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以“雅正”為主題的學校文化,確立了建設“養(yǎng)正尚雅的精致學園,怡情啟智的幸福家園”的學校發(fā)展愿景和培養(yǎng)“品行雅正、情智和諧、責任擔當”的現代公民的育人目標。為此,學校致力于構建“雅慧課程”體系,推進“情智共生”的教學改革,培養(yǎng)具有博雅品質的教師團隊,探索發(fā)展性學生評價方式。
【關鍵詞】雅正文化;優(yōu)雅教育;主動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82-0036-03
【作者簡介】張慧群,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教育集團(江蘇常州,213003)校長,高級教師。
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是一所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學校,在90年的辦學歷史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質量立校的優(yōu)良傳統,是最早進入常州市“主動發(fā)展”工程的試點學校和先進學校。從2015年開始的新一輪主動發(fā)展中,學校更加自覺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人文情懷、智慧育人、和諧發(fā)展”的辦學理念,踐行“優(yōu)雅的教育”,把培養(yǎng)“品行雅正、情智和諧、責任擔當”的現代公民作為學校育人目標和使命。學校圍繞這一目標和使命,以“三年主動發(fā)展規(guī)劃”為指南,積極尋求變革,從文化凝練與涵育,到課程建設、課堂改革、教師與學生發(fā)展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探索。
一、價值追求
(一)培育獨特的學校精神文化
我們明確了新的發(fā)展愿景和育人目標:把學校建設成為“養(yǎng)正尚雅的精致學園,怡情啟智的幸福家園”,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品行雅正、情智和諧、責任擔當”的現代優(yōu)秀公民。以共同的愿景和目標激發(fā)教職員工發(fā)展的信心與干勁,“雅正”二字成為學校最鮮明的文化標識和自覺的價值追求。
(二)生成和雅的學校制度文化
我們與時俱進制訂或重新修訂了多項管理制度,加強校務公開,推進民主管理,完善決策程序,凡人事變動、評優(yōu)晉級、年度考核、食堂管理等重要內容均主動公開,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和重要文件的出臺均廣泛征求全校師生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廣大師生的監(jiān)督。普高與高職校自主招生校長實名推薦和學校推薦以及新生均衡分班等,都邀請家長、社區(qū)代表參與,堅持制度管理與自我管理的和諧統一、學校管理和社會監(jiān)督的相輔相成,動態(tài)生成現代學校制度文化。
(三)打造雅美的學校環(huán)境文化
我們立足整體,著眼局部,創(chuàng)建了視覺識別系統。內含校訓、“六雅”、發(fā)展愿景、培養(yǎng)目標、“六個崇尚”的學校精神文化墻昭示著教育哲學。確立了校樹和?;?,讓挺拔的香樟樹涵養(yǎng)學生“深沉穩(wěn)健、向上致遠”的品格,讓熱烈而沉靜的紫藤花鼓勵學生成為“純真靈動、大氣雅致”的人。
(四)夯實“六雅”的學校行為文化
“雅”,即美好言行和心性。我們闡釋其豐富內涵:德性敦雅、言行文雅、情趣高雅、氣質儒雅、胸襟和雅、學力博雅,通過系列活動設計引領師生朝著“六雅”的方向努力。
二、路徑探索
(一)基于雅正文化,建構“雅慧課程”體系
學?!把呕壅n程”體系由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兩大類組成?!皩W科課程”包括自然、人文、藝體學科三大領域,每個領域又分設為學科基礎性課程和學科拓展性課程?;顒诱n程分為雅正課程、智慧課程和責任課程。雅正課程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通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致力于文明習慣、品德修養(yǎng)、高雅情趣的培養(yǎng)。智慧課程根據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通過動腦動手、自主體驗、合作參與、科學探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責任課程引導學生規(guī)劃人生,不斷追夢前行,培養(yǎng)學生關愛社會、服務社會、責任擔當的能力。
基于學生差異,雅慧課程的實施方式多樣靈活:分層課程實施協商式走班教學;分類課程和活動課程嘗試“長課程”與“短課程”組合,“必修”與“選修”組合,以研究性學習、主題活動等形式開展。
(二)基于雅正文化,推進“情智共生”教學
學校以市級課題“構建初中情智課堂的實踐研究”為統領,每學期教育集團內各門學科組織不同形式的“情智課堂”研究活動,既有“同課異構”“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等,又有教師沙龍、專家講座和公開課等。不斷探索適合校情、學情的“情智課堂”的構成要素,建構“情智課堂”的基本模型:情智生長的課堂=情感溫度+思維深度+學科寬度,營造“激情、智慧、分享”的課堂文化,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我們還把學案導學作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載體,培養(yǎng)學生主動預習、獨立學習的習慣。組織骨干教師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研究教法、指導學法,近年來累計完成七門學科36本導學案的編寫修訂。在推行學案導學的過程中,采用邊使用、邊總結、邊完善的方法,按學年持續(xù)認真做好學案的修訂工作,“精講精練”在導學案的實施中得到落實,保證了教學的輕負擔、高質量。
