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文英
他是陜西富平縣宮里鄉(xiāng)繼承祖?zhèn)魇痰拿耖g藝人。他是與人為善、崇尚信譽、誠實厚道甚至有些木訥的人。他摒棄六年國家干部身份的履歷去追求自己的藝術夢想。他對雷珍民的小楷書法深深折服并最終成為雷公的弟子。他秉承師父“心正則書正”的鑰匙,開啟了書法大門的爬涉之旅,一路篤信虔誠,嘔心瀝血,在書法領域特別是小楷書法藝術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驕人成就。
他,就是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歷屆年齡最輕的主席團成員,70后的書法家劉偉群。
在坊間,富平素有“青石之鄉(xiāng)”的傳說。實則,富平還是全國著名的“墨玉之鄉(xiāng)”“石刻之鄉(xiāng)”。2014年,富平石刻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8年,以石刻出名的富平宮里鎮(zhèn)喜獲“省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之稱號。
公元1974年11月,劉偉群就誕生在這個陜西省富平縣宮里鎮(zhèn)南陵村北堡。
劉偉群的祖上以讀書、刻石、務農為業(yè),卻不應科舉,家中藏書頗多,可以說是書香門第。尤其是他的曾祖父,以一筆漂亮的蠅頭小楷享譽鄉(xiāng)里。
不知是劉偉群身體里繼承了祖上的書法基因,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石刻藝術的比比皆是,劉偉群從小就喜歡寫字涂鴉,讀古書,編詩文,到處收集古董,同時更喜歡石刻藝術。放了學,就一頭鉆進石頭堆里,和操石刻祖業(yè)父輩們,一起打制工具、起稿、畫圖、鑿坯、雕刻,干得不亦樂乎。由于擅畫,學生時代的劉偉群,就很快超過眾人成為遠近聞名的石刻藝人。他每刻成一件石頭,方圓的人都前來觀摩。一有閑暇時間,劉偉群就流連于方圓各個村莊、古墓、橋梁、水斗、田間地頭,拜訪每一塊古代遺留下來的石刻,細心觀察、悉心揣摩、測量,并反復試刻,學習古代石匠的雕刻技藝。
他還善于閱讀古代石碑上的碑文,對中意的部分就動手抄錄,他從精美的雕刻藝術圖案、工整的書法及刻字技藝中,悟出了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藝術的哲理。村里人見他看著碑文悶頭悶腦的沉思勁,直送他綽號“考古學家”。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石匠行里有了疑難,都紛紛找他解決。他把從數(shù)學里學來的幾何、三角函數(shù),從物理里學來的力學等知識拿來,用在石刻中,令老石匠們不得不折服。
因為經(jīng)常要刻字,很多時候需要自己書寫。村里的老先生都寫歐體的《虞恭公》,他卻寫柳公權妙不可言的楷書《神策軍》。劉偉群始終覺得,身為陜西人,學習唐楷似是理所應當之事。連在學校寫作業(yè)也用鋼筆寫柳體字,既快又工整,而且很有特點,惹得左右的同學都模仿他的柳體鋼筆字。一次參加學校的書法展,他沒有印章,就請縣城搞篆刻的刻印,那人看他是個娃娃,不屑給他刻。他想,石碑子都刻了不少了,刻印就是小巫見大巫,牛刀宰雞,便磨了塊青石,自篆自刻。從此一發(fā)不可收,篆刻也搞得有聲有色。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劉偉群離開家鄉(xiāng)到省城西安讀書,這時他拋開了石刻、書法及篆刻,寫詩寫文章,立志將來當作家。剛畢業(yè)的劉偉群,在一次應考某雜志社記者時,無意間在墻上看到名家雷珍民先生的一幅楷書書法作品,被深深折服。那次雖然應考成績名列第一,但他不去做記者了,倒是經(jīng)過多番打聽,來到陜西國畫院叩響了雷珍民老師的房門。雷珍民被眼前這個誠實木訥而又倔強的小伙子的虔誠所感動,又得知該青年古文、篆刻、書法的底子不薄,就收入門下成為其弟子。
