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敏 王欽河
【摘要】第六次全國普查顯示,我國人口總數(shù)的50.32%是農村人口,而農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資源相比城市相對落后,存在比較大的差距。近年來,農村教育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及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年輕勞動力大批轉移到城市,由于很多入學條件的限制,很多年輕的父母不得不將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入學,由(外)祖父母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輔導孩子學習。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針對農村小學中出現(xiàn)的隔代家庭教育現(xiàn)狀進行分析研究,探尋這種教育方式的優(yōu)勢和弊端,旨在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以期農村教育能夠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教育 隔代家庭教育 優(yōu)勢 弊端 策略
相關數(shù)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全國16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已達到902萬之多,這些孩子中除少部分交由孩子的親戚代看,還有少數(shù)無人看管的,其余大部分交由老人照看。筆者所在的學校地處山東省經濟較為發(fā)達的農村,這里相比全國中西部地區(qū)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明顯減少,但是這里的農村小學教育也出現(xiàn)了新的狀況。隔代家庭教育在本地農村小學教育中占比越來越大,特別是留守兒童、孤兒家庭和單親家庭中,隔代撫養(yǎng)帶來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一、隔代家庭教育概念簡述及產生原因分析
(一)隔代家庭教育概念簡述
隔代家庭教育,顧名思義就是由孩子的(外)祖父母照顧撫養(yǎng)和教育的一種家庭教育模式。隔代家庭教育模式古今中外都有,城市和農村也比較普遍。其中出現(xiàn)在農村的隔代家庭教育主要有三種類型:
1.父母都在農村務工或務農,但仍需(外)祖父母輔助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
2.父母一方在家,孩子跟隨父母一方與(外)祖父母共同撫養(yǎng)教育孩子。
3.父母雙方迫于生計,都不在家,由(外)祖父母全部承擔孩子的撫養(yǎng)和教育責任。
之前翻閱研究資料,發(fā)現(xiàn)大部分隔代家庭教育的研究都是針對第三種類型進行的,特別是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的調查研究比較多。但是,由于我校位于經濟較發(fā)達的東部省份,農村教育中這三種隔代家庭教育類型都普遍存在,所以本文的研究對象囊括了這三種類型,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更加廣泛。
(二)隔代家庭教育產生的原因
造成隔代家庭教育的原因無非有幾種:未成年人父母外出務工、離婚、一方或者雙方父母離世、重大疾病、犯罪收押等,這些情況下,祖輩不得不承擔起照顧未成年人的任務。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本地區(qū)隔代教育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未成年人父母因為經濟和生活需要,不得已外出務工,與子女分離,祖輩為了減輕兒女的壓力,自愿照顧孫輩生活起居,這樣的情況約占50%的比例。由于我校地處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工作地點不在本市,受工作時間、性質和住宿等條件的限制,確實無暇照顧孩子,不得已將孩子留在農村老家養(yǎng)育。也有部分孩子父母打工地點雖然離家不是很遠,但是早出晚歸,忙于工作,不能接送、照顧、輔導孩子學習的也占18%。在每天接送孩子的大軍中,老年人占了82%以上,年輕父母大多是偶爾接送孩子上、下學。
2.問題家庭比重偏大,如單親家庭、因病致貧的家庭、孤兒家庭等。我班34名學生中,孤兒有1人,因病致貧的有1人,低保家庭有2人,因家庭暴力父母離異的有1人……有的班級低保、貧困、孤兒、殘疾學生總數(shù)甚至能達到班額的一半。當家庭中出現(xiàn)了問題,祖輩自然而然就會承擔起照顧孫輩的責任,這是出于血緣關系的義務,也是本能的責任。
總之,隔代家庭教育產生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由于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社會轉型造成的。目前在農村,隔代家庭教育現(xiàn)象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農村隔代家庭教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已不容小覷。
二、隔代家庭教育呈現(xiàn)的問題
目前,本地區(qū)農村隔代家庭教育模式在家庭教育模式中的占比已經達到了64%,這種教育模式相對于無人看管、委托親戚看管或留在父母身邊卻生活、教育都無法保障的情況來說,已經算是最合適的解決方法了。農村隔代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未成年人的情感需求,在撫養(yǎng)、教育經驗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看,任何關系都無法取代親子關系在孩子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所以,隔代家庭教育也必然會存在很多短板。
(一)隔代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
俗話講:“隔輩親,隔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正是由于祖輩與孫輩之間的血緣關系,所以祖輩在對孫輩的教育和撫養(yǎng)過程中大都傾盡所有,無微不至。這也是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父母放心將孩子留給祖輩撫養(yǎng)的原因。當然,除了這些本能的奉獻,還有很多優(yōu)勢。
1.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祖輩們勤勞善良、節(jié)約儉樸、穩(wěn)重平和、有耐心、有愛心、注意細節(jié),悉心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這些良好的品質都會在未成年人品質形成過程中烙下印記,為孩子們的為人處世做出好的榜樣。
