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性別空間的重構及其共同體想象

2019-12-08 23:39:37王華偉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維多利亞共同體空間

王華偉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鄭州450046)

空間是現實存在和個體生存的基本樣態(tài)與內在尺度,與顯性的時間相比,空間多是處于被遮蔽、被遺忘的隱性狀態(tài)。20世紀末以降,空間在???、列斐伏爾、蘇賈、巴仕拉和邁克·克朗等人的推動下逐漸由幕后走向臺前,空間轉向的發(fā)生對美學、地理學、藝術和文學等領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空間批評主要關注空間中個體的生存境遇,尤其聚焦個體的生命意義及其現實命運。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樣,將空間元素融合于文學研究與批評的范疇,有助于推動并深化文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這其中,空間和性別之間多維而復雜的敘事關系在文學作品中多有體現,某種程度上講文學所呈現的空間具有非常明顯的性別化傾向。多琳·馬西在《空間、地方與性別》中深度建構并透視了空間與性別的關聯(lián)性,詳細闡釋了從時空區(qū)分和性別劃分傳統(tǒng)二元對立認識論的禁錮中解脫出來的哲學思辨,并有力推動了性別空間的概念化與學理化。

作為英國當代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家和女性主義空間理論家,多琳·馬西以英國現實空間為主要面向,特別關注維多利亞時代的性別與空間關系。維多利亞小說中女性人物的生存境遇與現實命運之所以備受讀者和研究者關注,與空間的性別化不無關系。但是,與女性角色受到的熱烈推崇與深刻解讀相比,男性及其空間表現與體驗則整體上顯得較為寂寥和平淡,這既是由空間的現實生態(tài)所決定,也是由空間的共同體想象所造成。

一、性別化的空間

性別空間自古以來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是人類看待性別空間的習慣造成其在場性的缺席。西方性別觀的形成建立在生理決定論的基礎上,由生理差異造成的性差異在歷史上根深蒂固。有關兩性差異的討論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時期,男女有別的性別二元論觀念一直被沿襲至今,雖時有波動與震蕩,但總體趨勢依然是差異大于趨同,甚至是男尊女卑,在現代性與后現代性背景下這一傳統(tǒng)性別觀不斷遭遇質疑、破壞和顛覆。亞里士多德曾經直言,“女性是不完全的男性,女性的身體就像是孩子的身體一樣是不完整的,女性在本質上是虛弱的、冷的,因為她們缺少關鍵的熱量?!谌祟惖纳a過程中,女性只是容器,掌握胚胎的完全是男性。女性是被動的,男性是主動的。女人的性格中有某些自然的缺陷,女人在欲望上比男人更少節(jié)制,因為她們是更弱的性別。雖然都有美德,但他們的氣質不一樣,男人和女人,男人表現為命令,女人表現為服從”。[1]亞里士多德關于男女兩性的言論如同一把利劍在男人和女人之間畫出一道割裂彼此的鴻溝,開辟出兩個不平等甚至相對立的空間,性別的差異直接造成男女兩性生存空間的不同,以及他們在空間中身份、地位和權力的不同。

性別空間(genderspace)并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男人或女人在現實世界中所擁有的地理背景或物理環(huán)境,而是深受男女兩性特征、觀念和意識影響與銘刻的復雜空間,更像一種關系場。具體而言,性別是一種關于空間關系的營構,同時空間是一種承載性別內涵的表征。不論現實世界還是小說世界,廚房和閨房等家庭空間均被貼上女性化的標簽,客廳、酒館、礦井和旅店等公共性的空間則被賦予男性化的含義。如此看來,空間不僅是社會化的,也是權力化的,更是性別化的,恰如馬瑟所言“空間既反映也影響著我們社會中性別建構與理解的方式”。[2]空間上的阻隔,造成男女兩性在生存、身份和觀念上的沖突甚至對立,并具體凝聚在自然環(huán)境、社會制度和思想觀念的各個方面。空間影響著我們建構性別的方式,也左右著我們看待性別的眼光;性別影響著我們進入空間的路徑,也決定著我們體驗空間的感受。正因如此,男性擁有自己的空間秩序和話語權力,并賦予空間男性化的內涵;女性擁有自己的空間界線和話語體驗,并賦予空間女性化的特質。無論中西,不論古今,男主外女主內的基本空間界定與內涵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性真理,歷史上雖有來自女權主義運動的持續(xù)抗爭與不斷顛覆,但對性別空間格局的改變既不徹底也不深刻。當然,女性空間一直以來給男性空間帶來的日益增強的威脅與沖擊不可小視,一定程度上已經引起男性的性別焦慮癥和想象困難癥。