(三)基于雅正文化,培育卓雅有靈氣的學生
序列化實施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教育系列化:一月誠信自律,知榮明恥;二月書香學子,悅讀生活;三月滋養(yǎng)生命,幸福成長;四月崇尚科學,奇思妙想;五月愛心服務,責任擔當;六月感恩有你,放飛夢想;九月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十月八禮四儀,雅言雅行;十一月熱愛運動,健康生活;十二月美在校園,我來創(chuàng)造。
常態(tài)化開展校園節(jié)日活動。組織圖書漂流、與名家對話、讀書征文、演講等活動。七年級舉行經典詩歌誦讀展演,八年級把文本變成劇本,搬到舞臺,編劇融注體悟,表演詮釋解讀。雅創(chuàng)科技節(jié),使學生在探究身邊的科學中提升科學素養(yǎng)。雅趣體育節(jié),各班創(chuàng)意十足的開幕式展演,會徽的設計、體育小報的繪制、趣味運動項目等各項賽事精彩紛呈,彰顯體育的育人價值。
創(chuàng)造性推進特色社團活動。學校先后成立了“地球探秘”“趣味歷史”“智慧數學”“24民樂坊”“舞動青春”“乒動我心”“江南梅文學社”等20余個社團,每周固定時間開展活動,有的還特聘了校外的專業(yè)教師。學生積極參與社團,熱情服務社團,主動發(fā)展社團。
(四)基于雅正文化,成就博雅教師團隊
示范引領。注重發(fā)揮典型示范的激勵作用,尤其是身邊的榜樣引領作用,激發(fā)教師的主動發(fā)展內驅力。挖掘二十四中元素,開設具有校本特色的微型報告:老中青教師講二十四中人愛崗敬業(yè)的故事。開展夸夸“我們班的教師”活動,從學生視角展現教師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表彰身邊的優(yōu)秀教師。開展“博雅教師”系列風采展示活動。把《朱子家訓》搬上舞臺,重現古代文化世家培養(yǎng)子女的場景,傳承中華好家風、好教風、好學風。
培訓研修。注重全員培訓,學校邀請專家、名師來校講學,平均每月一場,內容包括政策學習、法規(guī)解讀、師德修煉、課堂教學、品格提升、新技術運用等。引領教師與時俱進更新理念,提高對課程改革的認識與理解。先后派骨干教師參加全國“深度學習”研討會、“品質課程”觀摩活動、分層教學聯盟?;顒?、江蘇詩歌教育聯盟學校等學習。推進教師閱讀活動,推進專題培訓,推進學?!安┭耪搲保值掠?、管理篇、課程篇定期開講,智慧碰撞,經驗分享,思想交流,不斷拓寬教師視野提升境界。
實踐研究。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載體。我們立足校情,將重心下移,教研組、備課組層面嚴格執(zhí)行兩周一次的校本研修,堅持常態(tài)化開展“同課異構”、案例研討等活動,通過觀摩、研討、自學等不同形式,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同時堅持實踐研究,以問題為導向,以課題為抓手,提升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
分層培養(yǎng)。針對不同群體的教師發(fā)展需要,提出“三格”的主動成長愿景,即青年教師早入格、骨干教師快升格、名優(yōu)教師有風格。對入職1—3年的新教師開展“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35周歲以下教師則成立青年教師“種子坊”,35歲以上教師成立“翔雁工作坊”。通過創(chuàng)造不同平臺幫助教師提升研究能力和專業(yè)品質。
(五)基于雅正文化,探索發(fā)展性評價方式
學科基礎性課程采用成績評定的方式,學科拓展性課程和活動性課程采用等級制管理。選修課程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展演等形式展示并記入學生成長檔案。教師評價倡導職業(yè)精神與教育業(yè)績并重、學科素養(yǎng)與健康個性心理并重、教學能力與育人能力并重、團隊評價與個體評價并重、過程與結果并重。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yè)務檔案,通過優(yōu)秀教師的評選與表彰,樹立教師的“博雅形象”。
學生評價注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將書面測試與開放性考查相結合,如動手操作、調查研究、社會實踐等采用現場展示和成果展評的方式等。堅持“綜合素質評價”,完善“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學生成長手冊”,使之真實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促進學生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堅持“多元評價”的原則,表彰涵蓋“三好學生標兵”“卓雅學生獎學金”等各類獎項,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斷享有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自主發(fā)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