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捷
【摘 要】 語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的一種形式。同時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一個民族的重要文化特征,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含著該民族的文化思維、文化觀念和文化價值。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學習一門語言必須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授受關系通過含義微妙、用法復雜的授受動詞來表達各種授受關系,是日語中最難掌握的語法體系之一。而在漢語當中沒有和日語的授受動詞相對應的表現(xiàn)形式,所以授受動詞的正確使用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日語學習者來說是一個難點。
【關鍵詞】 接受關系 日本文化 恩惠意識 內外意識
語言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相互作用。大部分文化通過語言傳播,文化模式也反映在語言上。語言對使用語言的國家、民族都有影響,同時也受其國家、民族的影響。也就是說,學習語言的人必須學習對象語言中存在的文化知識。
日語授受表達和被動表達、使役表達一樣,是日語語法的3大部分之一,所以“日語學習者”一直認為難以學習。當然,漢語母語者也不例外。授受表達中的“授”表示授予、給予、“受”表示接受和得到,在漢語中,我們給別人東西,或者從別人那里得到東西,都只用一個“給”字,但在日語里,別人給我,我給別人,我從別人那里得到,在表達這三種關系時,使用的動詞不一樣,學習授受動詞就要搞清接受關系,所以說對于中國的日語學習者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令人頭疼的學習難題?!?/p>
日本人所具有的思維意識特征是由其文化傳統(tǒng)所決定的。日本文化是有“內”和“外”區(qū)分的敏感文化?!皟取敝傅氖羌易?、集團內部的人、自己所屬的團體等?!巴狻敝傅氖菦]有血緣關系的人、公司的人、別的集團的人。在日本社會內外意識普遍存在,例如,通常在日本的公司里,公司職員會想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員,進而在無意識中區(qū)分“內”與“外”的界線來構建人際關系。透過授受動詞,可以看到與內、外相關的自我意識的流動性。授受動詞的用法被認為是最典型的表現(xiàn)內外意識的詞語。
日本人經常使用授受動詞明確表達與人的恩惠關系。當從別人那里得到恩惠時,通過授受表達,對對方的恩惠表示感謝,美國的女性社會學家露絲·貝內迪克特說,如果要讓一個日本人痛苦的話,只要給他一些東西就好。他會永遠記著這一點煩惱不已。日本學者金田一春彥說,日本人受到他人的恩惠,就會寢食難安,馬上會想到如何去感恩。日本人認為接受情義就像接受債務一樣,只有償還債務才能得到社會認可?!岸鳌痹谌毡救说纳钪薪洺惶崞稹1热缭谌粘υ捄蜁胖?,經常使用恩人、恩師、謝恩會、報恩、感恩等詞語。恩始于人施舍于人,恩則要感恩,恩則要報答。這種恩惠意識對授受動詞的使用也產生了影響。與客觀而直接敘述授受關系的中文不同,日語表示各種授受動詞的恩惠關系的同時,也表示主觀評價。日本人常常把對方置于恩賜的立場,把自己置于受恩的地位。在講話中,總是能反映出恩惠、義理等思想。因此,日本人經常使用授受動詞,明確表達與人的恩惠關系,傳達意愿和心情的同時也傳達情感和心靈的狀態(tài),有益于構筑溫暖的人際關系。中文的說話中找不到這種說話方式,是直接講事實,得到對方的信賴,以誠心誠意、忠誠的心情開始交流的文化。所以對于中國學習者來說,日語的表達方式就很容易出錯。
語言表達與民族文化心理密不可分。為了更好地掌握授受表達的用法,除了要理解詞匯語法等用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把握蘊含在語言深處的內外意識,恩惠意識及產生這二種意識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特征。
日本是四周環(huán)海的島國。自古以來由于交通的緣故,日本是一個與外界聯(lián)系少、長期孤立、封閉的國家。對于當時的日本來說,“外面”的世界是完全未知的,因此,對“外”存在排斥心理。日本是單一民族,單一語言,由于受到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集體。很久以前日本和中國一樣是農耕國。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農耕文化決定了日本人的性格。也就是說,在農耕生活中作為共同體存在的集團和個人之間的關系決定了日本人的性格。過去農耕機器不發(fā)達,所以大家必須合作開展農活。為了生存,糧食生產首先被考慮,個人的恣意是不允許的,集體的成員在共同農耕、共同收獲、相互依賴中生存。
日本列島由4個大島組成,非常窄長,能使用的土地資源很少。日本的村莊有強烈的封閉性和排他性。由于土地狹窄、資源匱乏,可利用資源很少。個人很難從一個集團(村落)轉移到另一個集團(村落),因此“個人”必須長時間生活在一定的集體中,個人的命運與集團的盛衰緊密相連。受儒教“和”的影響,日本人在集團內部重視“以和為貴”,盡量避免與他人發(fā)生摩擦。集團內部有一個潛在的規(guī)則,就是不能打破集團的和諧,集團的利益高于一切?!昂汀币庾R以及由此產生的內外意識、恩惠意識和上下意識貫穿于所有日本文化特征中。
直至今日,日本社會中的“集團思想”仍很明顯。日本的學?;蚬編缀醵家?guī)定要穿同樣的制服,就是為了提醒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要隱藏個人個性,和大家一起行動。為了集體的利益,犧牲個人也沒關系。“對內凝聚,對外排斥”的集體意識與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形成了日本獨特的文化,對語言的形成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語的授受表達就是最好的證據。
日本人在漫長的農耕生活中相互合作,回避與他人的矛盾,內心中“和”的意識被確立。日本人有強烈的恩惠意識,在社會的發(fā)展中“內外意識”也在日本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這種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授受表達體現(xiàn)了獨特的日本文化。也就是說,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關系。語言融于文化中,形成文化的一部分也反映著文化。因此學習語言,理解其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語言表達與民族文化心理密不可分。為了更好地掌握授受表達的用法,除了先要理解詞匯語法等用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把握蘊含在語言深處的內外意識、恩惠意識及產生這二種意識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特征。
【參考文獻】
[1] 吳穎;袁曉星;從授受動詞的使用來看中日恩惠意識的差異[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年12期
[2] 奧津敬一郎;授受動詞文の意味と文法[J];日語學習與研究;1984年01期
[3] 王星;授受動詞與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特征[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4] 郭力;授受動詞與漢語“給”“得到”的視點差異[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謝好;探究“依賴表現(xiàn)”中授受動詞誤用的原因[J];考試周刊;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