2.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老人生活習慣比較有規(guī)律,早睡早起,這也符合孩子們的生活、學習規(guī)律,對孩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很有裨益。
3.經驗豐富、照顧細致。祖輩們經過時間的磨礪和歲月的洗禮,生活經驗越來越豐富,加上又有養(yǎng)育過孩子的經歷,所以,在撫養(yǎng)和教育孫輩的過程中,會比父母更加無微不至。
4.能夠暫時彌補親子關系的缺失。當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或者父母離世,孩子一般會產生焦慮、緊張等心理問題,而祖輩的血緣關系和親厚感可以暫時地彌補孩子的情感缺失,為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心理依靠和精神寄托。
(二)隔代家庭教育的弊端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兩面性,隔代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有優(yōu)勢就會存在弊端。
1.在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方面。由于農村生活條件比較差,老人也會讓孩子“講衛(wèi)生、愛干凈”,但是,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卻不會堅持原則,一般農村老人帶大的孩子都沒有很好的衛(wèi)生習慣,衣裝也比較邋遢。
2.在行為養(yǎng)成方面。在我們的腦海中對農村孩子的印象應該是會做飯、會收拾家務,有很強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現(xiàn)實中農村隔代撫養(yǎng)的孩子,往往因為老人的過度溺愛,導致他們養(yǎng)成了行為懶散、怕吃苦受累、貪圖享受、不聽指揮,我行我素的個性。這些孩子長大后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淡薄。
3.心理發(fā)展方面。這一方面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因為在小學階段,是孩子塑造人格的關鍵階段,他們的興趣愛好、價值觀、性格養(yǎng)成等方面都需要成年人的引領,情感交流和關愛對孩子未來的成長也至關重要。很多孩子長大后心理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追根溯源,都會發(fā)現(xiàn)問題來自于早期的家庭教育模式。一方面,祖輩對孫輩的關心愛護永遠也代替不了父母對孩子的愛,當孩子看到同齡人有父母的陪伴與呵護時,這種“情感饑渴”就會不自覺地爆發(fā)。孩子心理上就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心情低落,長時間積累這種情緒會導致孩子性格變得內向,甚至拒接與他人溝通交流,慢慢變得孤僻、執(zhí)拗。另一方面,老人照顧孩子,往往教育觀念比較老套,思想比較落后、刻板,有些思想還會摻雜迷信色彩,對新媒體交流平臺或者其他新生事物存在著抗拒心理,這些老舊思想必然會阻礙孩子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和個性的發(fā)展。并且在孩子的心理成長、行為養(yǎng)成和價值觀的形成等方面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很多隔代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叛逆、固執(zhí)、孤僻、我行我素等問題。
4.在學習方面。農村家庭隔代教育中,老人一般年齡偏大,自身文化水平也比較低。雖然天天念叨孩子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但面對孩子的作業(yè)他們卻有心無力、愛莫能助,而無法輔導孩子學習,勢必對兒童興趣愛好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都有所制約。山東省作為孔子的故鄉(xiāng),作為文化大省,這里的人們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發(fā)自內心尊重知識,對自己孩子的學習也都非常重視。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人也都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舍得投資。不過,農村跟城市相比較,在培養(yǎng)孩子興趣愛好方面仍然比較落后,老人自身經濟捉襟見肘,更是舍不得送孩子學習特長興趣。面對無法輔導作業(yè)的情況,只能聽之任之,毫無辦法。即使有些老人將孩子送到晚間作業(yè)輔導班,但是魚龍混雜的輔導機構也很難保證孩子作業(yè)完成情況。因此,老人們在輔導孩子學習方面有心無力,只能依靠學校教育,別無他法。
三、改善農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策略研究
由于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社會的轉型,農村經濟、生活環(huán)境、生活條件等各方面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隔代家庭教育的現(xiàn)實情況已經客觀存在,我們既然無法規(guī)避,不如積極面對,不斷改善隔代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提高隔代教育的質量。
針對農村隔代家庭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需要集合家庭、學校、社會、政府等多方之合力,共同推進隔代家庭教育的新進程。具體策略如下:
(一)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交流
在對我校隔代撫養(yǎng)教育孩子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隔代教育家庭中的孩子,性格內向的占80%以上。孩子性格內向有遺傳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從外部因素來看,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與老人缺乏溝通交流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老人出于對孩子安全的考慮,很少讓孩子與同齡人交流,長此以往,同齡人之間的距離感使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說話。老人總是擔心:“如果孩子出了什么意外,難以向兒女交代?!薄拔ㄒ坏膶O子如果出了什么事情,對不起他死去的爸媽!”“看不好孩子,我還有啥用!”老人眼中的“看好孩子”,就是聽話,不到處亂跑,保證孩子的人身安全……而這卻簡單粗暴地遏制了孩子的交流,必然會帶來孩子的性格缺失。在與同齡人的交流方面,老人應該放開手,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能夠走出家庭的束縛,與同齡人敞開心扉,快樂健康交流,共同成長。
(二)改善和提升祖輩的教育理念