在一個深處社會發(fā)展轉型期或深受工業(yè)與科技文明影響的特殊時期,性別空間的生態(tài)往往也會在水深火熱的現實中出現搖擺、破壞和動蕩,維多利亞時代正是一個看似傳統(tǒng)卻充滿著性別激蕩的社會大轉變、觀念大斗爭年代。在維多利亞時代,男性并非一直可以牢固守住由自我支配、領導的父權空間,同時女性也并非一味地被動接受父權空間對自我的銘刻、控制,表面上穩(wěn)固如初的“男尊女卑”性別格局下暗流涌動。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改變。女性通過自我在空間中的反傳統(tǒng)、反性別“斗爭”試圖打破長久以來存在于兩性之間的空間秩序與身份規(guī)定,而男性則在已經形成的穩(wěn)固性別生態(tài)中漸失保持平衡的力量,性別空間正在被賦予新的內涵和意義,性別生態(tài)正在面臨解構和重構。性別空間的二元對立不斷受到性別模糊、融合、倒錯甚至一元化性別觀念的挑戰(zhàn),女性空間開始變得不再被邊緣,男性空間逐漸變得不再穩(wěn)固,就像一塊兒蛋糕一樣正在被重新切分。

二、想象與越界

維多利亞時代處在一個傳統(tǒng)與現代、道德與叛逆相糅合的轉型期,它依然被銘刻著“舊英格蘭”的明顯印記,同時“新英格蘭”逐漸鋒芒畢露,那個時代的英國城鄉(xiāng)“處于一個文化的邊界上”。[3]舊的東西還在被人堅守著,但新的事物也不甘示弱,它們一起見證變化可能帶來的危機與希望。所以,這是一個充滿傳統(tǒng)與保守的社會,更是一個充溢流動與突破的社會,維多利亞時代的女人們正是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不斷尋求自我在空間上的突破,性別生態(tài)整體上的穩(wěn)固難以掩蓋局部上的動蕩。如此的時代空間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當今英美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性別生態(tài),我們從索爾·貝婁、托尼·莫里森、多麗絲·萊辛和愛麗絲·門羅等代表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似乎窺見到了遙遠的維多利亞女人,并和她們一起想象、共同越界。

尋求自我空間上的突破必然要付出現實的代價,那些所謂的時代新女性常常被稱作“魔鬼”,她們到處游蕩卻無安身立命之現實空間。因為女性并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公共空間,一旦僭越必將受到懲罰、得到報應,這正是維多利亞社會對女性空間的權力化規(guī)訓和對男性空間的符號化界定?!芭约词乖谧约杭依镆矡o法找到歸屬感:家庭不過是服務他人的場所,盡是毫無價值也不受認可的瑣事,被奴役的女性自我在其中消磨殆盡,家庭成為暴力和虐待的空間,是女性受迫害、被隔離的空間?!盵4]雖然被定義為溫暖與安全的港灣,看似由女人“主導”的家其實原本就是限制、禁閉妻女等處于弱勢地位的女人們的狹小空間,它雖不及監(jiān)牢之可怕,卻為女性壘砌一道不得輕易逾越的高墻,不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但是,空間既可以成為禁錮的手段,也可以成為反抗的工具,女性空間意識的覺醒正是她們抗爭的根本表現。維多利亞時代的女人們開始想象并渴望擁有更多更廣屬于自我的生存空間,她們不再愿意被那些擁有道德話語權和空間支配權的同時代人稱為“魔鬼”,也不愿意繼續(xù)做他們眼中所謂的“天使”,相反想要打破的正是由女性共享并限制女性的共同體載體“家”,因為所謂的避風港及其中的“家庭天使”(Angelinthehouse)僅僅是為了維護跟風上流社會價值取向與道德理想的面子。

