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南
摘要:教育,旨在服務人的成長,而成長即是自然生成、自主建構、自在發(fā)展的過程。“成長”課程作為對變革現(xiàn)實教育的積極探索,著力于通過完善奠基性成長課程,夯實學生整體“成長”的文化根基;重建拓展性成長課程,培育學生個體“成長”的學科優(yōu)勢;建構綜合性成長課程,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成長”的實踐空間,為學生人格的完整形成營造一個富有生機的“綠園”。
關鍵詞:成長課程;自主建構;自在發(fā)展;自然生成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10A-0048-04
宜興市環(huán)科園實驗小學,地處國家級環(huán)??萍脊I(yè)園區(qū),學校汲取地域文化滋養(yǎng),秉承園區(qū)“回歸自然、感受純凈、健康生活”的發(fā)展宗旨,將綠色發(fā)展理念滲透到學校教育之中,用以引領學校發(fā)展和課程建設,致力于營造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呼吸、讓每一個孩子茁壯成長的自然綠洲。近年來,環(huán)科園實驗小學以環(huán)科園園區(qū)環(huán)??萍嘉幕鳛槲幕偷赜蛸Y源依托,開發(fā)和構建了富有特色的“成長”課程。以下簡要陳述我們的思考和實踐:
一、解讀成長:厘定教育的真實意義
對于人的成長,以社會學理論理解,就是:個體意義上的人,在其所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習得群體共有的知識、經驗、思維與行為方式等,進而融入、立足、活動于社會之中的社會化過程,在此同時,也交織著個體形成自身特質的個性化過程。對于教育,孫喜亭曾說過,“教育是對人的發(fā)展的干預。”那么,如何認識人的成長,教育又該如何積極干預成長?
(一)成長,是自然生成的過程
廣袤自然,蕓蕓眾生,都在成長之中;人,是蕓蕓眾生中唯一“會思考的蘆葦”。人植根于自然卻能超越自然,出生時無比脆弱卻能在生長中走向強大。然而,無論是處于低等臺階上的植物、動物,還是處于高等臺階上的人類,所有生命都首先屬于自然,屬于生物形態(tài)的存在。任何生命的成長,首先都得“行走”在大自然所設定的軌道上。利用大自然賦予的“前經驗”力量實現(xiàn)生物意義上的成長,然后方能去追求社會文化意義上的成長。社會文化意義上的成長依然需要借助和外化大自然賦予的“超生物”潛質去獲得“后經驗”方能實現(xiàn)。無疑,相比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體,人是大自然的寵兒。大自然不但賦予人一定的“前經驗”,還特別賦予人“超生物”潛質,使人可以在后天獲得超越其他任何生命、達到生命高端境界的“后經驗”。在這樣理解人以及人的成長時,我們可以為自身比他種生命的“得寵”和優(yōu)越感到自豪,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人的“后經驗”獲得進程是否能夠順利展開,人的“超生物”優(yōu)越性能否得到積極彰顯,依然取決于大自然賦予的“潛質”水平,以及開發(fā)這種潛質時對內隱自然規(guī)則的遵循程度。換言之,人的成長,從根本上說,是遵循大自然賦予的生命規(guī)則實現(xiàn)內自然生成的過程;教育對人的成長的干預,其意義在于探尋、發(fā)現(xiàn)人的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并以嚴格遵循這種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行為,去開掘人的天賦潛質,使之以最佳狀態(tài)獲得最佳水平的“后經驗”。
(二)成長,是自主建構的過程
我們知道,自有人類誕生開始,世界中的萬事萬物便有了主客體兩種范疇,主體即是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自身,客體即是人類之外的一切其他事物。人類所以堪稱世界主體,而其他包括同是生命存在的任何事物卻不能享此殊譽,是因為后者僅僅能按自己的尺度直觀世界,而人能既按自己的尺度理解和建構世界,又能按世界的尺度認識和建構自我。這里,無論是按自己的尺度理解和建構世界還是按世界的尺度認識和建構自我,從中發(fā)揮決定作用的,始終是人內隱于自己生命結構中的主體性,亦即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是人的主體性中富有源泉性和生成性意義的最根本特質,就是“自己主宰自己”的特質,包括主宰自己的內在意愿和外部行動。意愿和行動融為一體,構成自主的生命過程。成長,是人的生命過程的另一種表述方式,具有主體性的任一生命個體,成長必定是在內在意愿驅動之下以自己直接掌控的外部行動去實現(xiàn)的,任何外部力量都絕無可能替代人的成長,也絕無可能通過強迫方式使人獲得更好的成長。作為成長的自主建構,其機理是:主體以自身已有經驗圖式,去知覺當下面臨的事物或課題,通過認知活動的同化和順應過程,做出自己的解釋或形成相應的策略,從而完善或改變原有經驗圖式。教育對人的成長的干預,在于察知學生原有經驗儲備,并據(jù)此提供可與學生現(xiàn)有認知水平達成最佳對接的新知學習“切入點”和“突破口”。
