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交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

2019-12-25 01:13洪磊
青年與社會 2019年33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互聯(lián)網大學生

摘 要:文章結合“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網絡社交狀況調查與行為研究,根據(jù)大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調查問卷與科學研究,分析社交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從而探討社交網絡行為引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工作開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互聯(lián)網+,大學生,心理健康

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網絡通信技術變革及網絡社會行為興起,帶來了社會生活的轉變和人的行為模式變化。社交網絡也逐步成為人們開展社會交際及信息分享的重要平臺,它加快了信息交換的節(jié)奏,日益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斷的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日常行為與思維模式。通過對大學生社交網絡行為開展研究分析,有助于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可以對學生建立更直觀多元的評價體系,以實現(xiàn)對大學生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引導。

一、大學生社交網絡應用狀況

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達到8.29億,其中占比最高的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達到了26.8%[1],而正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大學生群體,恰值思維體系建設階段。包括社交網絡在內的互聯(lián)網應用對這些人群帶來的心理健康影響是尤為深刻的。通過對1361名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大學在讀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本文對大學生在社交網絡的使用情況、依賴程度這兩個方面開展深入調研。

(一)社交網絡使用狀況

社交網絡最初的功能僅是交聊天交友,在后續(xù)的功能迭代中,加入了個人分享、信息獲取、娛樂等應用領域,而聊天依然是社交網絡行為的主體。在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使用情況調查中,88%的同學表示其使用社交網絡的主要活動是聊天,應用頻率最高的也是QQ與微信兩個聊天軟件。而由此衍生的社交圈也逐步從線下擴散到線上:在社交網絡中聯(lián)系的好友超多15人的大學生,占調查問卷對象的48%,在現(xiàn)實生活中聯(lián)系的好友超過15人的,僅為28%。

網絡信息的快速發(fā)展,給了人們廣闊探索空間,社交網絡的信息與內容平臺也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社交平臺上方便人們進行快速的信息獲取,具備時效性,利于快速傳播,有70%的大學生喜歡在社交網站上閱讀文章和新聞。而在社交網絡發(fā)布內容的偏好上,喜歡新聞資訊與娛樂搞笑相關的內容的受訪學生分別占總人數(shù)的61%和55%。

(二) 社交網絡依賴情況

手機、平板、筆記本等移動終端的問世,讓人們有機會隨時隨地進行網絡社交活動,方便的渠道,也讓喜愛感知新鮮事物、喜歡和朋友分享生活的大學生將較多的將精神與時間投入社交網絡。70%的大學生每天花費1小時以上在社交網絡,其中有三成的同學花費時間超過3小時,瀏覽社交網站等已成為日常生活的常規(guī)活動。然而大學生群體存在缺乏自我約束力的問題,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同學,可以做到在上課時間基本不用社交網絡,甚至有超過10%的同學表示在上課時經常使用社交網絡。

在對自己的社交網絡依賴程度自評時,72%的同學都表示自己對社交網絡的依賴達到中度及重度。他們也能意識到社交網絡的過度依賴帶來他們負面影響,包括占用學習時間、垃圾信息堆積、缺乏現(xiàn)實社交、個人隱私得不到保護等。然而除了這些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之外,社交網絡還在心理健康方面,對大學生帶來深刻的影響。

二、社交網絡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社交網絡向大學生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窗,窗外的世界精彩卻復雜。如果不能正確使用網絡、過于沉迷網絡或不能處理好網絡與現(xiàn)實之間的關系,大學生很容易陷入來自內心深處的質疑與自我否認。而這些問題,可以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展開深入的探討和問題分析。

(一)社交網絡中的認知

社交網絡中的認知主要可以分為對自我的認知與對外界的認知。他們共同影響著學生對事情的判斷與三觀的養(yǎng)成。

馬斯洛需求原理中,提到人們對社交的需求,即對歸屬與愛的需要[2]。出于獲取社交需求的目的,為了讓自己更易獲得認可和喜愛,在網絡社交平臺中,人會潛意識或有意識的塑造自己理想中的形象。如每天無所事事只曬吃喝玩樂的“網紅”,標榜另類文化的“非主流”,還有拿著父母血汗錢闊綽花銷的“富二代”……這些網絡人格既是平常被壓抑人格的宣泄,也在表達過程中夸大、編造和扭曲。因此社交網絡中的自我人格與現(xiàn)實人格往往有較大出入,這會導致同學在自我認知上的“失衡”。大學生在這種具有偏差的自我認知下,輕易打上并不屬于自己的標簽。甚至可能在現(xiàn)實與網絡的極大反差下,在生活中產生消極、自卑等情緒,進而危害心理健康。