對于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女人而言,家代表著她們最直接最真實的空間性存在,巴仕拉眼中的廚房、閨房、閣樓、地窖、窗戶和抽屜等家宅意象已經呈現出顯著的女性化表征,女人退縮到家宅的各個角落以獲得某種保護或安全感,家以外的幾乎所有主要社會角色均將女性排除在外,男女空間分隔觀念根深蒂固。“沒有家宅,人就成了流離失所的存在”[5],但這種搖籃般的保護實際上更多地造成了女性自我身份認同的迷失,家看似女性專屬的城堡與港灣,實則是她們封閉的深淵與牢獄。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曾如此深刻地體會到同時代女性所經歷的空間境遇,她通過自我獨特的現實洞察力與文學想象力,試圖為女性尋求一種跨越空間的性別共同體想象。但事實上,性別空間的重構甚至反轉讓女性付出了超乎想象的代價,她們變成徘徊在荒野上的幽靈?!逗魢[山莊》中的凱瑟琳為了擺脫由男性主導的山莊空間,借助想象完成了自我作為女性在荒野空間上的超越和在幽靈身份上的認同。但是,如此之結局并非完美的生存境遇與期望,這僅僅是作家以空間想象的形式為現實中的女性所建構的“游牧”式共同體幻景,這也是艾米莉·勃朗特試圖反叛、背離維多利亞時代充滿悲劇色彩性別空間的個人努力。

不只是女性作家在為女人們寫作、呼吁,男性作家同樣在為女性的主體性空間建構發(fā)出屬于他們的另一種聲音,托馬斯·哈代在《還鄉(xiāng)》中成功塑造了極具空間叛逆精神和性別反抗意識的尤斯塔西雅。與身邊傳統(tǒng)的維多利亞女性完全不同,尤斯塔西雅向往大城市巴黎的繁華,渴望無拘無束的自由,她喜歡所有“令人激動和興奮的東西”。[6]311這一切在埃頓荒原都難以實現和獲得滿足,因為尤斯塔西雅渾身充滿“逆女”的欲望和騷動。與之相反,托馬沁、約布賴特太太和蘇珊等與尤斯塔西雅有著密切關聯(lián)的女性人物,均能夠很好地遵守以男性空間為主導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與道德觀念,她們絕不像尤斯塔西雅一樣與周圍的荒原格格不入、沖突不斷,相反都心無它念地堅守著“天堂”般的威塞克斯家園。但他人眼中的“天堂”卻成為處處阻礙、時時妨礙尤斯塔西雅想象、向往外面世界的“地獄”。不論是在外公的住所,還是在婚后與丈夫克萊姆租住的婚房,尤斯塔西雅一直沒有放棄擺脫威塞克斯人習以為常的荒原共同體的種種努力,她想要逃離男性的監(jiān)督與固守。不能前往自己朝思暮想的大城市巴黎,尤斯塔西雅就無法得到真正幸福的生活和浪漫的愛情,而這樣被困于荒原的生活對其而言就剩下孤獨、憤怒和失望。

除了尤斯塔西雅,哈代還為讀者塑造了有著類似空間經歷的拔示巴、范妮和苔絲等經典女性形象,其作品對這些具有性別空間反抗意識的女性人物充滿溢美之詞,哈代在《遠離塵囂》中直言,“在這個嬌弱的身體中蘊藏著完全能夠從事偉大的巾幗行為的力量與實現這些行為的能量”。[7]然而,在維多利亞空間共同體背景下,恐怕尚缺少容許女性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現實空間與性別話語權,哈代正是通過非同一般的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為女性想象背離傳統(tǒng)束縛的空間性僭越。可惜的是,美好的愿景只能歸于大膽的想象,囿于時代的局限,哈代無法為自己的女主人公們建構一個完全超越時代共同體范疇的女性空間,所以才有了一連串女性悲劇的發(fā)生,尤斯塔西雅最后喪命水底,范妮最后死于難產,拔示巴經歷丈夫的背叛,就連集傳統(tǒng)與背叛于一身的“新女性”苔絲亦屢遭命運的折磨和現實的錘擊。

