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同是買賣雙方貿易往來的最根本依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合同文本要求嚴謹,規(guī)范,意義明確,無歧義,以防止后期發(fā)生糾紛時,買賣雙方糾纏不清,對雙方都是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損耗,而且影響后期合作。本文在言語行為框架下,對魚粉合同的文字內容進行分析,總結出適應魚粉合同的言語策略。
關鍵詞:合同;言語行為理論
一、言語行為理論
言語行為理論首先由奧斯丁(J.R.Austin)提出,他認為話語不僅能表示真假,還有施事功能。他將這兩種句子區(qū)分為敘述句和施為句。后來,他放棄了這種區(qū)分,引用一種新的模型來解釋言語行為。他認為人在說話時,可能會同時表達出三種行為:言內行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為(Illocutionary Act),言后行為(Perlocutionary Act)(Austin 1962)。
言外行為是語言學家的重點研究對象。后來奧斯?。↗. L. Austin)的學生賽爾(J. R. Searle)繼承和發(fā)展了奧斯丁理論,將施事行為分為五個大類(何自然 1995):
(1)表述類(representatives):陳述或描述,說話者保證所表述的命題是真的。
(2)指令類(directives):說話者有意讓聽話人做某事。
(3)承諾類(commissives):說話者對將來采取某些行為的保證。
(4)表達類(expressives):表達說話人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5)宣告類(declaratives):說話的話語將引起規(guī)約性事態(tài)的變化,但一般要依賴語言以外的各種規(guī)約。
這五個分類對后來的研究影響很大,很多學者在研究或教學中都以此框架為理論依據。這個框架對于魚粉合同的撰寫也有指導意義。
二、在魚粉合同中的應用
在撰寫合同時,明確買賣雙方的責任和義務是非常必要的事,言語行為分類在魚粉合同中的語言運用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指令類言語應用
指令類言語,是試圖使聽話者做某些事情。商務合同里面內容一般都是規(guī)定買賣雙方責任義務,也就是規(guī)定雙方做什么,不做什么。商務合同內容多是指令性言語。語言策略也是豐富多彩。
(1)長句運用。商務合同作為法律文書,規(guī)定了各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合同文字所表達的意思必須完整、明確、肯定(鐘曉宇 2008)。長句的運用恰恰能符合其需求,雖然結構復雜,但是句意要縝密很多。
如例1:
On or before 28th December 2017, the buyer must open an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for 100% of the contract value in favour of ABC company payable at sight by full telex/cable through Bank of China, China or any Top Five Prime Bank in China which is acceptable by the Seller. The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shall be unrestricted for negotiation at any bank in Hong Kong.
以上例句中,賣方要求買方開具信用證,用的是個大長句,包括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完整明確地涵蓋了開證時間、開證銀行、受益人、金額以及議付行信息。
(2)Must、shall等情態(tài)動詞的應用。在合同中,must 表必須,shall表應該,都有很強的指令性。
如例1:
“the buyer must open an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中的must, 要求買方必須開出信用證,指令語氣比shall更強,說明賣方非常重視此信用證的開出。shall的語氣雖然比must弱一點,但是指令性還是很強,要求被指定方按合同規(guī)定,履行相關義務。
如例2:
The Seller shall advise the Buyer by fax within 5 working days after the date of shipment, the name of the carrying vessel, the date of departure, the name of commodity, the invoice value and the quantity actually shipped.
買方要求賣方在裝船后5個工作日內以傳真的方式告知買方船名船號,離港時間,品名,數量及發(fā)票金額等。
(3)介詞短語的應用。進口許可證,稅收,以及港口費用對買賣雙方來說都很重要,需要誰來做,這個指令可以用介詞短語來實現。
如例3:
Import permits/licenses, quotas, all import duties, taxes, dues or levies present or future at port of discharge are for the account and risk of the buyer.
