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
2018年3月27日,楊友紅名師工作室承辦了“蘇瓊兩省古詩詞教學研討會”。筆者執(zhí)教了一堂以《游山西村》為例的詩詞教學觀摩課。下面是筆者對古詩詞教學主題教研的實踐與思考。
一、音韻、聲律:古詩詞教學主題教研的切入點
初中六冊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古詩文多達121篇(章),其中古詩詞84篇,占古詩文總數的69.4%;而講究平仄格律的格律詩(近體詩)有44首,占古詩詞總數的52.4%?;诟衤稍娫诮y(tǒng)編語文教材詩詞中所占的比重,《游山西村》這類律詩教學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對于帶動整體詩詞教學,有著引領性、示范性的作用。
以格律詩為代表的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如何呢?為了解基本學情,在主題教研活動之前,工作室對南京市某學校初一、初二年級1783名學生開展一次問卷調查。統(tǒng)計數據表明,學生學習、誦讀古詩詞的積極性不高,僅有15%的學生喜歡古詩詞。略知格律詩的學生占46%,不了解格律詩的學生占34.7%,而98.6%的學生不知道粘對是律詩平仄規(guī)則的一部分,不明白古詩詞格律與感情的關聯(lián)。
學生學習古詩詞興趣不高、格律素養(yǎng)淺薄,與詩詞教學現(xiàn)狀有一定的關聯(lián)。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8.7%的學生反映,自己的老師在教授古詩詞時,慣常采用“介紹作者背景—聆聽視頻朗讀—疏通內容大意—分析思想感情”的模式;75.4%的學生反映老師會以考點為中心對詩詞進行語言講解、知性分析;對于課外古詩詞,96%的學生把準確默寫作為唯一目標。古詩詞學習陷入了機械的應試泥淖。正因為如此,學生很難獲得古詩詞學習的樂趣和價值。古詩詞教學路在何方?在統(tǒng)編教材全面使用的當下,這個問題顯得尤為迫切。
教無定法,體有定式。王榮生先生認為,依據體式來閱讀,是閱讀的通則;依據文本體式來解讀課文,來把握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則。古詩詞教學該依何種體式而教呢?《尚書·虞書·舜典》這樣描述詩詞創(chuàng)作的過程:“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笨梢?,“樂以詩為本,詩以聲為用”。詩人創(chuàng)作,擅長“隨情押韻”(如杜甫、陸游);讀者誦讀,追求“聲情相諧”(如唐調吟誦)。因而古代詩詞是“聲義同源”的,古詩詞教學不僅要顧及誦讀吟哦中旋律的徐疾、韻腳的應和、平仄的抑揚、音步的靈動等,更需顧及意象物狀、人情理趣等。
基于此,在古詩詞教學研討會籌備階段的座談會上, “基于音韻,依體教詩”被確定為古詩詞主題教研的主題。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憑詩詞的體式學詩詞。在某種意義上,這次主題教研展示了返本開新、化舊為新的探索姿態(tài)。
二、放樣、觀察:古詩詞教學主題教研的起跑線
1.放樣課例:《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格律精嚴,章法獨特,富有畫面美、情感美、意蘊美。在放樣課堂上,賞讀重心落在音韻格律和意味哲理方面,適合用誦讀教學法來導讀。
話題一:誦讀,感受音韻美。
首先,筆者讓學生自由朗讀沒有句讀、繁體字豎排版的《游山西村》,從而發(fā)現(xiàn)律詩七言八句四聯(lián)的呈現(xiàn)形式,感受視覺上的建筑美、聽覺上的整飭美。接著,筆者再引導學生依據“仄起平收式”的譜式誦讀,發(fā)現(xiàn)平仄交錯、粘對相續(xù)的音韻組合規(guī)律。男生讀奇數句、女生讀偶數句,體會律詩抑揚頓挫的起伏感。隨后,筆者請學生根據音步劃分讀出律詩節(jié)奏感,學生進而發(fā)現(xiàn)所有句子只有2212和2221兩種程式,讀起來整齊中富有變化,流轉如珠。
話題二:品讀,感悟意蘊美。
筆者先引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進而品味各聯(lián)的意趣美;接著讓學生抓住重音朗讀,聲情并茂地讀出流動的情感美;然后再讓學生拖長韻腳朗讀,讀出“閑”的況味。最后,筆者簡單介紹詩人四落三起的人生路,讓學生感悟頷聯(lián)蘊含的世間萬物跌宕消長的理趣。
2.觀察評價:基于學情的視角。
工作室成員依據兩張觀察量表,從“學生應答”(包括各種形式的朗讀)角度對學生的主體性情況進行隨堂觀察,以便評教、評學?!霸娫~教學主題教研學生應答數量表”旨在用一系列具體數據進行定量研究,“詩詞教學主題教研學生應答質量表”指向定性研究,分析學生的應答水平,從而科學地評價學生詩詞學習的效度。
“詩詞教學主題教研學生應答數量表”的現(xiàn)場記錄采用調查法,收集學生個體課堂應答的各種數據,并作出分析與評價。分析得出:本堂課接近一半的學生參與到個體應答活動中,覆蓋率、頻率較高。這表明基于律詩音韻的專業(yè)化朗讀指導,激發(fā)了學生品讀詩詞的興趣與熱情。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還有不少學生未參與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對于過于專業(yè)的音韻學知識,學生會有不同程度的抗拒。
“詩詞教學主題教研學生應答質量表”現(xiàn)場記錄基本采用定性記錄,現(xiàn)場觀察多為宏觀描述。從應答層級方面觀察,“課堂話題一”主要有了解性應答(音韻知識)和體驗性應答(朗讀、感受效果),“課堂話題二”主要有體驗性應答、概括性應答(意趣美)、分析性應答(情感美)等6種。但在活動中,沒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學生習慣于接受性學習;課上音韻學知識的連環(huán)介入是“教詩歌”,而不是“用詩歌教”。
古詩詞主題教研中的課前調查、課堂放樣和隨堂觀察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學定教”為起點,“依體施教”為焦點,“以教促學”為落點,最終達到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種主體行為都能得以改進與優(yōu)化。
三、思行并進:古詩詞教學主題教研的收獲面
此次的古詩詞主題教研活動,給筆者帶來了一些啟示:
循序漸進,沉潛含玩,是古詩詞教學的必然路徑。文本解讀、主題教學如剝春筍,由外至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漸入佳境。《游山西村》的教學也是如此:入物境誦讀,玩味游趣;入情境誦讀,玩味情趣;入心境誦讀,玩賞畫趣;入意境誦讀,玩味旨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詩中緊要處下足細讀的功夫,從無疑到生疑。如詩人為何用“柳暗花明”而不是“柳綠花紅”。
依體而教,整體感悟,是古詩詞教學的應然命脈。格律體式是詩詞內蘊的體式,不可僅靠感性去分析。教學實踐要整體推行,從音韻、格律入手,向意象、意境、意蘊開掘,綜合運用感性的、知性的、理性的分析手段,才有可能登堂入室,讀出古詩詞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體式是打開文本內涵大門的密碼,是解讀文本、引導教學的抓手。憑借“曉聲知韻”的誦讀,綜合感受古詩詞特有的美學意味,最終透視“詩眼”,抵達“文心”。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