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育才小學 李 娜
小學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鞏固、發(fā)展低中年級時期所積累的寫作技能,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日后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閱讀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主要渠道之一,教師可以在每周開展一節(jié)班級主題閱讀課,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夠品析和積累好詞佳句,還有助于學生借鑒寫作技巧,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在閱讀中還能夠發(fā)揮想象力,間接了解到許多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事物,開闊眼界,積累素材。教師在課堂中可以以語文教材為基礎來進行素材積累的拓展,如通過讓學生閱讀教材課文中的精彩片段,嘗試舉一反三,培養(yǎng)學習、積累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可以讓學生背誦或記錄一些名篇佳句,為寫作所用。
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局限于教材也是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摘抄記錄的冊子,養(yǎng)成隨時記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優(yōu)美詞句、段落的習慣,同時要強調進行分類,便于查閱和寫作。此外,還可以定期開展閱讀活動展示,在展示活動中,讓學生分別向大家介紹自己記錄的詞句篇段,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學生積累素材的積極性。
人只有在認識自然,并用思想去鉆研其中關系的時候,自然才能成為學習的源泉。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走進自然,貼近生活,在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進行一些相關說明或講解,為說寫訓練做準備。如此,學生的作文不僅是以實際生活為基礎,而且更具真實性,還能夠在豐富的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
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能夠有目的地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在寫作教學開始前可以布置作文題目,之后引導學生去實際生活中觀察和體驗相關事物。如以“生活”為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菜市場觀察形形色色的買菜人,觀察他們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與賣家的交流等等。學生通過真實觀察、感受生活,獲得第一手資料,才能夠在寫作中將人物刻畫得更加真實、具體和生動。此外,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定期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如郊游、參觀活動等等,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接觸,通過多感官參與,獲取生活中那些平凡、渺小但又有意義的素材。
文章是感情的產物,寫作也需要情感的參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以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或者是某一件事的體驗和感受來作為文章的靈魂,也要讓學生多留心生活,善于觀察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鼓勵學生去觀察、傾聽、體驗和感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間、酸甜苦辣,放大那些平常容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也可以多寫一些日記或隨筆。
教師應引導學生留意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此作為基礎,還可以根據課本中的作文題目,適當地讓學生進行一些小練筆。學生進行日常練筆時,也是積累語言素材的過程。此外,語言積累的過程還需要閱讀教學的幫助,寫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事、物、人等的過程。語言素材不僅需要學生有豐富的閱讀積累和生活體驗,還要涉獵其他多個方面,如報紙、雜志、詩集等等,增強文化底蘊,同時還可以積累語言素材以及一切與寫作相關的材料。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嘗試忘記自己的教師身份,站在學生的角度,與他們用同一種視角來看待問題,深度鉆研與寫作教學指導有關的內容,理解“下水文”的要求。了解作文題目難易程度,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此外,通過共同寫作來為學生示范,也可以有效糾正學生的用詞用語以及修辭的使用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寫出意境美。
命題要具有趣味性,才能夠使學生喜歡主動寫作,好的命題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喚起學生的內在情感,促進表達。在命題時,教師要從小環(huán)節(jié)入手,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在學習“往事”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考《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母親的純凈水》《報紙的故事》等作品來寫一寫與自己親人有關的故事。
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中積累,在積累后運用,形成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為一體的習慣。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仿寫訓練,達到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目的,提高學生對素材積累的運用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提倡學生多讀多作,在讀寫結合的實踐中摸索和領悟符合自己寫作的方法。寫文章,最重要的是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事物的深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