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工作記憶與情緒調節(jié)都包括抑制、轉換、刷新三種能力,擁有共同的認知基礎。加工效能理論認為負性情緒會占用一定的認知資源,從而影響到工作記憶的表現,而積極情緒理論則認為正性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工作記憶的表現,而負性情緒則會阻礙工作記憶的表現。
關鍵詞:熟練-非熟練雙語者,情緒調節(jié),工作記憶,情緒N-back范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ysdyjs2019051)階段性成果。
1 情緒調節(jié)
情緒調節(jié)作為一種目標導向行為,是指人們根據環(huán)境的需要,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調節(jié)情緒的產生、體驗與表達,從而做出恰當的行為反應的過程。靈活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是心理健康的關鍵。例如,有研究發(fā)現情緒的失調會導致一些列不適應的行為,如攻擊性行為增多,學業(yè)成就低下等。在生活中,當人們面臨多個情緒事件時,往往會選擇能夠讓自己體驗較多正性情緒的積極事件。Thaler認為這是一種擴大化正性情緒、最小化負性情緒的調節(jié)方式。盡管在過去的時間里,不良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的研究不斷增多,但是推動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的因素尚不清楚,有研究發(fā)現情緒與認知有著復雜的互動,情緒調節(jié)與執(zhí)行功能有密切的關系,并且個體在執(zhí)行功能上的差異能預測情緒調節(jié)能力。
2 工作記憶
Baddeley認為工作記憶是對信息進行暫時的存儲和加工的資源有限的系統。工作記憶系統包括中央執(zhí)行系統、語音環(huán)、視覺空間模板和情境緩沖器。中央執(zhí)行系統是工作記憶的核心成分,負責抑制無關信息或行為,將注意指向相關信息,并且在執(zhí)行多種任務操作過程中協調各種認知加工。語音環(huán)和視覺空間模板作為中央執(zhí)行系統的子系統負責暫時的存儲信息,語音環(huán)負責存儲語音信息,視覺空間模板負責存儲視覺和空間信息。情境緩沖器負責協調已經被中央執(zhí)行系統整合的語音和視覺空間信息,同時表征語義等未被語音環(huán)和視覺空間模板存儲的信息。
3 情緒調節(jié)與工作記憶的關系
3.1 情緒調節(jié)與工作記憶的生理基礎
Miyake等人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將工作記憶中的中央執(zhí)行系統分離出抑制、轉換、刷新三種獨立的執(zhí)行功能。與工作記憶的執(zhí)行功能相類似, 情緒調節(jié)過程也要求對不合適的情緒信息進行抑制, 同時對相關的情緒信息進行不斷的更新與轉換。因此, 工作記憶過程可以被看作情緒調節(jié)的認知基礎。Xiu等人2016年的研究發(fā)現工作記憶訓練能減弱被試憤怒、疲憊和抑郁的心境;而且訓練后被試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有顯著提升。Susanne等人使用負性詞匯和負性面孔表情作為工作記憶訓練的材料, 結果顯示負性情緒訓練使被試產生了特異化的情緒效益:負性情緒下的工作記憶訓練可以提高受訓者的情緒控制能力; 而中性情緒下的工作記憶訓練則不能。而且這種長時間的情緒性工作記憶訓練使受訓者前額葉皮層的活動模式發(fā)生變化。此外有研究者也闡述了情緒與工作記憶的認知神經機制,例如,張文海和盧家梅研究闡明了情緒調節(jié)的認知神經基礎,主要包括背內側前額葉,前扣帶回和眶額皮層。Schweizer的研究發(fā)現參與情緒調節(jié)加工的腦區(qū)與進行工作記憶的腦區(qū)存在著廣泛的重疊。
3.2 情緒與工作記憶關系的相關理論
就情緒與工作記憶關系,以往的研究通過大量實證得出了不同結果,并由此提出了各種理論以解釋情緒對工作記憶影響,其中為大家所接受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論主要有兩種: 情緒的加工效能理論和積極情緒的拓展-建設理論。
Eysenck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了情緒的加工效能理論,該理論主要解釋負性情緒對工作記憶的影響。該理論認為個體的工作記憶系統中加工資源是有限的,而負性情緒會自動的占用一部分工作記憶資源,因此在信息加工過程中,個體執(zhí)行認知加工的工作記憶資源就會相對減少。所以,負性情緒會造成個體工作記憶表現降低。
Eysenck在1998年提出了積極情緒的拓展-建設理論,他認為某些積極情緒(如高興、快樂、幸福、滿意等)雖然外部表現不同,但都具有短時增強思維和行為傾向的作用。積極情緒能使個體產生一種愉快的情緒體驗,在短時間內增強個體的工作記憶容量,增強個體的認知靈活性和工作記憶刷新能力。而消極情緒則恰恰相反,會阻礙這種表現。
4 情緒與工作記憶的研究內容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情緒對工作記憶的影響。研究集中于情緒對工作記憶中的抑制能力上的研究最多,其次為情緒對與轉換能力的影響,關于情緒對于刷新能力的研究較少。另外一些研究從工作記憶的加工階段方面進行。例如,關于情緒對工作記憶容量的研究最多,有字母廣度實驗、數字廣度實驗、圖像廣度、語音廣度實驗等。一些研究從工作記憶保持時間方面進行,例如經典的延遲樣本匹配實驗加上情緒刺激來探討情緒對于工作記憶保持時間的影響。有的研究得出了負性情緒的促進效應,認為負性情緒可以促進工作記憶的保持,與我們以往的認知存在較大反差。也有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認為正性情緒才有促進作用。關于情緒對工作記憶的影響,在Baddeley和Hitch提出工作記憶的模型后,在最近10年來得到較為廣泛的研究,研究內容范圍增大,研究領域更加細致。
5 情緒與工作記憶的研究方向
對于工作記憶與情緒的研究應該逐漸往高級情緒發(fā)展,比如自我意識情緒。高級情緒只有人類才有,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心理健康意義。高級情緒例如,尷尬、自豪、羞愧等。這些情緒對于人類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研究高級情緒對工作記憶的影響,不僅可以提升學術理論的高度,而且可以促進科技成果對人類發(fā)展的應用。例如,人工智能、智能計算等領域的發(fā)展中一直在模擬人類的信息加工方式,而如果引入高級情緒對工作記憶的影響,也許會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對于目前存在瓶頸的計算機計算也有一定的影響。工作記憶的研究我們目前掌握的還是基礎,未來的發(fā)展需要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情緒作為生物獨有的神秘禮物,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大膽假設更要小心驗證。
參考文獻
[1]趙鑫,周仁來.工作記憶刷新功能的可塑性[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10):1521-1531.
[2]劉爽,仝晶晶,郭冬月,等.情緒影響工作記憶的研究現狀與發(fā)展動向[J].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2017,36(6):724-732.
[3]張鵬程,冷英,盧家楣,等.情緒體驗與認知負荷對工作記憶影響的實證研究[J].心理學探新,2017,37(1):17-22.
[4]王婷,王丹,張積家,等.“各說各話”的語言經驗對景頗族大學生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7,49(11):40-51.
作者簡介
馬驍(1990-),山西運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作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