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清時期江南“二府”官布征解之比較

2019-12-18 03:38:16陳蘊鸞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9年6期
關鍵詞:棉布松江蘇州

陳蘊鸞

(泰州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松江府、蘇州府官布的征解是緣于重賦之下江南的稅糧逋欠,而二府是當時中國棉紡織業(yè)的的中心所在,棉布的生產和銷售極為發(fā)達,可謂是“衣被天下”,從而使得棉布的折征成為完納逋欠稅糧的一個不錯的選擇。最初,二府棉布的征解只是臨時性舉措,直至宣德八年,為了解決江南地區(qū)長期以來的稅糧逋欠問題,巡撫周忱奏定加耗折征例,將部分稅糧(重額官田和極貧下戶)折征棉布,以完納逋欠,這也就使得折征之法成為定制,用以折征稅糧的棉布則被稱為官布①。本文擬在前期研究②的基礎之上,在明清賦役制度變遷的大背景之下,對明中后期至清初,松江府與蘇州府在官布征收、官布編銀以及解運方式進行一個深入的探討與比較,以期對江南賦役制度的研究有所裨益,不當之處,敬祈方家指正。

一、官布征收

(一)明代二府本、折官布的征收

明代,松江府與蘇州府官布的征收最初都為本色棉布,以弘治十五年起運數目為例,“蘇州府闊白綿布十九萬匹準米十九萬石,松江府綿布一十七萬五千匹”[1]495,均列在秋糧項下,此后二府官布的征收數額基本是以此為準。松江府所征官布分為闊白三梭布(俗稱細布)、闊白棉布(俗稱粗布)兩類,府屬三縣官布派征數額為:闊白三梭布——華亭縣17830匹,上??h10825匹,青浦縣4345匹;闊白棉布——華亭縣76720匹,上??h46577匹,青浦縣18703匹[2]。蘇州府所征官布為闊白棉布,是由嘉定一縣承擔,因“嘉定地土沙瘠止產木棉,民習紡織,令出棉布一十九萬匹,抵浮米一十九萬石”[3]。弘治十年,分建太倉州,是年“以官布三萬二百九十五匹分派太倉州”,正德間“是時撫臣以昆山東數區(qū)與嘉定接壤,亦系沙瘠”,遂“以官布三萬三千二百九十六匹分派昆山縣”[4],“共割去六萬三千五百九十一匹?!盵3]嘉定縣存官布126409匹,太倉州官布30295匹,昆山縣官布33296匹。

表1 明代未折征前的松江府、蘇州府官布(單位:匹)

至明中后期,隨著賦役制度的變革和白銀的貨幣化,實物稅開始向貨幣稅轉變,二府所征收的官布有了本、折之分,所謂本色即征收實物棉布,而折色則是將棉布折成銀兩上納。

1.松江府本、折官布數額。松江府依據萬歷六年戶部會計所載,三縣所征收的本色官布中,闊白三梭布——華亭縣16185匹,上??h10620匹,青浦縣6195匹;闊白棉布——華亭縣48935匹,上海縣32109匹,青浦縣18730匹[5]。可以看到松江府改折的官布是粗布,僅為華亭、上海兩縣,青浦縣并無改折,征收的實物棉布反有增加,細布由4345匹增為6195匹,粗布則從18703匹增為18730匹。萬歷四十五年,又將闊白三梭布33000匹內改織黃絲三線布5000匹,黃絲二線布28000匹[6]。細布仍全征實物棉布,將闊白棉布中的42226匹折銀,余99774匹仍征本色[6],改折率約為24.1%,本、折官布的比例為3.1:1。

2.蘇州府本、折官布數額。蘇州府三州縣在改折后,嘉定縣“存本色布九萬五千五十匹,折色布三萬一千三百五十九匹”,太倉州“折色官布八千九百二十五匹,本色布二萬一千三百七十匹”,昆山縣“折色布九千七百一十六匹,本色布二萬三千五百八十匹”[4],三州縣所征棉布均有改折,共計改折官布50000匹,改折率約為26.3%,本、折官布的比例為2.8:1。

表2 明代改折后松江府、蘇州府派征本、折官布數額(單位:匹)