大學生對外界的認知,源于其接觸到的事件與事件傳達出的信息。而社交網絡平臺接觸到的信息,往往有一定導向性。如果能予以正確的引導,可以幫助同學們在了解世界的同時,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分析的能力。當導向因為信息不夠完整或者被“有心人”利用,指向偏激或完全錯誤的道路,則使青少年對外界產生錯誤的認知。熱愛發(fā)表言論、容易產生同情心、同理心的大學生們,便被這樣的極端觀點和錯誤信息裹脅,成為“網絡暴力”、“鍵盤俠”的一份子,進一步成為毒瘤文化傳播的“幫兇”,自己也被引入思想的歧途。

(二) 社交網絡成癮

補償心理的研究中指出,當人們因為主觀或客觀原因引起不安而失去心理平衡時,就會采取新的發(fā)展與表現(xiàn)自己,借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3]。而一部分人使用社交網絡,是為了補償自己在真實社交生活中受挫的補償需求。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既有情感需求又不善于表達的同學,可以利用社交網絡的匿名性、便利性,營造自己能夠應對的社交環(huán)境[4]。

通過網絡適度的補償社交可以幫助同學們擴展社交圈,增長自信,調節(jié)心理平衡。過度補償則很容易導致社交網絡成癮的現(xiàn)象,而且這種現(xiàn)象會不斷的加劇。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社交困難,就沉迷于網絡社交,越沉迷于網絡社交,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社交狀況反差越大,現(xiàn)實生活中的社交就越困難。如此惡性循環(huán),大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交往技能逐漸退化,與家人、朋友的代溝越來越大。于是對現(xiàn)實社交逐漸失去興趣,難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與人交往,給同學帶來生活中的孤獨感和心靈上的情感缺失。

三、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工作策略

社交網絡中的信息,多是現(xiàn)實世界事件的傳遞及加工;社交網絡上的人,都生活在現(xiàn)實之中。網絡世界是是現(xiàn)實世界的映射,大學生社交網絡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其實都是學生心理問題在社交網絡場景下的投射。因此社交網絡中的心理健康疏導,既要解決他們在網絡社交使用時遇到的問題,更要分析和處理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幫助大學生處理好網絡與現(xiàn)實的關系,使之理解兩個世界各自的不完美。

一方面要利用好社交網絡本身,通過社交網絡傳遞正向價值。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接觸各種不同的觀點與思想,而在多種觀點包圍下的感知與取舍,則需要外界力量對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社交網絡中的心理健康引導工作上,要注重對學生宣傳的渠道與方法,找到大學生更易接受的觀念傳播方式。如開展有特色的網絡文化活動,開放有益于學生成長的信息資源等。同時要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對網絡信息進行鑒別的能力,及時遏制網絡中的虛假信息和極端思想苗頭,杜絕網絡毒瘤在學生社群間的傳播。

另一方面,這種引導不僅是網絡社交平臺的內容監(jiān)管,更需要在平時生活中,通過宣傳、教育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思想健康德育課程中,對網絡道德及網絡人際交往行為、網戀等問題予以針對性教育。同時,要鼓勵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集體活動,如線下學習小組、成長分享會、游園會等。讓大學生在學習過程與生活體驗中,減少對網絡的依賴,感受真實世界,完善現(xiàn)實人格。只有在現(xiàn)實中建立完善人格,才能做到在社交網絡的世界里有自己堅定的立場和清晰的判斷。

隨著社交網絡普及,網絡社會不斷發(fā)展,社交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日益深遠。其中涉及網絡監(jiān)管、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問題,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對問題本身深入認識的基礎上,與全社會共同構建全面、系統(tǒng)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助力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懷揣遠大理想,努力奮斗,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 第43次CNNIC中國互聯(lián)網報告發(fā)布[J].中國廣播,2019(04):48.

[2] Anderson A.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teractive.valdosta Ga Valdosta State University.retrieved, 2014, 67(2):172-178.

[3]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M].商務印書館(美)墨菲(G.Murphy)(美)柯瓦奇(J.K.Kovach)著, 1980.

[4] 王振.大學生網絡成癮與社交特點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9.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校輔導員專項)項目編號:CJSFZ18-37研究成果 。

作者簡介:洪磊(1981.10- ),女,漢族,云南昆明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互聯(lián)網大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從“數(shù)據(jù)新聞”看當前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tài)
互聯(lián)網背景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的實施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