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城東鎮(zhèn)壯志小學 胡小燕
復述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常用的語言文字訓練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語言的理解、積累與內化,促進學生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還有利于學生言語思維的協(xié)調發(fā)展。
可是,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復述時,忽視了語境的巧妙創(chuàng)設,在指導學生時流于形式,方法不多,簡單機械,有些干脆不在課堂上練習,直接改為課外練習復述。也有些復述練習走了樣,變成了背誦課文,沒有語言的選擇和重組,自然也吸引不了學生的言語表達熱情。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復述時一定要巧妙創(chuàng)設語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陳望道先生的語境學說可以有效地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言語實踐練習,“情境適應論”是其理論中的重要內容。他強調,一個人的言語表達要以是否適應情境為第一標準。他基于語言學理論具體解釋了語境的構成要素:緣由、事情、人物、地點和時間。在小學語文復述教學中,優(yōu)化教學策略的切入點在于巧妙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表達的情境,激勵學生在閱讀中反思,在思考中表達,在表達中提升語用水平。具體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優(yōu)化復述教學。
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在指導學生復述《哪吒鬧海》故事情節(jié)時,巧妙通過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哪吒,你會怎樣向父親揭露龍王父子的罪行”引導學生設身處地,以文中人物哪吒的角色進入文本語境,扮演哪吒的角色,揣摩哪吒的特點,活用文本語言進行言語轉換和重組。這樣處理讓學生有了明確的角色體驗,有了交際的需要,激發(fā)他們想象復述的緣由、主要內容和表達對象,還要考慮表達的情理交融。在這個思考和組織語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言語實踐內化了課文語言,并根據(jù)交際語境改變了講述內容,不僅積累和活用了語言材料,也提升了學生的圖景化思維。
在復述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體驗文本角色,進入文本情境,這樣復述就有了明確的交際性質,讓表達有了明確的對象。學生在復述時變?yōu)楸痴b課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具體的角色體驗,沒有真正走進文本。因此,通過語境理論指導學生練習復述,可以提升言語表達水平,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和中年級,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這種角色體驗的語境創(chuàng)設可以激發(fā)學生表達的熱情。
《麋鹿》一課主要介紹了麋鹿的外形奇特、生活習性和坎坷經(jīng)歷。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引導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來介紹麋鹿,如果僅僅是讓學生體驗導游的角色,學生的復述還是從課文的三大內容來說。筆者在教學中,采用了轉換角度的策略,重新設計了復述任務,引導學生換個角度來說麋鹿,從課文中尋找麋鹿的幾個“最”吸引人的地方,重組課文順序,挑出最能吸引觀眾的內容來復述。這種角度的轉變促使學生要反復閱讀文本,真正內化課文語言,并積極建構和運用文本語言和自身經(jīng)驗,創(chuàng)新復述內容,讓語言表達和思維發(fā)展和諧共振。
復述不是重復,而是創(chuàng)生。通過角度轉變,促使語言材料的重組和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轉變文本結構、文本形式和敘述人稱等,通過角度的轉變來提升復述的品質,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文本語言的習得和創(chuàng)新。例如,指導學生復述《錢學森》一課可以把原文的倒敘變?yōu)轫様碚f,不僅可以理解和內化課文語言,還可以深化對文本中心的理解。學習《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時,可以出示宋慶齡先生的人物介紹,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探究發(fā)現(xiàn)宋慶齡和樟樹之間的關系,復述“宋慶齡和樟樹”,深入體會文章的中心和寫作方法。
理解課文是走進文本,復述課文是走出文本。教師在指導學生復述時還可以給學生設置不同的場景,激發(fā)學生內化文本語言。比如,筆者在指導學生復述《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時,引導他們思考面對成人、小朋友、爺爺奶奶等不同對象時如何復述。要完成這樣的表達,學生需要對文本語言進行加工重組,需要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情達意。教學實踐表明,這樣的復述引導學生活用了文本語言,并揉進了自己個性化的體驗的思考。所以教師要結合文本內容特點,設置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有了真實的表達需求,讓復述練習由刻意為文轉為自然而然地交流表達。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引導學生鞏固復習《草》時,巧妙設置了一個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背詩給耳朵有點聾、文化水平不高的奶奶聽。于永正扮演奶奶,故意聽不懂詩意,引導學生在交際情境中,有了明確的交際對象,讓學生在自然而然的言語交談中既復述了古詩,也復述了古詩的意思,方法非常巧妙,教學效果顯著。
復述課文既要聯(lián)系課文,也要跳出課文,設計多樣化的場景,吸引學生復述的熱情。例如,讓學生復述《說勤奮》可以設置一個辯論場景:有人說天生聰明就不需要勤奮,有人說智商不高,再怎么勤奮也沒用。你認同哪種觀點?能想辦法說服別人嗎?這種具有思維性和挑戰(zhàn)性的場景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思考和表達的動力。在言語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要把別人的故事內化為自己說理的事實論據(jù),在有理有據(jù)的表達中提升語用水平。
總而言之,教師要創(chuàng)新思路,設計多樣化的語境,吸引并激發(fā)學生言語實踐的熱情,才能促進學生內化和運用文本語言,在個性化的復述中不斷提升語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