(二)清初二府官布大面積改折之后的本、折征收

至清初順治年間,蘇州府、松江府所征官布經歷了一次大面積的改折,改折之后所征本色官布大幅下降。

1.松江府本、折官布征收。松江府在這次的改折中不僅是粗布,而且涵蓋了細布,即兩類棉布均有改折。依據順治十四年所編賦役全書的記載,松江府四縣③征收的本色官布中,所分派的黃絲三線布和黃絲二線布數額為:華亭縣各1307匹,婁縣各1145匹,上海縣各1609匹,青浦縣各939匹;闊白棉布為華亭縣2984匹,婁縣2613匹,上??h3673匹,青浦縣2142匹④。折色官布153588匹占所征官布總額的87.8%,粗布的改折率(即占所征本色粗布總額的比例)為88.6%,而細布的改折率(即占所征本色細布總額的比例)約為70%,本、折官布的比例約為0.14:1。

表3 清初蘇州府、松江府本、折官布派征數額(單位:匹)

2.蘇州府本、折官布征收。蘇州府屬三州縣,以嘉定縣為例,“將本色布九萬五千五十匹內改折八萬四千一百七十八匹”[4],所存本色官布10872匹。而昆山、太倉兩地的改折官布數額并無明確的記載,在乾隆《蘇州府志》卷十《田賦三》中所載的清初賦額,在折色銀增數項下,記有“一增棉布銀三萬七千一百九十六兩有奇,原編布每匹連價扛征銀三錢,順治九年每匹改折六錢,增如前數?!奔丛诟恼壑螅髋f制原編棉布每匹連價扛征銀0.3兩,清初則改為每匹征銀0.6兩,每匹折銀數增加了0.3兩。如前所述,嘉定縣改折的官布數額為84178匹,“每匹折銀六錢,除原編三錢外,共加銀二萬五千二百五十三兩四錢”[4],由此可推斷出府志中所提的增棉布銀數⑤37196兩有奇應是37196.4兩,則蘇州府共改折棉布123988匹,除去嘉定縣的改折數額,太倉州和昆山縣共改折官布39810匹,存本色官布5140匹,蘇州府官布的改折率為88.6%,本、折官布比例約為0.09:1。

康熙初年,蘇州府、松江府所征官布又進一步續(xù)折,蘇州府的嘉定縣存本色棉布9750匹2丈6尺4寸,太倉州本色棉布2199匹3丈8寸,昆山縣本色棉布2418匹2丈7尺9寸,共計為14369匹2丈1尺1寸;松江府所解本色官布數約為15500匹有奇,其中五色三梭布5000匹,闊白棉布10500匹6尺2寸8分2厘2毫[7]75。即至清康熙年間,兩府征收的本色官布僅存不足一成,為原額的8.3%。

從上述內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1)在官布征收的總額上,二府差別不大,松江府為175000匹,蘇州府為190000匹。(2)在所征官布的類別上有所不同,蘇州府祇征粗布(即闊白棉布),松江府除粗布外,還征收細布(初為闊白三梭布,后改織黃絲二線、黃絲三線布),之所以會有此不同,主要是由于松江府在棉紡織技術與棉紡織業(yè)商品生產上更為發(fā)達,出產的棉布品質較高。(3)在所征官布的本、折比例上不同,在明中后期的改折中,蘇州府改折率要略高于松江府,究其原因主要是改折的官布僅止粗布,并未涉及松江府所征的細布。在入清之后順治年間的大面積改折中,將松江府細布中的黃絲二線布也納入其中,二府在改折率上已基本相近。至康熙初年的續(xù)折,又使得二府的折色數額進一步增加,折色官布均已占九成以上,但在征收官布的本、折比例上,松江府要高于蘇州府,即松江府的本色官布數額較之蘇州府要多。

二、 官布編銀

(一)明代二府本、折官布的編銀

明代宣德年間,巡撫周忱奏定折征之法后,二府官布的征收是直接征收實物棉布,明中后期隨著賦役制度的變革,即賦役的貨幣化,改為將官布編征銀兩,再由解運官布的相關人員領銀買布上納。

