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藝霖(北京服裝學院,北京 100020)
劇情片《海上鋼琴師》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鋼琴師1900有著藝術天賦。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天才,沒人知道他從哪里來,他也沒有國籍,生活在船上,從不曾離開。他好像未曾存在過,又留下不朽的作品讓人不禁思索。
本片的配樂是觀影者普遍印象深刻的部分之一,而服裝通過視覺體驗,比配樂出現的更早,只要有人出現,服裝立刻出現。電影《海上鋼琴師》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服裝應用非常成功,是一部服裝藝術運用極佳的影片,本文主要通過解讀《海上鋼琴師》的服裝運用,分析電影的服裝藝術,也為日后國產影片的服飾運用提供參考元素。
在電影的發(fā)展過程中,電影不斷地發(fā)現并確立了自身表達的特定藝術方式.如各類景別的運用,藝術化剪輯、蒙太奇等等,從而擺脫了垂直敘述和原始場景復寫的狀態(tài)。而成為具有綜合化藝術手段以及新的藝術可能性的綜合藝術形式。電影的配樂,影棚布景的搭建,逐漸發(fā)展成為學科,服裝藝術也是如此,用于豐富影片形態(tài)、語言、方式與技巧,拓展電影的表現能力和領域,逐漸獨立成為學科的同時,又融合電影之中,成為了電影藝術體系中重要的一環(huán)。
通常來說,電影作品分為故事片、美術片、紀錄片和科學教育片幾大類。故事片影響力最大,也是電影產業(yè)的主要支柱。不同于紀錄片和科教片的絕對真實性,故事片可以有虛構成分虛構,但故事的虛構不等于歷史文化上的空穴來風,從現實生活取材,通過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現實的本來狀態(tài),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一切圍繞現實特性展開,這屬于現實片的范疇。故事片的另一個重要分類就是改編片,改編內容取材于文學作品,它的特點是要求忠實于原著,因此,優(yōu)秀的改編片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項電影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成果。在劇本脈絡下,電影布景、服裝直接影響影片最后的視覺效果,也能夠傳達某些?!逗I箱撉賻煛酚捌袃?yōu)秀的服裝設置與設計,為影片增色很大。
故事開篇,從小號手馬克斯的出場到他到樂器行典當小號,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他的一件駝色外套,和他的禮帽。這件外套有大大的阿爾斯特領,和明襟雙排六???,前身有左右對稱的兩個有袋蓋的口袋,內配西服套裝,可以看出外套基本形式為柴斯特菲爾德外套。
柴斯特外套最早出現在19世紀,大概時間是1840年前后,后形成柴斯特外套的多種形式,其中一種就是出行版柴斯特外套:雙排六??蹜犟g領,羊絨面料,顏色除黑與深藍以外,駝色也被廣泛使用,配服從正式禮服到休閑西裝幾乎都能組合。但是小號手馬克斯這件外套并不是標準的柴斯特外套,屬于整合了POLO外套元素的出行版柴斯特的便裝風格。①POLO外套在禮儀級別上次于柴斯特外套,突出的特點是衣身較寬,包肩袖,屬于防寒外套,最早出現時間是1916年。②同時,馬克斯外套身后及雙肩出現了肩襻、腰帶、后開叉和箱型褶的元素,此類元素為塹壕外套的特點。塹壕外套的出現的時間為1914年,由此可以直接得到馬克斯賣掉小號的事發(fā)生時間為1916年一戰(zhàn)之后。
通過服裝的設定,影片會以一種暗語式的形式向我們傳達歷史背景和時代面貌,好比無形的“場記牌”,相比開篇對歷史背景的直接介紹,這樣的鏡頭語言更具有藝術性與思考性。
影片中的第一個高潮點,是馬克斯上船的第三天。海上掀起風暴,客輪在海面上風雨飄搖,顛簸不止。馬克斯無法適應這樣顛簸,暈船嘔吐,幾乎沒有站起來的機會,跟著周圍的物品在船艙的地面上翻滾移動時,他第一次與1900相遇。1900全然無懼客輪的搖曳,身著燕尾服信步走向大廳的鋼琴。
影片中的遠洋客輪配置級別是較高的,既要滿足旅客的日常生活要求,同時也要兼具度假、娛樂、活動等功能,有音樂廳宴會廳不足為奇,當然,樂團的演奏的規(guī)格也不會差,由此可以推測1900是身著演出服出現的,但當天受惡劣氣候影響,所有旅客都在房間休息,未曾舉行宴會活動或是宴會活動已經結束。1900依然如此打扮,應該是為了演奏鋼琴而來。