女性主義批評經典文本《簡·愛》中的女主人公簡,同樣難以完全擺脫男性權威在現實空間中的影響力與控制力。雖說夏洛蒂·勃朗特賦予簡表達自我、展示自己的敘事空間,但是這看似中心化的女性空間話語權建構的背后隱藏著女性在生存空間上強烈的依附感與邊緣感。從孤女到“逆女”,在簡的身體中虔誠與反抗并存、保守與叛逆同在,她的性別意識并不清晰,抗爭之路充滿糾結。從蓋茨海德礙腳礙手的外人到勞渥德的撒謊者,從桑菲爾德躲在窗簾后面的人到芬丁莊園里的愛人,簡一直在努力為自我爭取社交的空間,只是最后卻在被人忽視和遺忘的邊緣空間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愛的幸福。簡贏取空間話語權的途徑其實很單一,那就是不斷地與周圍的人講話、交流,正是通過建構自我的“話癆”身份逐漸使得簡獲取亦真亦幻的認同感和存在感,但這同時表明簡在現實世界里缺乏安全感和話語權,渴望獲得獨立和權力。在主動建構空間話語權的過程中,簡不忘告誡自己“我要是……不在他們的心底贏得一個位置,我是絕不會罷休的”。[8]瑪格麗特·霍曼斯、蘇珊·蘭瑟等女性主義批評家對簡講述自我的毅力與能力大加贊揚,認為她不論從外表還是內心均承載著同時代其它女性所不具備的強烈性別意識與強大的空間精神,因為簡極度渴望進入那原本就不屬于窮人的共同體圈子。這樣的闡釋明顯有著特里·伊格爾頓的影子,伊格爾頓通過將簡定位為維多利亞時代的“新女性”而實現對其性別的模糊化處理。正是這強烈的共同體沖動,才促使簡在面對排擠、逼迫與流浪時不忘對夢想的追求和對美好的想象,單從這一點來講,簡就是自己時代“追夢人”的典范。

三、退守與破滅

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是“家中的天使”,而男性則是家之內外空間的權威和中心,正如羅切斯特在簡·愛的心中像一頭充滿陽剛氣質與強悍氣場的獅子一樣,他代表她的整個世界與希望。這種性別意識根深蒂固,哪怕位高權重的維多利亞女王亦是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地成為那個時代傳統(tǒng)女性的典范,因為即便是對女英雄的贊美與歌頌也是建立在服從父權、夫權的基礎之上。男性需要在外拼搏、養(yǎng)家糊口,以功成名就;女性需要操持家務、養(yǎng)兒育女,以輔助丈夫。所以說,維多利亞時代是屬于男性的時代,更是成就男性的時代。但是,“女性的遷徙確實對于傳統(tǒng)的父權秩序造成了威脅,無論是19世紀的英格蘭婦女走出家門工作,抑或是威爾遜提到的在記錄城市婦女生活時所遇到的困難,都體現了這種威脅”。[9]17傳統(tǒng)意義上的性別空間生態(tài)并非自始至終穩(wěn)定如初,男性長期主宰的背后一直暗藏著女性的騷動,女人們從未完全放棄在邊緣中尋求突圍、在束縛中爭取解放的努力,由男性單一空間共同體主導的現實正在遭遇來自女性的威脅甚至破壞。到了維多利亞時代中晚期,隨著婦女運動帶來的不斷增強的女性覺醒與解放意識,女性走出家門尋求自我身份認同的沖動與需求日趨強烈,而男性逐漸表現出空間上的退守與萎縮。

與尤斯塔西雅對埃頓荒原的厭倦與憎恨相比,克萊姆在荒原體驗到的是促使自己走向美好未來的力量與期許,他打算在這里開創(chuàng)一番大事業(yè),以證明自己從浮華的巴黎回歸到窮鄉(xiāng)僻壤并非錯誤之舉。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迷戀上強勢而又不安分的尤斯塔西雅,克萊姆注定會在建構自我性別空間話語權的努力上敗陣下來,幾乎失明的雙眼也預示著他悲劇性的婚姻和充滿缺陷的男性性格。克萊姆心中理想化的男性空間就這樣被不幸的婚姻一分為二,一半兒充滿男性化的堅決與激情,一半兒充斥去男性化的盲目與克己。從克萊姆的遭遇,我們似乎看到了《簡·愛》中羅切斯特從天堂跌入深淵的厄運,一場由瘋妻點燃的大火瞬間將羅切斯特的世界化為烏有,身受重傷、雙目失明則預示著其男性空間由強到弱的倒置與毀滅。