1.松江府本、折官布編銀。本色官布中闊白三梭布33000匹,每匹連價扛征銀0.61兩,該銀20130兩。萬歷四十五年,于闊白三梭布內改織黃絲三線布5000匹,每匹加墊貼銀0.25兩,黃絲二線布28000匹,每匹加墊貼銀0.15兩,共增墊貼銀5450兩[6]。本色細布編銀數為25580兩,分派于三縣,則為華亭縣黃絲三線布1557.02兩,黃絲二線布8583.125兩;上海縣黃絲三線布1021.715兩,黃絲二線布5631.875兩;青浦縣黃絲三線布596.265兩,黃絲二線布3285兩。本色粗布99774匹,初每匹編價銀0.25兩,扛銀0.03兩,后奉文每匹增銀0.02兩,以為鋪墊,共銀0.3兩。萬歷初又復議增加鋪墊銀0.024兩,后于萬歷十五年,松江府為清查糧額,以甦民困,將后增的0.024兩鋪墊銀裁減[2]。則定每匹價扛銀0.3兩,該銀29932.2兩,萬歷四十五年每匹加墊貼銀0.074兩,該銀7383.276兩,共計編銀37315.476兩[6]。本色官布共編銀62895.476兩,分派于華亭、上海、青浦三縣。折色官布42226匹,每匹折銀0.3兩,該銀12667.8兩,每正銀1兩編解扛銀0.014兩,該銀177.3492兩[6],共編銀12845.1492兩,分派于華亭、上海兩縣。松江府本、折官布編銀總額為75740.6252兩。

表4 明代松江府本、折官布編銀數(單位:兩)

2.蘇州府本、折官布編銀。本色官布14萬匹,每匹連價扛征銀0.3兩,該銀42000兩。后于“萬歷二十五年議增每匹扛墊銀四分,至四十八年查有盈余,量裁二分,每匹止增銀二分,該銀二千八百兩”[4],即本色官布每匹加增墊扛銀0.02兩,該銀2800兩。其中嘉定縣本色官布編價扛銀28515兩,新增墊扛銀1901兩;昆山縣本色官布編價扛銀7074兩,新增墊扛銀471.6兩;太倉州本色官布編價扛銀6411兩,新增墊扛銀427.4兩,三州縣本色官布共計編銀44800兩。折色官布五萬匹,每匹折銀0.3兩,共銀15000兩[8],分派于三州縣內為嘉定縣9407.7兩,昆山縣2914.8兩,太倉州2677.5兩,則蘇州府本、折官布編銀總額為59800兩。需要指出的是蘇州府的官布銀僅派于嘉定縣、昆山縣、太倉州,其余四縣則分派金花銀,是“以太昆嘉三州縣應辦之金花銀,令長吳吳常四縣征解,以長吳等縣應解之官布銀令太昆嘉三州縣征辦,余以金花湊數?!盵3]

表5 明代蘇州府三州縣本、折官布編銀數(單位:兩)

(二)清初二府本、折官布的編銀

入清以后,最初是延襲明代萬歷年間的舊例,后蘇州府、松江府分別于順治九年、十年改折后有了新的編征,編銀數額比之前代大幅增加。兩府在順治年間的改折,都將本色官布價銀定為每年隨時值估編,而折色官布的價銀亦是以改折當年市場上棉布的售價為依據而定的,只不過此項價銀作為定制,不再每年估編[3]。二府的折色官布均分為舊有改折官布與新增改折官布兩個部分,在編銀上略有區(qū)別。

1.松江府本、折官布編銀。本色官布的編銀,松江府本色官布闊白棉布的價扛銀為每匹0.6兩,黃絲二線、三線布每匹價扛銀1兩⑥,而墊貼銀似應不變,那么據此推測本色官布中闊白棉布編銀為7691.688兩,二線布為5750兩,三線布為6250兩,共計銀19691.688兩[7]76。依據上文所提及的順治十四年所編賦役全書,松江府屬四縣本色官布編銀數為:華亭縣5148.016兩,婁縣4509.162兩,上??h6337.202兩,青浦縣3697.308兩。松江府明代舊有改折官布的相關費用,除價銀、扛費仍依明舊額外,又增加解費,每正銀1兩編解費0.02兩,該銀13098.5052兩。順治十年,新增改折官布中的黃絲二線布每匹編價銀1兩,每正銀1兩扛費銀0.075兩,解費0.02兩,該銀25212兩;闊白棉布每匹折價銀0.6兩,每正銀1兩扛銀0.05兩,解費0.02兩,該銀58495.644兩。順治十年改折之后,松江府改折官布總計編銀為96806.1492兩[7]77。松江府本、折官布編銀總額為116497.8372兩。

