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力的合成》為例,從生活實例引入,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建立物理觀念。充分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幫助他們形成科學思維。
關鍵詞:力的合成;科學探究;信息技術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合力、分力和共點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作圖法求共點力的合力。(3)知道合力隨兩分力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二)過程與方法
(1)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2)學會物理中常用的觀察現(xiàn)象—猜想假設—設計實驗—總結規(guī)律—延伸拓展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力的合成方法的科學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體會科學探究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等效替代的思想,平行四邊形定則。
難點: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應用。
三、教學資源
力傳感器、橡皮筋、細線、圖釘、木板、計算機、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不一樣”的拔河比賽。A(女生)和B(男生)分別拉著繩子的兩端,進行拔河比賽,A輸了。A(女生)能同時拉動他們:B(男生)和C(男生)嗎?下面就請大家見證一下A(女生)能不能拉動他們?(讓B和C分別拉著繩子的兩端,A從繩子的中間拉,輕松拉動兩個男生。)
學生活動:一位女生和兩位男生上臺表演。
設計意圖:用“不一樣”的拔河比賽打破了學生原有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二)力的合成基本概念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1,兩根繩共同用力和一根繩用力懸掛起同一物體,它們什么是一樣的?
這種等效思想是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重要方法。以前學過的知識中哪些是用“等效”的思想來研究的?
一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原來幾個力的共同效果相同,那這個力就叫作那幾個力的合力,原來的幾個力叫作分力。
學生活動:建立基本概念并體會合力與分力的關系,體會等效思想。
設計意圖:讓生活走進物理,使學生感知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初步建立起物理觀念。
教師活動:兩個力拉橡皮筋和一個力拉橡皮筋(圖2),這一個力F是不是這兩個力F1、F2的合力?那如何才能使F是F1、F2的合力?
學生活動:不是,兩次拉橡皮筋使結點到相同的位置。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思維,透徹理解“等效”的含義,為應用“等效法”解決問題打好基礎,為后續(xù)的實驗探究做好鋪墊。
(三)實驗探究——力的合成方法
1.回顧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
教師活動:如果已知幾個分力,求它們合力的過程就稱為力的合成。首先研究同一條直線上力的合成:兩個力方向相同時,其合力怎樣?兩個力方向相反時,其合力怎樣?
學生活動:相向相加,方向與兩分力方向相同。反向相減,方向與大的分力相同。
設計意圖:回顧舊知,拓展新知。
2.猜想與假設
教師活動:從生活實例中可以知道,很多情況下兩個力并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成一定的夾角,那么,此時合力與分力的大小,方向又有怎樣的關系,遵從怎樣的規(guī)律?
演示實驗: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平衡一個物體,再用一個力平衡此物體,研究三組不同角度(由小到大)力的合力,力的測量儀器用力的傳感器,通過數(shù)據(jù)采集器用計算機收集各組分力與合力的大小與方向(如圖3)。
(1)從圖3的實驗數(shù)據(jù)中觀察到什么?
(2)用虛線把合力的箭頭端和兩個分力的箭頭端連接,得到的圖形像什么?
(3)你能猜想到求合力的方法嗎?
學生活動:學生大膽猜想并觀察實驗。
設計意圖:學生思考新問題,觀察演示實驗,原有的認知與新的問題產(chǎn)生沖突,初步認識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探究的熱情。經(jīng)歷矢量圖形的處理,使學生形成“像平行四邊形”的感性認識。
3.設計實驗
教師活動:師生探討,形成實驗方案(如圖4):
(1)該實驗的原理是什么?
(2)實驗器材:DIS傳感器、物理實驗數(shù)字平臺、橡皮筋、細線、圖釘、木板。
(3)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
①連接DIS傳感器,組裝實驗儀器;
②用一個力將橡皮筋拉到某一點O,記下讀數(shù)和方向;
③用兩個互成30°、45°的力將橡皮筋拉到同一點O,記下兩個力的讀數(shù)與方向;
④用兩個互成60°、45°的力重復步驟③;
⑤用兩個互成60°、90°的力重復步驟③。
(4)數(shù)據(jù)處理(如圖5)。
學生活動:學生操作實驗,討論誤差來源。
設計意圖:通過數(shù)據(jù)處理平臺,設計了電子表格與力的矢量圖。力的矢量圖是根據(jù)輸入的角度和采集的數(shù)據(jù)通過設定的程序自動生成的分力與兩種合力的矢量圖。這大大減少了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時間。
(四)問題的延伸與推廣
教師活動:(1)兩互成角度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多個互成角度的力如何合成?(2)保持分力大小不變,改變兩分力的夾角,合力如何變化?(3)合力一定比分力大嗎?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研究,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進一步加深對合力、分力關系的認識。
(五)揭秘導入游戲
教師活動:同學們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學知識解釋剛開始的拔河比賽呢?
學生活動:學生對拔河比賽進行思考并解釋。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借助于日常生活情景,讓學生從物理學的視角認識物理概念及其規(guī)律的建立過程,從而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同時,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利用傳感器和數(shù)字實驗平臺,讓學生以觀察實驗為依據(jù),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馬亞鵬.“力的合成”教學反思與重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1-2):47.
[2]張修文,陳文鑫.“力的合成”教學設計[J].物理教學探討,2017(3):64.
作者簡介:張彩霞(1982.10—),女,漢族,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