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邊境線的每座氈房都是一座哨所,我要繼續(xù)講好民族團結(jié)的故事,還要給更多的人宣傳,“中國”這兩個字不僅要刻在石頭上,更要刻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
榜樣力量
布茹瑪汗今年77歲,個頭不高,身材微胖,走起路來顯得有點吃力,但精神頭卻很好。布茹瑪汗與邊關(guān)結(jié)緣要從1961年說起。那時,受父親守邊情懷的影響,年僅19歲的布茹瑪汗扛起了守邊重任,一腳踏進海拔超過4000米、山頂常年積雪的冬古拉瑪山口,成為一名光榮的護邊員。
“父親經(jīng)常說,只有穩(wěn)定,我們的生活才能安寧;只有團結(jié),我們才能戰(zhàn)勝一切。”布茹瑪汗說。在父親的影響下,布茹瑪汗憑借一股韌勁,守護著冬古拉瑪從未離開。在每天巡邊的路上,她用情用愛刻下了不計其數(shù)的“中國”石。她說:“我想在冬古拉瑪山口上的每一塊石頭上都刻上‘中國兩字?!?/p>
1986年7月的一個早晨,布茹瑪汗發(fā)現(xiàn)有一塊界碑向我國方向移動了25厘米左右。來不及多想,她第一時間騎馬向鄉(xiāng)政府報告,及時挽回了重大損失。半個多世紀以來,她在邊境線上留下的足跡長達8萬多公里,相當于環(huán)繞赤道走了兩圈。
“當好守邊人”是布茹瑪汗始終堅守的信念。憑著堅定的信念,她吃再多的苦也不言苦,受再多的累也不喊累。在20世紀60年代,雖然家里經(jīng)濟困難,經(jīng)常餓肚子,她依然每天奔走在守邊路上。在布茹瑪汗的影響下,她的5個孩子也都成了護邊員。
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親眼目睹邊境線上發(fā)生的變化,2010年,布茹瑪汗專門把自家的一間房子改造成“護邊員歷史教育館”。館內(nèi)200多張圖片、12件實物生動真實地記錄了布茹瑪汗半個多世紀的守邊歷程,以及護邊員的生活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guān)鍵詞?信念堅定
人為我用
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護邊員布茹瑪汗·毛勒朵的愛國故事家喻戶曉。從花樣年華的少女,到古稀之年的老人,布茹瑪汗用滿腔的愛國之情,將自己的青春年華乃至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守邊事業(yè)。五十六載,她用雙腳丈量祖國邊境線;五十六載,她甘守清貧,始終把熱愛祖國作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標。
布茹瑪汗長期扎根于祖國邊疆,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將青春年華奉獻給祖國的守邊事業(yè),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瑪邊防線上,50多年如一日巡邊護邊,每天最少要走20公里山路,創(chuàng)造出了無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邊業(yè)績。她積極宣傳愛國護邊工作,在邊境線的許多石頭上刻下“中國”兩個字,這些“中國石”成為當?shù)刈o邊守邊、彰顯愛國情懷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