天生自帶荒原狂野氣質的克萊姆,只愿意生活在埃頓荒原的群山中,而不愿意被淹沒在失去自我的繁華大都市巴黎,因為群山象征著自然的原始生命力和身體的強大本能,它可以讓作為男人的克萊姆永葆激情與戰(zhàn)斗力,恰如尼采眼中的查拉圖斯特拉。正因如此,懷揣夢想與追求的克萊姆才毅然決然地放棄巴黎珠寶店最女子氣的無聊工作,回到荒原做一個“配稱作男人的人”,而不是將“時光虛擲在這種嬌柔氣十足的事情上”[6]211,這時的克萊姆厭惡女性化的生存空間,渾身流溢著獨特的荒原野性。但是,一紙婚姻逐漸抹去了荒原給予克萊姆的氣魄與勇氣,也將荒原由克萊姆心中的“天堂”變?yōu)楝F實空間中的“監(jiān)獄”,兩個性格各異、理想不同的荒原年輕人就這樣被哈代碎片化地置放于一個共時性的戲劇化空間中。克萊姆的經歷告訴我們,空間體驗“無論從其普遍形式還是從其特定內涵上,都與性別緊密聯(lián)系”[9]14,尤斯塔西雅逃離荒原過程中的溺水身亡,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作家對維多利亞時代非主流理想化性別空間想象的嘲諷,任何想要徹底打破傳統(tǒng)性別空間二元對立秩序的做法都將付出相應的代價。

哈代為筆下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設定了特定的存在空間,它像古希臘神話用廟宇安頓諸神一樣,給予他們接近真實生活的地方感與存在感。與克萊姆濃重的“鄉(xiāng)愁”相比,《無名的裘德》中的裘德顯然已經受到城市化和工業(yè)化文明的影響,他想方設法離開幾近“消失”的鄉(xiāng)村,搖身一變成為城市中的工人階級。但是,在城市殘酷的現實面前,看似華麗轉身的背后隱藏著諸多無力與無助。裘德在持續(xù)不斷的空間變換中,有時候甚至連溫飽也成了問題,更不用說進入只有一墻之隔的克里斯特敏斯特大學實現自我偉大的求學夢。裘德的悲劇在于無法準確想象自己所生活的時代空間。用來維護中產階級尊嚴與體面的大學,雖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因為那一道由石頭砌成的圍墻正是富足的中產階級與貧窮的工人階級的空間分界線。從申請大學被拒的那一刻起,裘德的城市悲劇之旅便拉開帷幕,先是游牧般的石匠生活,后是與淑因未婚同居的東躲西藏。在裘德拋棄了鄉(xiāng)村之后,自我也被城市無情地拋棄,邊緣人的定位無法給予他真正屬于自己的空間歸屬感與身份認同感,裘德完全被排除在由傳統(tǒng)宗教文明和新生工業(yè)文明主導的城市共同體之外。作為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鄉(xiāng)村男人,裘德努力進城追夢的行為本身無可厚非,只可惜城市還是無情地給了他沉重一擊,再大的城市也沒有屬于他的一席之地,終使裘德在碎片化的想象差異化的定位中漸失自我的空間存在感與身份認同感。

與裘德像似,《遠大前程》中皮普的生活軌跡與現實體驗再現了典型的維多利亞式空間位移模式。狄更斯精準地捕捉到同時代維多利亞人對空間變換的無限想象與積極追求,通過男主人公皮普從鄉(xiāng)村到都市的橫向空間跨越和從底層到上流的縱向空間跳躍,描繪出近代英國城市化進程的全景圖。原本打算以做鐵匠為人生的奮斗理想,但為了獲取尊貴而優(yōu)雅的埃斯塔娜的芳心,皮普懷揣實現“遠大前程”的夢想奔赴倫敦接受上等人的教育,渴望以“紳士”的上流身份迎娶埃斯塔娜。但是,皮普所追尋的“紳士夢”實際上是自我“對不斷增加的失敗感、無用感和孤立感的一種反應”[9]280,它暗示著男性所面臨的性別空間危機與身份認同焦慮?!凹澥俊币辉~在英國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代表著貴族和騎士階層的空間表征與身份象征,但是維多利亞時代的紳士已經變成一種符號共同體,它不再代表任何階層,它更多地承載著處于沉寂與沒落中的富足之人與優(yōu)雅之士。皮普所追求的紳士夢,只是借助外力實現成功的幻想,也是徒有皮囊的紳士做派,并無多少紳士的德行與內涵,所以直至被絞死皮普也沒能找到空間上的歸屬感和身份上的認同感?!凹澥繅簟钡钠茰绮粌H表明紳士正在成為被廢掉的一代,而且象征男性正在走向跌下神壇的道路,這在皮普性情溫和、膽小怕事的姐夫喬身上同樣獲得印證。

