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楊暉,郭愛桃,劉猛,徐白萱*
1.解放軍總醫(yī)院核醫(yī)學科,北京 100853;2.解放軍總醫(yī)院病理科,北京 100853;*通訊作者 徐白萱 xbx301@163.com
男,44 歲,主訴:左耳耳悶耳鳴伴聽力下降3 個月。入院前因明顯左耳耳鳴、輕微耳痛及聽力下降就診于外院,診斷為“分泌性中耳炎”,對癥治療后癥狀無改善;CT 增強掃描示“左耳膽脂瘤型中耳炎可能性大”,MRI 提示“顳骨占位惡性腫瘤可能性大,不排除轉移瘤”。為進一步明確診斷,患者來我院檢查。耳鼻喉??茩z查:左耳道后壁向前膨隆,鼓膜充血,標志不清。18F-FDG PET/CT 示:左側顳骨部占位伴相鄰骨質(zhì)破壞,代謝輕度升高,考慮為腫瘤性病變(圖1A~D)。行顳骨全切除+面神經(jīng)切除+腹部脂肪填塞術腔+外耳道封閉術(左)。術后病理(圖1E、F)提示乳頭型腦膜瘤(Ⅲ級)。免疫組化(圖1G、H):細胞角蛋白(-),S-100(-),Ki-67(10%+),嗜鉻粒蛋白(-),突觸素(-),分化群56(-),神經(jīng)元核抗原NeuN(-),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部分弱+),B 淋巴細胞瘤-2(-),孕激素受體(40%+),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部分+),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6(胞漿+),分化群99(部分+),p63(小灶狀+)。
圖1 男,44 歲,顳骨乳頭型腦膜瘤。
約1.7%的腦膜瘤組織學為惡性[1],WHO 根據(jù)腦膜瘤復發(fā)的傾向和侵襲性進行分級,分Ⅰ~Ⅲ級,級別越高,惡性程度越高。Ⅲ級腦膜瘤分為間變型、肉瘤型和乳頭型[2],其中乳頭型等惡性腦膜瘤病情進展快,呈浸潤性生長,可出現(xiàn)顱外轉移,術后5年復發(fā)率為75%以上[3]。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外的腦膜瘤僅占腦膜瘤的1%~2%[4],發(fā)生于顳骨上的乳頭型腦膜瘤更為罕見,其臨床表現(xiàn)與其他腫瘤相似,相關病例報道甚少,故診斷難度極大。本例患者病變發(fā)生于顳骨上,病理診斷為乳頭型腦膜瘤(Ⅲ級),術后是否復發(fā)有待隨訪觀察。
顳骨乳頭型腦膜瘤的影像學檢查包括CT、MRI等,但相關研究較少。1995年,Lirng 等[5]首先描述了乳頭型腦膜瘤的MRI 表現(xiàn),2 例均可見囊性成分。郭希高[6]報道1 例顳骨乳頭型腦膜瘤,CT 表現(xiàn)為顳骨隆起,呈膨脹性生長,骨質(zhì)呈毛玻璃狀、網(wǎng)格狀,無溶骨性破壞。聶文君[7]報道1 例惡性腦膜瘤,CT 和MRI密度或信號不均,見壞死和囊變,強化均勻。CT 和MRI 檢查(平掃+增強掃描)可基本排除膽脂瘤,但無法判斷該病灶為原發(fā)還是轉移。因此,全身PET/CT 檢查尤為重要。目前國內(nèi)鮮有關于顳骨乳頭型腦膜瘤的PET/CT 報道,本例患者的PET/CT 表現(xiàn)為左側顳骨乳突部皮質(zhì)變薄,局部結構消失;髓腔內(nèi)見片狀軟組織密度影,累及相鄰枕骨,放射性攝取輕度增高,SUVmax 為5.3;其余軀干及腦部PET/CT 檢查未見異常高代謝征象。
本例腦膜瘤需與顳骨惡性腫瘤、(上鼓室及乳突竇)膽脂瘤相鑒別,但顳骨乳頭型腦膜瘤極為罕見,其影像學表現(xiàn)與惡性腫瘤或呈惡性生長的腫瘤相似,且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故術前易被誤診,確診主要取決于術后病理檢查及免疫組化結果。
惡性異位腦膜瘤侵襲性強,短期內(nèi)易發(fā)生轉移,及時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方法。術后輔以一定的放療可有效減少復發(f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