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
如果孩子最近總是說累,不像平時那樣開心地笑,容易發(fā)脾氣,食欲下降,沒到睡覺時間就上床躺著,過分拖延……有時,孩子說不出有什么具體的煩惱,沒闖禍沒打架,也沒被老師批評,那么,他也可能只是最近一段感受到了比較大的壓力。
小學生的壓力可能來自哪里?
每天做功課的時間太多,大腦一直處于緊繃狀態(tài);所學內容難度大,時常遇到困難,感覺很難應對;每天學習和生活任務單調重復,缺乏變化和趣味;在學校里,老師有意無意制造出壓力大的氛圍,比如,老師總在給全班學生訓話,關于紀律和學習。有的老師習慣了把接下來何時要大考、統(tǒng)考這些掛在嘴上,每天都說,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就可能帶來很大壓力;在家里,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要求高、時刻監(jiān)控,比如:永遠在孩子耳邊嘮叨,在孩子寫作業(yè)時總是厲聲訓斥;小學高年級學生和中學生,還可能在同學間感受到比較大的壓力,比如,同學比自己學習好、物質條件優(yōu)越、見識廣、節(jié)奏快等等;孩子閱讀的書、看的電影、所學的內容、聽到大人談論的話題,超出他年齡所能理解的程度太多,這也可能對他構成壓力;家人間關系不和諧,家里爭吵不斷,這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家長自己壓力大、長期處于焦慮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也會影響孩子;孩子身體狀態(tài)不佳,對正常的事情也會感到是負擔,一天下來就很容易疲憊、有壓力……所以,如果您感到孩子最近壓力大,可以從這些方面去查找、反思,然后改善。
究竟該怎樣看待孩子所面對的壓力?
第一點:我們要理解,孩子正在成長中,他的大腦神經發(fā)育尚在進行,這時他們的大腦協調處理壓力的能力有限。在這個年齡段,如果外界壓力過大,比較容易引起孩子產生一些身心健康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因家長過于嚴厲的管教,或家庭氛圍不和諧,而出現抽動癥的表現。所以,我們應盡量避免讓孩子:1. 長期生活在慢性壓力之下;2. 有過于強烈的壓力體驗,比如經歷大的創(chuàng)傷性事件(一旦有類似事件,家長要及時給孩子做心理疏導,必要時尋求專業(yè)幫助)。
第二點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到適度的壓力,這對一個人未來的心理健康是有益處的。就是說,我們不要追求零壓力的成長環(huán)境,那既不現實,也不利于健康發(fā)育。研究發(fā)現,童年時期感受到的適度壓力,可以創(chuàng)造更具抗壓性的人類大腦。我們所有人在一生中,都免不了會經歷到各種壓力大的體驗,我們的大腦在進化中,就發(fā)展出了適應壓力的自然功能,如果在成長的早期故意屏蔽掉生活中的各種負面體驗,大腦就錯過正常發(fā)育、發(fā)展出這些能力的機會。
第三點是:最新的關于壓力的研究發(fā)現,人們如何看待、面對壓力,這才是關鍵。學會積極地面對壓力,會幫我們把壓力變成助力。所以,除了第二條里所說,給孩子保留正常發(fā)展的機會,我們還應帶領孩子在體驗壓力的過程中,教他如何管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