表6 順治十四年松江府本色官布編銀數(單位:兩)

表7 順治十四年松江府折色官布編銀數(單位:兩)

表8順治九年蘇州府三州縣本、折官布編銀數(單位:兩)

類別、細目編銀數州縣本色官布新增折色官布舊有折色官布價扛銀墊扛銀解費折銀數解扛銀墊扛銀折銀數嘉定縣6523.2478.368130.46450506.81719.23123703.8329407.7昆山縣太倉州3084226.1661.6823886812.1241751.642914.82677.5總計10503.87282379.627215000合計107883.4992

2.蘇州府本、折官布編銀。本色官布的編銀,從現存的方志資料中,可以看到嘉定縣每匹價扛銀亦為0.6兩⑦,其官布價銀6523.2兩,每匹鋪墊銀0.024兩,扛銀0.02兩,該銀478.368兩,每正銀1兩征解費0.02兩[9],該銀130.464兩,共編銀7132.032兩。據此推算出昆山縣、太倉州官布價銀3084兩,鋪墊銀、扛銀共226.16兩,每正銀1兩征解費0.02兩,該銀61.68兩,共編銀3371.84兩,本色官布總計編銀10503.872兩。蘇州府舊有改折官布仍依明舊額,該銀15000兩;新增改折官布嘉定縣84178匹,每匹折銀0.6兩,該銀50506.8兩;每正銀1兩征解費0.02兩,扛銀0.014兩,該銀1719.2312兩;又每匹墊扛銀0.044兩,該銀3703.832兩[9]。嘉定縣新改折官布編銀55929.8632兩。昆山縣、太倉州的新改折官布39810匹,每匹折銀0.6兩,該銀23886兩;解費、扛銀共812.124兩;又每匹墊扛銀0.044兩,該銀1751.64兩,昆山縣、太倉州新改折官布編銀26449.764兩。折色官布總計編銀97379.6262兩。蘇州府本、折官布編銀總額為107883.4992兩。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1)二府在官布編銀的細目上大致相同,本色初編有價扛銀,后又增墊貼銀(或是墊扛銀),折色初編折銀數,后又增解扛銀等項。(2)二府的編銀總額上,松江府要高于蘇州府。松江府征解的官布數額雖少于蘇州府,但在編銀數額上卻高于后者,主要是因為在本色官布的編銀數額上,松江府較高。首先是闊白棉布,二府本色粗布每匹所編價扛銀是相同的——明中后期為0.3兩,清初為0.6兩,但在后增的本色官布墊貼銀(或是墊扛銀)里松江府明中后期為每匹0.074兩,清初為0.075兩,蘇州府則分別為0.02兩和0.044兩。其次是松江府所征本色官布除闊白棉布外,還有織作精良的細布,其價格較高,每匹編價扛銀——明中后期為0.61兩,清初為1兩,相關解運的費用也隨之水漲船高,明萬歷四十五年黃絲二線、三線布每匹分別加墊貼銀0.15兩和0.25兩,至清初仍延用明舊例。明中后期松江府本色官布共編銀62895.476兩,蘇州府44800兩,清初松江府19691.688兩,蘇州府10503.872兩,這就使得二府在本、折官布的編銀總額上差距拉開。

三、官布解運

(一)明代松江府以民運為主、蘇州府先民后官

明代,松江府與蘇州府所征的折色官布是直接征收銀兩上納,折色銀的解運是“按季隨金花差官搭解”[10],也就是說與金花銀一同解運的,無需役使民力,相對簡便。這里所說的官布解運,是指本色官布,即實物棉布的征輸上納,與折色銀的解運相比,復雜很多,二府情況也不盡相同。