(三)成長,是自在發(fā)展的過程
人的成長“主線”是認識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然而,假如我們認定人的成長僅僅是在認識活動的“巷道”內實現(xiàn),人的生命活動僅需局限在認識領域內,那就大錯特錯了。假如這樣,那么,教育提供給學生的認識內容、課題難度等即使再適恰、與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即使再吻合,對于學生與生俱來的多元生命需求而言,依然是枯燥的,乏味的;在這樣狹窄的“巷道”中投入認識活動,身心是拘謹?shù)?,無法充分舒展的。因而,其認知運作看似順暢,其實很難進入高度沉潛而又高度活躍的最佳狀態(tài)。據(jù)此,我們認為人的成長絕不只是以智力因素為“主角”,以單純認知活動為主線的知識圖式建構過程,而是兼容興趣、情感、價值觀、審美旨趣、生活態(tài)度、處世能力等多種素質、涵養(yǎng)生成的過程。而這多種素質的涵養(yǎng)生成,有賴于人在其人生歷程中對繽紛多彩社會生活的熱切關注和熱忱參與,有賴于人借由繽紛多彩的社會生活讓自己舒筋展骨,自由馳騁。教育不能為學生提供原生態(tài)的社會環(huán)境,但教育應該以自己得天獨厚的學術優(yōu)勢和體制“特權”,在培植學生認知能力的過程中,營造出可讓學生身心充分舒展、知情意行全面活躍、協(xié)同參與的課程生活,使學生于自在之中獲得真正的自主,于認知建構之時同時建構完整的人生經驗和完整的個體人格。由此,教育對人的成長的干預,在于創(chuàng)設開闊且又寬松的課程生活,讓人得以于自在之中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充分發(fā)展。
二、促進成長:課程建設的行動探索
以上文對成長教育的理解,來觀照當下學校教育的現(xiàn)實,我們有不難發(fā)現(xiàn)當下的學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業(yè)至尊、知識至上、負荷至重的教學狀況,從根本上違背了生命自然生成、自主建構、自在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影響了學生人格的整體培育、能力的同步提高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為積極改變這種有悖生命發(fā)展本性的教育,我們開始了“成長”課程建設的實踐探索。這一實踐探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完善奠基性成長課程,夯實學生整體“成長”的文化根基
探索成長課程,我們首先是確保國家課程的根基地位,嚴格依照課程綱要和教學計劃,致力于提升學科教學品質,進而為學生成長整體夯實奠定文化根基。主要實踐有兩個方面:
1.建構“成長”課堂的結構形態(tài)
此項探索,旨在遵循兒童認知心理活動規(guī)律,精心構建邏輯嚴謹?shù)恼n堂結構,最大限度地對接學生既有經驗,吻合學生思維特質,使之在清晰的流程和順暢的思路導引下,有效展開學習過程。整個課堂流程為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自我認知→自覺建構→自主實踐→自由創(chuàng)造。每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與相關效能要點如下:
(1)自我認知,旨在激活學生新課學習的情緒力量,喚醒其已有經驗。主要由教者通過設置沖突和提示回憶,誘發(fā)學生興趣,激起學生好奇,引導學生在內省生活儲備中調動先前經驗,重溫舊有知識,進而發(fā)現(xiàn)潛藏于舊知土壤中的生長因素,催生良好的準備狀態(tài)。
(2)自覺建構,旨在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知識探究,形成其新生經驗。主要由教者通過問題啟發(fā)和情境呈現(xiàn),引領學生探究,促成學生發(fā)現(xiàn),幫助學生在心智運行中感知當下情境,揣摩知識意義,進而獲取蘊含于知識現(xiàn)象中的知識本質,形成新知的基礎建構。
(3)自主實踐,旨在指點學生付諸實際的知識運用,訓練其實踐能力。主要由教者通過實景營造和條件創(chuàng)設,指導學生操作,點撥學生糾錯,啟發(fā)學生在身體動作中外化知識本質,印證知識真?zhèn)?,進而生成承載于靜態(tài)知識中的動態(tài)方式,實現(xiàn)新知的完整建構。
(4)自由創(chuàng)造,旨在拓展學生知識建構的多元空間,開發(fā)其創(chuàng)造潛能。主要由教者通過同題異解和一題多解,啟發(fā)學生求異,鼓動學生創(chuàng)新,激勵學生在不變原理中發(fā)現(xiàn)“萬變”方式,感受知識魅力,進而體驗孕育于有限知識中的無限風景,盡享創(chuàng)造的巨大樂趣。