很多時候,一些人因為不夠了解上層服裝要求或是囊中羞澀,會把復雜的服飾規(guī)格降級使用或是因為附庸風雅而出錯。但不得不說,1900的裝束是正式的,并且非常標準。領型為戧駁領,用與服裝主體面料同顏色的緞面布料包裹,這是法國版燕尾服的特點,美國版的燕尾服通常是青果領。與燕尾服級別最為對應的搭配,是與禮服面料相同的褲子,褲子兩側夾處有緞面的條飾,上身內搭三或四??鄣姆筋I白色禮服背心,內著白色翼領的禮服襯衫,佩戴白色領結,以及漆皮皮鞋。1900顯然非常重視鋼琴演奏,即便周圍沒有觀眾,他的服飾禮儀依然一絲不茍,而整套服裝作為重要的道具,在畫面中的作用不可磨滅。
影片中1900和黑人鋼琴家杰里·羅爾·莫頓斗琴的片段,也把影片的節(jié)奏推向了一個高潮,現場觀眾以及1900身著晨禮服的降級版,董事套裝。董事套裝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實業(yè)家服裝傾向。倒不是只有董事會成員才可以穿用,它只是將晨禮服大眾化、職業(yè)化了,同時也屬于晨禮服的替代款式。它的風格與塔士多禮服風格相似,單排兩???,戧駁領,顏色方面通常為黑色和深藍色,黑色是正式禮服的專用色;③褲子兩側夾處有緞面的條飾,白色翼領襯衫,前胸有排褶的禮服襯衫。影片中人物搭配了黑色背心、黑色領結、黑色漆皮皮鞋,這是晚間的要求,如果是日間,則需要搭配白色的背心。
在視聽效果的展示中,斗琴的經典片段,選用了大量爵士音樂旋律。爵士音樂節(jié)奏雖然復雜激烈,但旋律是很歡快的,如果畫面中人物西裝顏色依舊全部選用黑色、深藍色的禮服,看起來過于莊重,未免與斗琴場景不夠和諧。大量白色的出現,襯托了1900自始至終純粹的一顆心,他不像和誰爭什么高低,也不想給什么人難堪。烘托情節(jié)的同時,在視覺效果上較其他場景有所區(qū)別。這是他在整部影片中最輝煌的時刻了,在此鏡頭以后,1900的情緒逐漸下落直至結局。
在1900下定決心,要離開這艘可以稱之為“家”的船時,人們都很高興,雖然欣賞1900的鋼琴表演,但也希望他有屬于自己的新生活,紛紛站在甲板上歡送他。在喧鬧聲中,1900身穿馬克斯送的大衣,頭戴禮帽,精神抖擻,堅定步伐,踏上懸梯。對面的遠方,是高樓林地的城市。每次船靠岸時都會看到的城市,在這一刻變得如此陌生而冰冷,他不得不停住,仿佛再上前一步就會被吸過去。
馬克斯的這件大衣,便是影片一開始他穿來的那一件。馬克斯穿著它從陸地來到了船上,現在交給1900,他現在要穿著這件有城市氣息的大衣,到城市里面去。
距離地面幾步之遙,1900站在懸梯上卻不再向前走,沒由來的恐懼包裹了他,他不想相信自己完全不屬于城市,過去的所有時間里,他與陸地沒有交集,這不是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的感覺,也不是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的感覺,這代表著自己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去融入另一個星球的感覺。他似是在跟自己打賭一般。他把帽子摘下向遠處扔,帽子沒有飛向地面,而是回旋了片刻掉進了海水里。他盯著帽子看了一會,似是絕望,又像是如釋重負一般,深深望了一眼遠方的城市,轉身上船,沒再回頭。這個帽子似是象征著他自己,注定,不會到陸地上去。
1900說:“在連綿不絕的城市中,我能看到一切,但就是看不到盡頭?!边h眺時看見的是林林總總的房頂,而房頂下面,是什么。陸地上的一切,也會像馬克斯的外套一樣,那么適合自己嗎。1900沒勇氣想,更沒勇氣踏上陸地,城市從此就是一個遙遠的夢。
而在故事結尾的鏡頭里,1900在廢棄的船艙內在與馬克斯相見時,他依舊穿著演奏時穿的燕尾服,迎接客輪生命的終結,以及自己的死亡。他的一生從這里生,也要歸還于這里,他的人生只有鋼琴,他最后也要為演奏鋼琴而穿戴整齊,把自己無限的崇敬獻給自己畢生的事業(yè)。畫面悲涼,但不顯得滑稽,誰說血淚交融是悲劇應該呈現的結局,1900和他的執(zhí)念是這個故事的終止符。他站在船底,向上看著馬克斯,挑空處落下來的光照在1900的身上,宛如開始那天在閃電中的演奏會,令他閃閃發(fā)光。
通過研究分析影片中的服裝,我們可以發(fā)現電影制作團隊以及劇組服裝設計師花了大量精力去研究影片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點,在清楚了解服裝史的同時,對服裝結構、禮儀文化、穿著方式也做了大量研究。電影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與服裝必不可分,電影在傳播服飾文化的同時,服飾文化也在輔助影片營造更豐滿的敘事效果,豐富影片價值內容。
注釋:
① 劉瑞璞.紳士著裝圣經3——外套[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22.
② 劉瑞璞.紳士著裝圣經3——外套[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53.
③劉瑞璞.服裝紙樣設計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