1.松江府以民運為主。松江府官布的解運終明一代,以民運為主,即民收民解。最初,官布的解運是“搭派北運一役”,由于“兩役人甚苦之”,后遂“點客商買布”,但行之不久,就出現“有光棍串同保結充作大商,銀一入手,視為己有,浪費不經,化為烏有”,最終改僉大戶解布[5],期間曾有過短暫的官解,但行之一年既罷⑧。在這一時期的方志資料中,可以看到役法中有粗、細布解戶的編役,即俗稱的“布解”一役,與“北運白糧”一役同為松江府的“上上役”,即最重之役。“每歲華亭縣布解四名,領解細布一萬六千一百八十五匹,粗布四萬八千九百三十五匹,上??h布解三名,領解細布一萬六百二十匹,粗布三萬二千一百九匹,青浦縣布解一名,領解細布六千一百九十五匹,粗布一萬八千七百三十匹。五年之內,華亭應編粗細布解頭二十名,上海應編十五名,青浦應編五名。”[5]松江府布解一役,以華亭縣為最重,上海、青浦次之,在民收民解的過程中,弊病叢生,主要有三個方面:(1)官府的派役不公,放富差貧;(2)相關銀兩的遲發(fā)重扣;(3)布匹運輸上納過程中的層層盤剝需索⑨。因布解一役繁苦,萬歷年間,華亭人光祿寺顧署丞正心貼以華亭、青浦兩縣助役田、銀,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至明末崇禎己巳,華亭知縣鄭友玄創(chuàng)“給串自收之法”,由官給串單,令解戶設柜自收,先收布價銀,隨收鋪墊扛解銀,買布驗印起解。以解戶“自收自完具領,吏書不令經手,民納之而民收之?!盵5]使得布解過程中最關鍵環(huán)節(jié)——銀兩的征收,變?yōu)榻鈶糇允眨M革買布價銀放領營扣之弊。解戶給串自收之法,先行于華亭縣,繼而推廣至上海、青浦兩縣,使民困稍甦。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松江府官布的解運雖有粗、細布之別,但在實際的解運過程中,每年只有派征的細布能全完,粗布則不能,只十分之三。以最重的華亭縣為例,“歲編梭布一萬六千一百八十五匹,粗棉布四萬八千九百三十五匹,每年梭布雖系全完,而領解者身家已盡,輸納者皮骨無余。”“每年帶解粗布一萬匹,其余民欠難追”,崇禎年間,奉文嚴催,自崇禎八年始,“每年起解粗棉布二萬匹”[10]。

2.蘇州府先民運后官解。蘇州府官布的征解僅派于嘉定、昆山、太倉三州縣,其他四縣則派以金花銀。萬歷十七年,所定經賦冊開金花、官布派法條例,“將金花、官布總為一項,計銀算派,如太倉、昆山、嘉定三州縣,除官布外,仍以金花補足之,其余各縣止派金花”,而官布的解運也是由這三州縣來承擔,“以解布責之素派州縣”,但“解納本布最稱繁難,非若金花之輕便也。”[4]。在解運方式上一開始與松江府是相同的,都為民運,由北運糧長帶解。但民運始終為民所累,后于“萬歷二十八年,始議官解”,民運既罷⑩,官解行之,由縣級的佐貳官員負責官布的解運。既是官解,在領銀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自是便捷,但官解也并沒有能夠將官布解運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嘉定縣解官“典史杜仕浩坐布不中額系獄”,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在買布的環(huán)節(jié)上,“官非能自買也,必托之胥徒,胥徒必托之牙行,輾轉之間,其費已甚。當解京時,無復贏余之財,以佐駁換之用,遂至窘辱?!边@就使得官布的解運“始為民病,繼卒為官病?!盵11]但我們要看到,蘇州府從宣德年間折征之初,其官布的解運上納是“不入奏考,名雖額設,實有派無征”,萬歷時定經賦冊“止計銀科筭,不以布準米,而公之遺意漸失,然猶不列考成也?!焙蠓钗钠鹫鳎瑒t“闔邑驚駭,設法將府部驛傳等衙門可緩錢糧轉移辦解,亦僅止十之一二,從未有全征全解之令也?!盵4]至萬歷三十五年,“部議以布額有派無完,賞赍缺用,題將此項載入考成”,“官布與金花合一考之”,“嗣后歲或稍有所解,仍將別項可緩抵充。”[3]蘇州府在官布的解運上始終沒有松江府那么繁苦,直至萬歷年間列入考成,才開始嚴催,但真正解運到部的布匹是非常少的。