2.創(chuàng)新“成長”課堂的教學方法
此項探索,旨在根據(jù)兒童情意心理活動特點,靈活運用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使之在濃烈的興趣和高漲的熱情推動下,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這些教學方法的基本方面及運用要點如下:(1)在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面,追求審美性,即向學生呈現(xiàn)教學內容時,努力使其具有相應知覺美感(如視覺美感、聽覺美感等),讓學生在良好的感官愉悅中,生發(fā)學習興趣;(2)在教學語言表達上,注重感染性,即跟學生進行對話交流時,努力做到態(tài)度親和,能貼近學生,言說誠懇,能感召學生,措辭富有魅力,能喚起學生交流欲望;(3)在學習方式設計上,強調靈活性,即根據(jù)學習內容知識形態(tài)的不同,指導學生運用最為適恰的方式去學習相應知識,擯棄單調刻板、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4)在學習狀況評價上,堅持激勵性,即無論對學習過程表現(xiàn)還是對學習結果表達,無論是對學習出色者還是對學習不佳者,都要努力以欣賞贊揚之眼、信賴期待之情去對待,運用多種正面評價手段,去肯定優(yōu)點,去呵護自尊,去激發(fā)潛能,去鼓勵點點滴滴的進步。
(二)重建拓展性成長課程,培育學生個體“成長”的學科優(yōu)勢
長期以來,從師資力量、教育設施設備、教學的時間資源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以確保國家課程不折不扣的實施,這已經成為每個學校、每位校長和所有教師根本的指導思想和自覺的行為習慣。因此國家課程除了在學科均衡性和教學精當性上存在缺陷之外,在基本要求的達標和基本質量的實現(xiàn)上不會出現(xiàn)全局性失誤。但是,正如我們并不諱言的那樣,長期以來“知識至上”的教學缺陷,已經導致了學生知識掌握的窄化和碎片化,改變這種狀況的積極做法,除了上文所說的完善國家課程實施的課堂結構形態(tài)、優(yōu)化國家課程實施的課堂教學方法,還必須開辟一種得以發(fā)掘學生學科優(yōu)勢、促進每個學生個體最佳成長的課程領域,這就是我們要重建的拓展性成長課程。
拓展性成長課程以了解不同學生的優(yōu)勢智慧和學科興趣為前提,以尊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需求為原則,開發(fā)不同學生的不同優(yōu)勢智慧,發(fā)展不同學生的特長。拓展性成長課程,主要有四類:
1.語言人文類拓展課程。此類課程以語文和英語為學科基礎,設置語文擴展讀寫和英語繪本會話兩門學科。語文擴展讀寫,以單元讀寫主題為主要依據(jù),開發(fā)閱讀拓展課程,滲透微型練筆。英語繪本讀寫,以單元詞匯句型為主要依據(jù),開發(fā)繪本會話課程,開展讀說活動。
2.探究應用類拓展課程。此類課程以數(shù)學和科學為學科基礎,設置數(shù)學應用探究和科學實踐探究兩門學科。數(shù)學應用探究,以思考操作習題為主要依據(jù),開發(fā)應用探究課程,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茖W實踐探究,以實驗制作為主要內容,開發(fā)實踐探究課程,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
3.藝術表現(xiàn)類拓展課程。此類課程以美術和音樂為學科基礎,設置繪畫書法和器樂演唱兩大門類多個學科。繪畫與書法,從美術教材中提煉相關的繪畫和書法元素,按照兩個板塊,分設若干學科。器樂和演唱,從音樂教材中提煉相關的演奏和演唱元素,按照兩個板塊,分設若干學科。
4.運動健身類拓展課程。此類課程以體育和衛(wèi)生相關課標和教材為學科依據(jù),以國家相關條例和測試指標為目標訴求,按照運動和健康兩個板塊,分別設置若干學科,且分別以體能、技能訓練和常識、案例教學為主要方式,開展相應的拓展活動,借以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和健康水平。
(三)建構綜合性成長課程,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成長”的實踐空間
在奠基性成長課程中,學生重在學好體現(xiàn)國家意志及世界與民族文化核心精神的基礎知識,整體、系統(tǒng)地形成走向立足社會的公共知識體系。在拓展性成長課程中,學生重在學好與國家課程緊密關聯(lián)且又符合自身愛好的課外知識,在比較廣闊的背景上和相對自由的空間中,對國家課程中學到的東西形成視角與深度各不相同的個人理解和個性經驗。相比前兩者,綜合性成長課程旨在組織和引導學生將兩類課程中通過各門學科的課內學習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和通過其課外拓展所學得的個人經驗,“投放”到自然環(huán)境的生存歷練和社會生活的綜合實踐中去,為其由“學校人”向著“社會人”的轉化和發(fā)展創(chuàng)設“仿真”的實踐條件和實踐機會。