男性作家眼中的維多利亞男人們呈現出悲劇的命運,那么女性作家又是如何呈現她們心中的男人呢?作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經典女作家,喬治·艾略特的文學成就堪稱卓越,為19世紀的英國小說留下異常濃重的一筆。在《織工馬南》中,艾略特成功塑造了被空間控制和擺布的男主人公馬南形象,因無法與自我生活于其中的共同體內部成員建立有效的溝通與相互的信任而一次次選擇逃離。在燈場被好友污蔑偷盜,在小石屋被自己封閉起來,馬南被圍困于來自上帝和自我的雙重監(jiān)視,一次次的空間“逃逸”帶給馬南的只是越發(fā)封閉的空間,他在對共同體的想象中逐漸變?yōu)椤蔼汅w”的存在?!暗乩砜臻g按照不同的方式分類,而這些方式象征著社會地位”。[10]不同的空間對什么樣的事情該在什么樣的地方發(fā)生做出了性別與道德上的雙重判斷,觸犯規(guī)矩、打破約束的任何舉動都會遭受懲罰。無論是在燈場,還是在小石屋,馬南都難以逃脫“監(jiān)獄”般的來自共同體內部的權力規(guī)訓,這樣的經歷因而預示著其在權力共同體重壓下自我男性空間的坍塌和男性權威的弱化。但是,隨著養(yǎng)女艾比的偶然到來和被盜金幣的失而復得,馬南又主動向自己之前選擇背棄的宗教共同體靠近,心中再次燃起對上帝的尊敬之情與虔誠之火,這是馬南在努力嘗試重建男性空間共同體之后的再次退守與返場,終是沒有逃離由教會主導的權力共同體藩籬。

通過空間定義性別,依靠性別體驗空間,對性別空間的共同體想象已經成為文學敘事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與表現手法,這恰好與性別地理學(gendered geography)倡導的觀點相吻合,同時彰顯共同體觀念的強大敘事功能。作為西方文學的源頭性經典人物,《奧德賽》中的奧德修斯通過充滿冒險精神與英雄氣概的空間位移讓其在男性世界中突顯出來,但與日俱增的回家沖動與急切心情同時表明男性權威的背后蘊藏著被威脅和被削弱的危機與焦慮,潛藏著女性試圖流動、反抗和“越獄”的萌芽與跡象。巴鄧-坡威爾認為,文明與城市正在打破西方社會的性別共同體,作家應該轉而去邊疆和蠻荒之地尋找并書寫真正的男子漢,因為城市文明將會帶來不道德、墮落和男人的退化,而維多利亞時代剛好處在一個鄉(xiāng)村沒落與城市突起并存的社會轉型期,不同性別在城鄉(xiāng)二元空間中的位移、轉換和交織就顯得尤為繁雜和敏感。實際上,這一時期的男性和女性均受制于空間上的差異與重構,這些空間經歷很大程度上凸顯出西方社會中真實的性別共同體想象,以及它帶給男人和女人的全新空間體驗,由此很可能造成非此即彼的性別空間格局在未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營構中遇到更大的挑戰(zhàn)甚至解構。

猜你喜歡
維多利亞共同體空間
愛的共同體
維多利亞圣母修道院
現代裝飾(2022年2期)2022-05-23 13:15:06
維多利亞時期的人是如何發(fā)明“短途周邊游”的?
英語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28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空間是什么?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甘肅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體的戰(zhàn)斗
創(chuàng)享空間
維多利亞時代(一)
維多利亞時代(二)
黄浦区| 宁津县| 皋兰县| 花莲市| 南华县| 石城县| 麻阳| 土默特右旗| 澄城县| 金溪县| 中方县| 三台县| 华宁县| 吉木乃县| 阳泉市| 铁岭市| 宁都县| 鄂伦春自治旗| 深圳市| 枝江市| 井研县| 兴国县| 漠河县| 新河县| 邛崃市| 铜陵市| 瓦房店市| 泾阳县| 衢州市| 若尔盖县| 南康市| 丹棱县| 苗栗市| 桐乡市| 定远县| 马山县| 山丹县| 邢台市| 呈贡县| 剑阁县|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