在雷珍民老師門下,劉偉群受益頗豐。雷老師不光傳授給他書法要領,還給他指明做人做書準則。他將雷老師“心正則筆正”的教誨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也非常珍惜在雷老師門下學習的機會,老師教的認真,他也學的刻苦。數(shù)年間,劉偉群每于節(jié)假日,朝入書院,暮出碑林,帶著干糧、紙筆,在碑石行里一呆就是一天,既研究石刻技藝,又學習書法技藝。努力領會歷代名家碑帖之精粹,反復琢磨,體驗其中之韻味,并化為己用。天賦加努力,他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后來,劉偉群接受畢業(yè)分配,到富平縣城體制內單位工作了6年。由于材料寫得好,在縣城無任何背景的他卻成了紅人,六年調換了五家單位??h長招考秘書他名列第一,縣政協(xié)要他當副秘書長……他卻一一回絕。按理,只要他堅持在體制內,他的羽翼將會更加豐滿,事業(yè)將會更加發(fā)達,錦繡的前程定會在前面等待著他。然而,人各有志,說到骨子里,他還是喜歡石刻和書法。為了刻石、寫字,他曠工成了家常便飯,常常騎著摩托車,下鄉(xiāng)訪求古石刻。經(jīng)常與縣城同好者二三人煮食狗肉,小酌很便宜的西鳳酒,吟詩作書刻印,酒酣之際,杯盤交錯,紙墨狼藉。
領導拿他沒辦法,常說在縣城工作的人,身為國家干部,有案牘之勞形,卻無品級,還不如戲里面鼻尖涂一片白的衙役……后來,他終于辭去公職,來到西安,又師從雷珍民老師學習書法,并以給人刻石碑自給自養(yǎng)。期間曾赴鄂爾多斯刻制巨型石碑《鄂爾多斯賦》,給商洛刻巨碑《金絲峽賦》,給大雁塔下刻巨型刻石《心經(jīng)》……做石刻時,每晚,別的石匠都累得要睡覺,他卻要在燈下讀書,石匠都笑他,他說自己是讀書人,不敢偏廢讀書的本行,搞石刻只是愛好。
劉偉群書讀的雜,但有特點,最喜歡讀古書、老書、線裝書、繁體的、豎版的等等。他說,吃飯固然要挑,讀書尤其要挑;書有好有壞,要讀有益身心書,聽賢能者敘說,摒棄垃圾書。對于垃圾書,他全都撕開,用來練字,說這是變廢為“寶”。他不讀當代作家作品,說沒意思,讀之有如吃灶膛里的灰。他常常給人說,祖父留給他的印象,就是在下雨天,坐在房子里讀書。劉偉群更是嗜書如命,每次出門都帶一本書,或經(jīng)或史、或詩或集,閑暇即捧出讀之。
因此,劉偉群的書作書卷氣頗為濃厚。他操觚染翰二十余載,真草隸篆、金石雕刻也都有了自己的個性特質,但為人稱譽的卻還是楷書。也許是長期碑刻的需要,多以寫楷書為業(yè),也許是擅長小楷的雷珍民師傅在書藝上給他的醍醐灌頂,也許是自己長期在篆刻書寫悟到的東西,使他的小楷藝術獨樹一幟??v觀劉偉群的楷書,規(guī)整有致,沉靜凝重,筆劃的起承轉合帶有晉唐法帖的流風,也有著雷珍民先生的韻致。他下筆堅定果斷,筆勢停勻而富于變化,尖鋒起筆,頓筆回鋒,結構嚴謹而外示寬博,神采飛動,溫純精致。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熱愛是成果的源泉,孤注一擲,將自己的全部身心,乃至生活命運都壓在篆刻書法上的劉偉群,定會用朝圣的心理,虔誠的心血,澆灌出更大更耀眼的碩果,在篆刻書法藝術的園林里,以獨樹一幟之風格,占據(jù)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