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福
昭化區(qū)委常委、常務副區(qū)長劉強向作者介紹鮑三娘墓
2019年6月1日,在距離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國慶只有4個月的日子,筆者走進四川北邊的一座著名古城——昭化,進行了一次近距離的親密接觸,去撫今追昔,以啟來者。
在昭化東門入城處有座牌坊,正中上方鐫刻“葭萌”二字。牌坊右柱鐫“巴蜀第一縣”,左柱鐫“蜀國第二都”。帶領我們參觀的中共廣元昭化區(qū)委常委、副區(qū)長劉強先生說,這是全國文物學會會長、著名中國古建筑學家羅哲文先生考察昭化后給昭化城的定位,牌坊是2007年恢復重建的。
筆者帶著“葭萌”“第一縣”“第二都”這些關鍵詞,興致勃勃地進入昭化城,去探尋它的前世今生,以及負載在它身上的歷史傳奇、文化精神。
葭萌是昭化的乳名,迄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早在先秦時期,四川境內有蜀巴兩國。蜀國在成都平原,巴國在四川東部。春秋時,巴國在東邊與楚國相爭,遭受巨大挫折,于是向西南發(fā)展與蜀國爭領地,結下世仇。據說公元前400年左右,蜀王開明九世(叢帝)在遷都成都后的第二年,便征服了漢中一帶的巴人支系苴人,“封其弟葭萌于漢中,號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保ā度A陽國志·蜀志》)葭萌邑故址在今昭化城外白龍江與嘉陵江交匯處的土基壩,叫“吐費城”,其地位僅次于成都,故稱“蜀國第二都”。蜀王在這里建城是因為此處自古是兵家必爭戰(zhàn)略要地?!墩鸦h志》云:“昭邑北枕秦隴,西憑劍閣,全蜀咽喉,川北鎖鑰?!薄翱h城四面皆山,三面臨水……信乎彈丸之城而有金湯之固?!边@里是出入川水陸兩道的必經之地。水路有長江上游嘉陵江通此,連接由陜、甘流來的白龍江、清江河。昭化東門桔柏渡就是古航道關中入蜀的要津,歷史上發(fā)生過多次爭奪戰(zhàn)。陸路有金牛古道,是兩千多年巴蜀往中原的主要通道。它南起成都,經昭化、廣元而穿秦嶺,出斜谷,直達八百里秦川,全長600公里。從昭化出川的100多公里最為奇險:山重水復,棧道相連,溝壑縱橫,蜿蜒崎嶇……北方諸侯進犯四川,只有占領這東西貫通、水陸交匯的戰(zhàn)略要地,才算踏上征服巴蜀的通途。因葭萌地理位置對國家安全的至關重要,蜀王才派親弟弟去駐守。誰知苴侯卻與世仇巴國修好。蜀王震怒,將發(fā)兵征討,苴侯與巴國求救于秦。秦大夫司馬錯向早就野心勃勃的秦惠文王獻計曰:“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保☉?zhàn)國策·秦策一)。秦王依其計,于公元前316年派張儀、司馬錯帶領秦軍水陸兩路南下進逼葭萌。蜀王開明十二世在吐費城背水而戰(zhàn),兵敗,被追殺身亡。秦國從出兵到呑并巴蜀只用了十個月。巴蜀大地于是成了秦統(tǒng)一六國戰(zhàn)爭的大后方,是滅楚的有力跳板。
公元前311年,即秦國滅蜀后的第五年,秦于此以葭萌名設縣,成為秦在蜀地興郡縣制、首批建縣(同期還有成都、郫縣、臨邛等縣)的地區(qū)之一,故稱“巴蜀第一縣”。其連續(xù)建縣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對巴蜀形勝之地、富庶之土的看重,也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幾百年后的諸葛亮看清了這步棋,他在《隆中對》中向劉備建議:先取荊州為家,后取益州建基業(yè),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因為“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劉備從其計,遂取荊州,據葭萌,奪益州,終在成都成帝業(yè),順利走完了他的五步棋子。
劉備從公元211年入蜀來到葭萌建立第一個戰(zhàn)略據點,到公元221年在成都建立蜀漢王國,只用了10年時間,就登基作了皇帝。此時此刻他沒有忘記其發(fā)跡的根據地葭萌,親自從當時流行吉祥語“漢祚永壽”取首尾二字,將葭萌縣改為漢壽縣,希望能開創(chuàng)穩(wěn)固的漢室江山,表達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壽的美好愿望,故有“蜀漢興,葭萌起”之說??上駶h王朝卻是個短命王朝,只維持了42年,江山就改姓魏。公元265年司馬炎通過“禪讓”形式又奪取了魏國政權,建立了西晉,在四川設47縣。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將漢壽縣更名為“晉壽縣”,也是希望西晉王朝萬壽無疆,江山永固。只可惜又是事與愿違:西晉政權只維持了52年,便被匈奴族劉曜攻破長安(公元316年)。瑯玡王司馬睿被迫移都建業(yè)(今南京),西晉遂成東晉(公元317年)。爾后的幾百年間,隨著朝代更迭,晉壽幾經更名,終至宋太祖趙匡胤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定名為昭化,意為“昭示皇恩,以化萬民”。據說是因宋軍將領王全斌破葭萌攻成都,一路燒殺搶掠引起百姓公憤,太祖遂取此名來安撫人心。自此以后,不管城鎮(zhèn)建制如何變化,昭化縣名始終依舊?,F(xiàn)昭化古城為廣元昭化區(qū)轄的一個鎮(zhèn),稱昭化鎮(zhèn)。
一座城市的歷史,自有史書記載;一座城市的特色,則更多地體現(xiàn)在這座城市的建筑、古跡、名勝、老街、舊巷及故居上。
昭化古城入口,還有另一座牌坊。它建于清代,其上鐫聯(lián),右是“蜀道三國重鎮(zhèn)”,左是“天下第一太極”。這便點明了昭化城的坐落方位和時代屬性。
從高處望,昭化古城建造在嘉陵江、白龍江的匯合口上,城周邊的山被嘉陵江分割,形成一幅天然太極圖。城市就建在太極圖陽極的魚眼上,可謂“太極天成”。在和平時期,一座城市的建筑,除了它本身的實用功能外,還具有文化和藝術價值。所以哲學家把建筑比喻為一首“哲理的詩”,史學家把建筑稱為“石頭的書”,音樂家把建筑當作“凝固的樂章”??稍谶@里——兩千多年前的蜀國邊城昭化,因是軍事重鎮(zhèn),人們建城的審美情趣,更多考慮的是實用功能,即如何有效防御敵人的進攻,做到進退有據,保全自己。昭化城總體是軍事防御布局,一反古代城建的方形規(guī)制、棋盤格局、東西對稱,而是在三面臨水、四面環(huán)山里依山傍水,順河灣走勢而建。地形與城市天人合一。四道城墻(現(xiàn)存三道)不是順四方形街道對稱設置,而是錯位建造,呈葫蘆狀。街巷布局縱橫交錯,連接處不是十字交叉,直線相通,而是丁字形銜接,轉來折去,極富迷惑性,讓外來者不辨西東,有利于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