(二)清初二府均為官辦官解

入清之后,順治二年平定江南,即罷官布的民運,改為官辦官解,革除了明代官布征解中存在的積弊,在制度上完善,做到規(guī)范化、明晰化,監(jiān)管也得到了加強。與明代相比,官布征解的時間大為縮短,在布匹價銀編征與辦解中,明確相關人員,上至巡撫、布政使,下至解官,所應承擔的職責;在布匹交納入庫過程中,通過規(guī)定該庫收納的限期,及違限責任的承擔,減少庫中胥吏上下其手,從中勒索的可能性與可行性[7]78,這就使得重賦之下的民力有所緩解。而在經歷了清初對官布大面積的改折之后,派由二府額解的官布已經很少,蘇州府為14369匹2丈1尺1寸,松江府為10500匹6尺2寸8分2厘2毫,大部分布匹的辦解則歸于添解項中,由戶部視庫中所需,派于蘇州織造辦解,此項布匹并無定額,也非每年都辦[7]75。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

1.在官布解運中存在的弊端上,明代二府無論是民運還是官解,積弊相同,即在解運過程,被層層盤剝需索,到京之后,上納入庫,又有中官的刁難揀蹬,靡費無窮,終究是份苦差事。官布的解運不為民為官所病,是在清初順治二年之后,二府均改為官辦官解,從征解制度上加以完善,并加強監(jiān)管。

2.在官布解運的繁難程度上,明代松江府的布解堪稱極重之役,每年細布系全完,粗布也需解納十分之三以上,屬于實征實解。蘇州府則相對寬恤太多,是有派無征,主要原因是其征解的闊白棉布,無論從棉布質量還是與皇室內府的用度相關聯程度而言,都不及松江府。直至萬歷三十五年,官布才列入考成。實際上,明代二府所征官布從未完納過,萬歷三十五年戶部會計中記有:“蘇松兩府自萬歷十四年至二十五年所欠金花四十八萬有奇,自二十一年至三十四年布匹之欠共三百一萬余匹?!盵12]8145入清之后,官布大面積的改折,才使這種狀況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改善。

四、結語

明清時期,松江府、蘇州府官布的征解始于江南重賦之下的稅糧逋欠,二府在官布的派征數額、編銀數額以及解運上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傮w而言,松江府官布的征解要比蘇州府繁苦,且有著粗、細布之別。松江府屬縣官布均有派征,止數額多寡不同,以華亭為最重,上海次之,青浦為最少。蘇州府屬七縣一州,則是以嘉定、昆山、太倉三州縣為派征對象,其余四縣并無官布的征解。隨著賦役制度的變革,白銀的貨幣化,二府官布的征解也經歷了從征收實物棉布變?yōu)榫幷縻y兩,由相關人員領銀買布輸納,最終官辦官解,體現了賦稅的征收由實物稅向貨幣稅的轉變,役法的編審從役使民力到征銀募役的趨勢。除去賦役制度變革的因素,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一時期隨著北方棉紡織技術的提高,江南棉布的不可替代性已大為減弱,特別是粗布,與北方布匹相比較,沒有任何優(yōu)勢可言,“南方粗布稀疏,而北方布匹堅闊,其美惡易辨也?!鼻医膺\費用較高“南布每匹筭扛解鋪墊銀三錢七分四厘,北布僅止二錢有奇,其價之貴賤易辨也?!?明末時人就有“折布易銀,聽憑給散,自揀自買”之議[10],即將闊白粗布全部改折征銀,給散自買。在入清以后,二府官布的本色征解數額大為減少,僅余十分之一不到,折色已成為常態(tài),使重賦之下的民力稍甦。同時,也為該地區(qū)棉紡織業(yè)商品生產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一直到近代,這一地區(qū)仍然是中國棉紡織業(yè)的中心所在。

[注 釋]