此處用for the account and risk of, 表示“由...來承擔責任及風險”,來指定買方需要負責稅收,許可證辦理及港口費用。此類介詞短語來表示指令,在合同中比較常見。
(4)不定式表指令。眾所周知,不定式表將來的動作。在實際合同中,可以用不定式表示一個指令,要求對方將來發(fā)出某種行為。
如例4:
Buyer to return one copy of this contract duly signed in confirmation
以上例句,賣方要求買方簽完合同后,要回傳一份附件合同。
(二)承諾類言語應用
承諾類言語往往表示說話者自己承諾未來要有一些行為。承諾性的言語在商務合同中比較常見,經常用于規(guī)定買賣雙方的責任義務。
(1)情態(tài)動詞will的應用。Will與shall不同,shall表應該,有很強的指令性,will表示承諾,承諾將來做什么事情。
如例5:
All documents will be presented no later than 21 days after the date of shipment.
此處賣方承諾,裝船后的21天內呈上單據。Will情態(tài)動詞就用得很合適,如果變成shall就表示買方對賣方的指令了,在這里就表現不出承諾。
(2)形容詞應用。商務合同中,為了表示文本的正式性和嚴肅性,一般動詞運用比較多,形容詞較少,但是特殊情況下,表示承諾,可以用形容詞,比如acceptable.
如例6:
Third party documents (are) acceptable at presentation.
本句意思表示對買方來說,第三方文件可以接受,此處用一個形容詞acceptable,簡潔明了,表現出了買方的承諾。正常情況下,該句子的be動詞也可以省略,行文更簡潔,也不影響句子理解。
(3)被動語態(tài),be動詞經常被省略。在國際貿易合同中,是否允許轉運或分批運輸會要求在合同中規(guī)定清楚,否則如果后期運輸過程中出現問題,責任會很難追究,對雙方來說都很不利。為了表示正式性,在語言策略上,多用被動語態(tài)。
如例7:
Transshipment (is) allowed.
Partial shipment (is) allowed.
在實際的合同文書中,be動詞通常被省略,和例2一樣,雖然省略了,但是并不影響理解。
(三)宣告類句子應用
宣告類言語是通過說話引起立刻改變。
(1)名詞詞組運用。合同在簽訂前,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合同的標題。它就是宣告雙方簽訂的是哪類合同,這里一般運用名詞詞組。
例8:
FISHMEAL CONTRACT
合同標題宣告了合同簽訂走向的總體方向,合同里面的內容擬寫得符合標題。此處合同標題直接宣告是魚粉合同,為后面合同內容定了勢。
(2)從句運用。合同如果有附頁的話,一般會在一開始就宣告出來,此處一般用定語從句。
例9:
This contract composes of the text and the appendix(es), either of which is an indivisible part of the contract.
此處合同宣告稱內容由正本和附本組成,兩者都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句的運用恰到好處,不僅節(jié)省了空間,也讓銜接更流暢。
例10:
This contract is made in two originals in English, both of which are equally valid.
本句和例2差不多,也是宣告合同是由2份英文正本構成,具有同等效力。
(3)不用you或者we, 用the seller 或 the buyer 代替。商務合同是規(guī)定買賣雙方責任和義務的合同,內容需要很正式,所以在內容書寫的時候,要避免使用you 或者we這類口語化的詞,要用the seller 或 the buyer 代替。
如例11:
The Seller undertakes to sell and the Buyer undertakes to buy the under-noted commodity o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in the text below and the appendix(es) attached.
合同擬寫者避開了you或者we之類的詞,用the seller和the buyer來替代買賣雙方,規(guī)定買賣雙方所需要履行的義務,符合商務合同的規(guī)范。
(4)被動語態(tài)運用。合同中被動語態(tài)比主動語態(tài)要顯得更客觀,商務合同多用被動語態(tài)來宣告。
如例12:
ACCEPTED BY THE BUYER
如例13:
ACCEPTED BY THE SELLER
在合同最后的簽字蓋章處,合同中運用了被動語態(tài),文字宣告性很強,如果簽字蓋章了,在法律上就有效力了。此處用被動語態(tài)要顯得更正式。
結語
魚粉合同因為它的特殊性,應用了指令類言語,承諾類言語和宣告類言語,每一類言語下面又運用了不同的語言策略,對魚粉合同的撰寫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3]鐘曉宇.論國際商務合同的語言特點[D].天津:天津大學,2008.
作者簡介:
唐立波,湖南永州人,碩士,安徽新華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語用學和認知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