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強
在學習的道路上,“出錯”是每一位學生都要經(jīng)歷的過程,面對錯誤,教師首先應轉變自身思路,盡量不要苛責學生,而是合理利用錯誤來進一步開展教學,讓學生既具備抗挫折的心理素質,又具備改正錯誤的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允許學生出現(xiàn)錯誤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在課前會要求學生進行預習自學,隨后在課堂提問中期待學生回答精準的答案。這樣的理念除了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學習壓力以外,還會導致教師無法看到學生的學習缺漏之處。因此,教師應修正自身教育理念,首先明確學生回答問題出錯是一個必然的事件,應允許出錯,隨后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解析,反思學生對知識理解得不透徹還是知識結構有所缺失,還是學生的經(jīng)驗局限所造成的?進而再予以針對性的指正。例如,教材中有一例題:“同樣大的筐子,蘋果能裝20個,草莓能裝多少個?”學生對該題的出錯率非常高,無法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因此,教師應將抽象轉化為具象,拿出真實的蘋果與草莓向學生展示,讓學生了解到一個蘋果約等于4個草莓的大小,讓學生清晰了解到之前出現(xiàn)的錯誤,從而主動找到正確的答案。
二、善待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
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心理發(fā)育尚不健全,因此較為纖細敏感,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盲目對其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懲罰、嚴厲指責,則可能會導致其喪失對整個科目的學習興趣,甚至產(chǎn)生抵觸心理,嚴重者甚至認為以后都無法學習好這一門科目。對此,教師應該善待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并且?guī)椭鷮W生將錯誤轉變成進步的跳板,激活其對數(shù)學的興趣與信心。例如,在進行“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借助計算器或小棍子來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在計算“20+47”“2+47”這組題目時會遇到阻礙,得出錯誤的答案。此時,教師可以邀請一名后進生上臺進行計算,后進生的答案極可能是錯誤的,此時教師不應對其進行苛責,而是適當予以提示:“你可以試試把‘47+20與‘47+2算式中的前后數(shù)字調換過來后再計算?!睂W生則可以較為輕松地算出結果,并進一步掌握了做題思路。給后進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同時也提升了后進生與全班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利用錯誤拓寬解題思路
學生在課堂中可能會出現(xiàn)匪夷所思或各式各樣的錯誤,但由于其掌握的知識架構基本類似,因此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中不乏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性的錯誤。所以,教師經(jīng)過長時間的教學摸索,應熟悉并提煉此類錯誤,第一時間予以分析,并將知識拓寬,嵌入巧妙的解題方法,進而達到將錯誤轉變?yōu)榫哂嗅槍π缘慕虒W資源的目的。例如,在幫助學生復習“長度單位換算”的知識點時,學生會普遍出現(xiàn)一個問題,即無法清晰分辨不相鄰計數(shù)單位的關系,從而導致單位換算錯誤,如“7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有可能會回答70厘米。此時,教師應把這一錯誤作為切入點,帶入新的解題思路:在換算不相鄰的計數(shù)單位時,首先應找到誰是大單位,誰是小單位,再弄明白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小單位轉換成大單位時要去0,大單位轉換成小單位時要加0。隨后請學生再次做題,學生則可很輕松地根據(jù)方法一步一步進行推算:米是大單位,厘米是小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所以7米轉換成厘米就要加兩個0,也就是700厘米。當學生成功計算正確答案后,教師應趁熱打鐵,隨機舉出更多的類似例題,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大量計算,直至熟練掌握該方法。
四、借助錯誤提升學生主動性
學生在出現(xiàn)錯誤后,往往教師會迫不及待點出其錯誤,隨后對此展開解題指導。但由于此類指導屬于單向性的指導,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思路,而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造成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學習的積極性也有所下降。對此,教師應首先明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應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找到錯誤的原因,進而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例如,在學習“乘法分配率”時,學生很容易將題目(49+63)÷7和 360÷(9+3)計算錯誤。此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按順序計算,再看看結果是多少,隨后讓學生們通過思考及爭論來發(fā)現(xiàn)錯誤,為何兩種算法會導致結果相差甚遠。當學生的求知欲達到高峰時,再進行引導,即乘法分配律拓展到除法算式中時,被除數(shù)可以分或合,但除數(shù)不可以?!簦ㄗ髡邌挝唬航K省海門市東洲小學)
責任編輯: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