對于綜合性成長課程,我們主要依托得天獨厚的地域資源,采用項目開發(fā)形式,圍繞三大主題展開探索實施,建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實踐運作體系。
1.依托宜興山水秀美的自然資源,以野營考察為基本方式,開發(fā)以生態(tài)倫理與審美創(chuàng)造為主題的綜合實踐項目。做法是:每學年春秋兩季,分別組織游覽活動,根據(jù)年段不同,確定不同景點,周密制定活動計劃,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將觀賞風景、錘煉意志、運用知識、研究生態(tài)等不同學習元素有機融合,讓學生在這樣的項目實踐中提高以生態(tài)精神和審美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
2.依托宜興名流輩出的人文資源,以調查訪問為基本方式,開發(fā)以讀懂名人與勵志爭先為主題的綜合實踐項目。做法是:每學期規(guī)劃一次,有序展開查訪活動,根據(jù)時代劃分,選擇不同名人,確定不同查訪重點,設計恰當活動形式,如了解生平、整理業(yè)績、感悟精神、走向行動等,讓學生在這樣的項目實踐中增強以奮發(fā)向上和矢志進取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
3.依托宜興品類眾多的物產資源,以參觀學習為基本方式,開發(fā)以弘揚傳統(tǒng)與傳承文化為主題的綜合實踐項目。做法是:每學期組織一次見習活動,根據(jù)宜興特產品種,走進不同鄉(xiāng)鎮(zhèn),進行現(xiàn)場觀摩操作,采取靈活多樣方式,將認識藝人、咨詢工藝、觀摩操作、知曉要領等不同實踐形式相互關聯(lián),讓學生在這樣的項目實踐中形成以感悟文化和學會創(chuàng)造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
三大主題中的每個子專題,每個子專題的每一次活動,都周密制作方案,將活動目的、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校內組織成員、校外協(xié)作人員等,都落實到位,使項目實踐活動精心有意、井然有序、生動有趣、扎實有效,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以真正提升綜合素養(yǎng),真正向著完整的“社會人”邁出可喜的步伐。
責任編輯:顏瑩
Rational Reflection 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Growing” Curriculum
SHEN Yanan
(Yixing Keyu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Yixing 214205,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aims to serve humans growth and growth is a process of natural generation, autonomous construction and free development. “Growing” curriculum, as an active exploration of innovating realistic education, tries to improve the basic growing curriculum to form cultural foundation stones for students growth as a whole. Meanwhile, teachers should reconstruct expansive growing curriculum to foster the disciplinary advantages of students individual growth. Besides, teachers should construct comprehensive growing curriculum to create the practical space for students autonomous growth so that we can forge a lively and vigorous green park for students formation of their complete personality.
Key words: growing curriculum; autonomous construction; free development; natural 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