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產生農村留守兒童精神貧困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對應措施:從家庭方面來說要樹立留守兒童父母的責任意識,重視家庭教育;從學校方面來說要加強學校管理,實現(xiàn)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效結合;從社會方面來說要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多方面共同維護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關鍵詞】 農村留守兒童;精神貧困;精神扶貧;家庭教育
一、農村留守兒童精神貧困問題原因
深刻分析造成農村留守兒童精神貧困產生的原因,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造成農村留守兒童精神貧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比較復雜,但總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首要原因。相對于學校教育來說,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留守兒童這個群體的特殊性,他們往往缺乏家庭教育,有很多都是以隔代教育為主。隔代監(jiān)護人往往因為監(jiān)護能力欠缺或監(jiān)護方法不當而使得隔代監(jiān)護效果不佳,過分的溺愛使得孩子養(yǎng)成許多不良習慣,影響留守兒童的道德和人格發(fā)展。再加上有些監(jiān)護人自身文化素質較低、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單一,導致留守兒童性格存在缺陷。
2、學校因素
我國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許多教師對教育工作的認識仍然僅僅停留在知識的灌輸上,缺乏對本地區(qū)留守兒童心理的疏導和教育,缺乏與這些孩子的溝通和交流。有些教師雖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專業(yè)素養(yǎng),但基本上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傳道授業(yè)上,而教書育人中的育人僅僅成為教師們進行教書的手段,同時也忽視了對學生家長的教育,沒有承擔起做留守兒童家長們的思想工作。還有些教師存在很大的功利思想,并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更不要說熱愛自己的學生,對學生的教學也只是照本宣科的“完成任務”式的教學方式,對自身的定位認識不夠準確,在教學和育人工作上存在很大的懈怠。
3、社會因素
受社會市場化潮流的影響,拜金主義、貪圖享樂主義等悄然興起,對于那些長期缺乏家庭教育的留守兒童來說,其道德品質也必然會受到影響。還有一些非正規(guī)的娛樂場所的經營者忽視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向許多未成年孩子其中也包括這些農村留守兒童開放,這些留守的孩子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
另外,農村留守兒童因缺乏關愛而出現(xiàn)的精神貧困問題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在社會各界開展幫扶留守兒童樹立健康心理工作的同時,也出現(xiàn)一些工作流于形式,并且?guī)头龅男问揭策^于物質化,例如許多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往往會在特定節(jié)日給他們買一些學習和生活用品,并沒有深入去跟這些孩子交流溝通,整個監(jiān)察和幫扶工作比較籠統(tǒng)。
4、自身因素
留守兒童出現(xiàn)心理問題除了以上三點提到的因素外,也跟他們自身因素是分不開的。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尚處于青春期甚至更小的年齡段,正處于身心發(fā)育階段,自我控制能力差,人生觀發(fā)展不成熟,再加上沒有學校和家長的監(jiān)督,容易情緒沖動和偏激,更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特別是不良風氣的影響。有些孩子敏感多疑,對身邊人不信任,對于家長,老師和其他人的管教和批評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情緒不穩(wěn)定,成長中的煩惱無處訴說或者不想訴說,使得一些留守兒童自我封閉,不善與人交際,害怕與同輩交往。
二、農村留守兒童精神貧困的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精神貧困的困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解決他們的精神貧困問題,有利于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促進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提出一些對策。
1、改善家庭教養(yǎng)方式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是極其欠缺的。因此,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貧困問題,首先要從家庭入手。
(1)父母應該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促進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可以根據(j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運用恰當?shù)姆绞阶鞅M可能積極的引導,以防使留守兒童心理上增加壓力,長期以來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傾向。要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品德,注重孩子對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及時糾正他們錯誤的思想偏差和行為偏差,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
(2)要注重家庭文明建設,“家教,家風,家訓”都是在家庭文化建設中應該注意的內容,一個良好的家庭文化,可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因此,作為留守兒童的父母更應該注重家庭文化建設,注意構建和諧的夫妻關系、鄰里關系等,形成良好的家風和家庭美德;其次,家長還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力量,身教勝于言傳,要以身作則,以身傳教,讓優(yōu)秀家庭文化促進留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
2、開展新型的學校教育
(1)加強學校管理。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在相當長時期內都會存在的現(xiàn)象,在很多經濟欠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這些留守孩子的父母并不能陪伴在他們的身邊。解決留守兒童精神貧困的直接途徑還要利用農村學?,F(xiàn)有的教育資源,學校要加強管理,加強學校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可以引進或培養(yǎng)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幫助留守兒童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同時,還要注意校風、校紀建設,給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2)實行家?;幽J?。家庭和學校是關系到孩子受教育的兩大關鍵方面,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貧困問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配合。因此學校單憑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要加強與這些留守兒童的家長的溝通,教育孩子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讓孩子家長具備參與學校教育的意識,注意定期向學校反饋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情況,雙方共同監(jiān)督留守兒童的成長,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
3、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1)創(chuàng)新對留守兒童的關懷服務模式。從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保護、監(jiān)督、幫扶等方面入手,創(chuàng)新對留守兒童的關懷服務模式,把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大力量結合起來,共同監(jiān)督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以家庭為基礎,做好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關愛,用親情浸透孩子的成長;以學校為保障,盡可能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位的不足;以社會為依托,呼吁更多的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yè)方法來幫助農村留守兒童解決精神貧困問題,鼓勵社會各界從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人生安全等方面全方位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幫助,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2)建設健康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要積極營造有利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呼吁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文化,傳播正能量,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全社會的文化氛圍。同時本地區(qū)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農村周圍特別是靠近校園地方的不良娛樂場所的整治,公安等相關部門要定期到留守兒童所在學校周圍進行走訪排查。加強對農村和學校周邊網(wǎng)絡文化環(huán)境的監(jiān)管,從外部環(huán)境盡可能避免留守的孩子遭到不良信息的侵蝕。
三、結語
農村留守兒童是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時代性和階段性問題,對留守兒童的精神扶貧和物質扶貧一樣,都是落實“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關注留守兒童,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是全社會都要面臨的問題。當然,要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完成對他們的精神幫扶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也不是一兩個政府部門就能解決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投入到關心和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的行動中來,在生活上、情感上給予他們各種形式的幫助,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相信在各種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會大大改善。同時農村留守兒童精神貧困問題的解決也有利于新農村建設,貫徹協(xié)調發(fā)展理念,促進新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吳婧儀.回遷社區(qū)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16.
[2] 許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介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3] 商桀.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成長問題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5.
[4] 雷盛剛.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高翔翔(1995—)女,山西晉城人,太原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與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