 生化指標:治療前與治療6個月后,所有病人于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以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于-80℃冰箱保存,集中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親環(huán)素 A(試劑盒購自上??道噬锟萍加邢薰?、血清和肽素(試劑購自北京方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s-CRP(試劑盒購自深圳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平)。
1.3.4 不良反應:觀察并記錄治療過程中2組病人發(fā)生的所有不良事件,例如心衰、房顫、心動過緩、眼內閃光、肝功能異常、過敏及室性期前收縮等。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對照組和觀察組因CHF惡化入院或心血管病死亡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29.3%(12例)及9.8%(4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5.4%及65.9%,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2組病人療效比較(n,%,n=41)
2.2 2組病人左心室重構情況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病人 LVESV、LVEDV、LVESD、LVEDD、LVEF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病人 LVEDV、LVESV、LVEDD 和LVESD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水平(P<0.05),2組LVEF 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2組病人左心室重構情況
2.3 2組血清親環(huán)素A、和肽素及hs-CRP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病人親環(huán)素 A、和肽素及hs-CR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病人親環(huán)素 A、和肽素及hs-CRP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病人血清親環(huán)素 A、和肽素及hs-CRP水平
2.4 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病人心衰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2組不良事件的總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5。
表5 2組病人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情況比較(n,%,n=41)
不良事件對照組觀察組心衰9(22.0)2(4.9)?心動過緩01(2.4)房顫02(4.9)室性期前收縮1(2.4)1(2.4)眼內閃光02(4.9)膽紅素升高1(2.4)0頭痛1(2.4)0總不良事件12(29.3)9(22.0)注: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研究顯示,β受體阻滯劑可以降低CHF病人心率,從而降低死亡風險[8-9]。然而β受體阻滯劑的不耐受、負性肌力作用、呼吸道禁忌等嚴重影響其臨床應用。伊伐布雷定可選擇性抑制心臟起搏If電流,降低心率,特異性地僅對竇房結發(fā)揮作用,對房室、心房及心室傳導時間、心肌收縮性或心室復極化無明顯影響[10]。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因心血管病死亡或CHF惡化入院治療事件明顯低于對照組(9.8%比29.3%),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85.4%比65.9%),治療后觀察組LVEDV、LVESV、LVEDD 和LVESD 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及治療前(P<0.05),LVEF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及治療前(P<0.05),說明伊伐布雷定聯(lián)合曲美他嗪效果優(yōu)于曲美他嗪單獨使用,聯(lián)合用藥能夠更加顯著地改善病人左心室重構情況。
研究發(fā)現(xiàn),和肽素水平可以評估CHF程度及預后[11],CHF時和肽素也會提高[12]。本研究中觀察組和肽素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低于對照組水平(P<0.05),推測其可能通過抗利尿激素(AVP)發(fā)揮作用改善左心室重構情況[12]。
有研究發(fā)現(xiàn),hs-CRP 水平隨CHF的嚴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可預測CHF預后[13]。hs-CRP能夠刺激血管內皮細胞,使其合成并釋放內皮素和白細胞介素(IL)-6,減少一氧化氮(NO)分泌,抑制血管生成,促進內皮細胞凋亡及心肌重構,參與CHF發(fā)生及發(fā)展[14]。親環(huán)素A既是炎癥分子又是趨化因子,誘導炎癥細胞分泌炎癥因子,加重CHF的程度[15]。機體發(fā)生氧化應激及血管受損時,親環(huán)素A水平上升,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進而促使內皮細胞黏附,加快炎性細胞的趨化,降低心肌細胞凋亡,參與心血管重構,導致CHF[16]。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hs-CRP及親環(huán)素A水平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水平(P<0.05)。原因可能是,伊伐布雷定有利于維持機體氧自由基生成與清除的平衡,進而起到緩解炎癥反應、脂質過氧化的作用,通過機體各炎癥因子和細胞因子等之間的相互作用,起到調節(jié)hs-CRP和親環(huán)素A的作用[17]。
在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心衰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伊伐布雷定僅降低病人心率,對房室、心房及心室傳導時間、心肌收縮性或心室復極化無明顯影響,減少病人因心血管病死亡或CHF惡化入院治療事件,上述結果與SHIFT研究結果一致[18]。
綜上所述,伊伐布雷定聯(lián)合曲美他嗪治療CHF能夠改善左心室重構情況,同時降低和肽素水平,降低炎癥相關因子hs-CRP及親環(huán)素A水平,減少心衰不良反應發(fā)生,減少病人因心血管病死亡或CHF惡化入院治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