在隔代教育中經常被詬病的是老人的教育觀念問題,針對老人觀念陳舊的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家長交流會、家訪、家委會和家長學校等多種途徑,向老人傳輸新的教育理念。對于留守兒童家庭和單親家庭,要多跟學生的父母溝通,讓未成年人的父母通過電話、微信或者其他渠道多與祖輩溝通交流,在輕松的聊天和談話過程中逐步改變老人的陳舊思想,并教會他們簡單的教育策略,促使老人和孩子都可以提高自身素質。
(三)學校要肩負起教育的重擔
1.在農村學校推行寄宿制。在農村地區(qū),學校教育的地位尤為突出,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都是從這里起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育、陪伴和榜樣作用十分關鍵。設想如果在農村小學推行寄宿制,那將會解決祖輩文化程度低、教育觀念陳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諸多問題。當然,在小學階段,孩子年齡比較小,家庭和校方都會有不同的顧慮,需要多方協(xié)調才能推行農村小學寄宿制。
2.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趣味課程。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相比,各方面條件都比較落后,但是為了農村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農村學校更應該格外關注學生均衡素質的培養(yǎng),構建一個和諧且富有新意的學習環(huán)境。農村學校班主任和各學科任課老師也要特別留意隔代家庭教育的孩子,針對他們自身的特點,積極舉辦各種社團活動,開設各種趣味課程,讓孩子們置身于團結友愛的集體氛圍之中,緩解他們情感的缺失,同時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
3.創(chuàng)設家校溝通平臺,加強家校溝通。在小學階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兩股最重要的教育力量,學校和家庭承擔著不同的教育職能,只有將二者的優(yōu)勢都發(fā)揮出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農村家校溝通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1)定期家訪。我校歷來有定期家訪的習慣,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對貧困家庭、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等問題家庭進行家訪,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指引。
(2)利用媒體平臺交流。在城市學校中,微信、QQ等社交平臺已經被普遍運用在家校聯(lián)系工作中,便捷的媒體平臺已成為家校溝通不可缺少的橋梁。然而,在農村地區(qū)每個班里總有些家長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尤其在隔代家庭中老人普遍不會使用各種社交APP軟件,這導致溝通起來很不順暢。對此,我們要鼓勵老人接受新鮮事物,努力去學習使用智能手機,跟上潮流發(fā)展,為孩子的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對于實在有困難的家庭,我們也可以通過打電話、建立家校溝通交流薄等傳統(tǒng)方式進行溝通交流。
(3)召開科學教育經驗交流會。以往家長到學校都是參加班級家長會,傳統(tǒng)的家長會普遍是老師說得多,家長聽得多。而現(xiàn)在的科學教育經驗交流會則是讓家長們在了解孩子在校情況的基礎上,暢所欲言,一起交流自己的教育經驗,沒有經驗的也可以借此機會學習一下別人的成功經驗。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大家可以群策群力,一起想辦法解決。特別是老年人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互動、學習,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教育能力。
(4)利用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在農村學校教育中,正在逐步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和家長學校制度。家長委員會的成員都是每個班里比較積極、樂于參與、協(xié)助管理班級事務的家長,家長委員會成員之間更容易溝通,對隔代家庭的特殊情況了解更加深入,利用好家委會的協(xié)調管理職能,對班級工作的開展大有裨益。利用家長學校定期的培訓活動,對隔代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突出教育問題進行集中地講解和疏導,也能提高老人的教育能力。
(四)關注隔代家庭中孩子的心理發(fā)展
每個兒童都需要關愛,尤其是失去父母的孤兒、離異家庭的孩子和父母長期不在自己身邊的留守兒童,他們的孤獨感和無助感會更加強烈。為了保證他們擁有健康、樂觀、自信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農村學校應當結合本地實際,把心理輔導工作貫穿到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對他們的心理進行定期疏導,時刻留意他們細微的情感變化。按照國家要求,農村小學基本設有“心理健康咨詢室”,但是前來咨詢的孩子卻很少,真正能夠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也很少。農村學校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積極開設可以吸引孩子的心理課程,舉辦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彌補他們情感的缺失,重塑內心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綜上所述,隔代家庭教育在農村地區(qū)已是普遍現(xiàn)象,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情況,這雖不是最佳選擇,但卻算得上最適合農村實際的選擇。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親子關系中的情感缺失,但又存在著許多瑕疵,對此產生的諸多問題,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尋求解決策略,從孩子本身、祖輩以及學校各層面尋找突破點,解決農村隔代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
我們呼吁社會和各級政府對每一個農村隔代家庭孩子多一點關注和愛護,因為,這不僅關系著孩子自身的發(fā)展,還關系著背后一個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更關系著我們國家的明天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