①明代,官布解運到京,上納至甲字庫,是供內府賞赍之用,而官布的規(guī)格尺寸與市場上流通的布匹是不一樣的,在洪武初定為每匹長三丈二尺,闊一尺八寸,每匹重三斤。但因蘇、松二府布匹精細而斤數不足,常遭揀退,后于萬歷六年,應天巡撫胡執(zhí)禮題定京庫布式,將蘇、松、常三府織成樣布三匹咨送到部,尚書張學顏驗得每布一匹,長三丈二尺,闊一尺八寸,每匹重二斤四兩,視舊例三斤之數,雖少不足,但布匹細密委與他處不同,合將樣布兩頭用印鈐蓋行驗糧,委官會同科道檢視堪用,即將一匹送內庫收貯,一匹存留本部,一匹咨送巡撫嚴行,各府州縣照式織造永為遵守。入清之后,亦延用明代所定官布規(guī)格。

②《明代松江府布解考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1年第4期?!墩撁髑逅山俨颊鹘庵冞w》,《中國農史》,2012年第2期。

③乾隆《婁縣志》卷1《沿革》:“順治十三年分華亭縣立婁縣,十六年復并入華亭,雍正二年又復分婁縣,其南境立金山縣。”

④關于清初順治年間松江府征解棉布的改折,參見拙文《論明清松江府官布征解之變遷》,《中國農史》,2012年第2期,第74頁,在此就不再贅述。

⑤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載的棉布增銀數是特指順治九年改折的棉布所增銀兩,并不包含明代改折的棉布,否則增銀數遠不止此。

⑥入清以后本色官布價銀是隨時值而定,順治年間為清定鼎之初,布價較昂,康熙《嘉定縣志》卷七《賦役上》中記有:“官布之辦於順治年間者,價貴,每匹本色時價六錢,致部定折價有六錢之議。”即棉布價格一直處于一個較高的價位,不論是粗布還是細布。

⑦康熙《嘉定縣志》卷8《賦役下》記有:順治九年,準部文將本色布九萬五千五十匹內改折官布八萬四千一百七十八匹,每匹折銀六錢,除原編三錢外,共加銀二萬五千二百五十三兩四錢。由此可推測出本色官布的價銀亦為0.6兩。

⑧光緒《重修華亭縣志》卷8《田賦下》記有:“嘉靖四十一年,知府臧繼芳議以細布附北運官船帶解,貼以扛墊銀,行之一年,仍編民運?!?/p>

⑨關于明代松江府布解一役積弊的相關論述,參見拙文《明代松江府布解考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1年第4期,第41-42頁。

⑩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蘇州府官布的民運廢除之后,在徭役的編審上仍有民運官布一項,至明中后期,蘇州府民運官布一役,是有名無實,《天下郡國利病書》第2冊《蘇下》記有:讓重役民戶掛名官布,“以輕役休息之,或掛名官布。官布既以官司解,實為空役也?!?/p>

猜你喜歡
棉布松江蘇州
啟航
——松江二中(集團)初級中學校歌
北方音樂(2020年23期)2020-12-24 01:07:34
2019年2月我國棉布出口量同比下降34.18%
棉布情懷
散文詩(2017年18期)2018-01-31 02:43:54
米染染的碎花棉布裙
蘇州一光
蘇州十二憶
蘇州雜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1
包在棉布里的雪糕
蘇州誠和的成功并非偶然
騎馬到松江
娃娃畫報(2014年9期)2014-10-15 16:36:03
說個好蘇州
機電信息(2014年19期)2014-02-27 15:53:11
远安县| 吴忠市| 资源县| 龙口市| 区。| 新邵县| 西青区| 竹山县| 禄劝| 卓资县| 舞钢市| 绥江县| 西青区| 固安县| 江山市| 响水县| 吉水县| 永城市| 盱眙县| 抚顺市| 专栏| 德钦县| 宜宾县| 长泰县| 宁津县| 抚顺市| 图木舒克市| 株洲县| 邢台县| 兴山县| 汾阳市| 建始县| 贵南县| 德惠市| 英德市| 营山县| 尼木县| 中山市| 南昌县| 临汾市| 聂拉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