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特殊教育學校 沈 昕
培智學生都有程度不一的智障問題,這些孩子個性差異較大、智障類型眾多,所衍生出來的情緒失控、行為問題更是復雜多樣,這就給學校、家庭,甚至社會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效應。如果不能及時進行富有針對性的干預與疏導,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因此,我們要在培養(yǎng)學生智力的基礎上,關注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正所謂“不能健全,但一樣要健康”。很多智障學生感統(tǒng)失調(diào)、運動能力相對薄弱,最終由于身體原因?qū)е乱庵静粔驁远?,學校也經(jīng)常會有孩子請假的現(xiàn)象。所以,學校層面、班級層面可以多舉行以運動為抓手的主題實踐活動,比如舉辦趣味性運動會,組織學生多參與各種形式的比賽,通過晨跑比賽、廣播操比賽,激活身體潛能,將內(nèi)心蓄積的不良情緒在運動中、在活動中釋放出來,逐步平復。不少孩子原本因為智力問題都完全依賴于大人,但在參與了體育運動之后,不僅自己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同時內(nèi)心世界也逐漸打開,他們的臉上洋溢出笑容,心理更加趨于健康。
智障學生在說話時大多較為含糊,走起路來也不夠穩(wěn)當,但他們內(nèi)心與正常人一樣也渴望美,渴望得到別人的贊美,一樣也有展示美、表現(xiàn)美的欲望。教師可以利用學校承辦或者組織的各項活動,多鼓勵智障學生全員參與,感受形式多樣、內(nèi)容充實、極富趣味的活動帶來的良好氛圍,讓孩子真實而善良的表演得到其他學生和老師的欣賞和認可。很多家長在參與學校或者班級的這些活動之后,也深感欣慰。
豐富多彩的活動本身就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智障學生的身心浸潤其中,得到了心靈的釋放和舒展,同時在與同伴的合作、與老師的交往互動以及與家長的溝通等層面也提升了內(nèi)在的認知體驗,獲得了他人的認可,收獲了成長的快樂,真正促進了心理健康。
每個生命個體都有著自身的發(fā)展?jié)撃埽ㄖ钦蠈W生在內(nèi)。這些智力上存在著障礙的學生只是在發(fā)展速度、思維深度和認知廣度上相對滯后,絕不是就沒有了發(fā)展的空間,教師要學會運用聯(lián)系的、對比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要對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進行全面、深入而細致的分析,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研制出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讓班級所有的任課老師都知曉這一方案,從而將每一個學生具體的教學目標和采用的策略細化到不同的課程教學中。如此一來,每位學生在不同課程的課堂中都會被老師所關注,都會在其應有的能力范圍內(nèi)有所要求。教師也能夠根據(jù)自己所教學的內(nèi)容,緊扣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目標,選擇適切的內(nèi)容和策略展開教學,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體驗,讓每個孩子的個性都能夠得到應有的發(fā)展,真正為學生核心能力的發(fā)展奠基。
由于教師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都是針對每一個具體學生的,就顯得更具有針對性,更加契合學生的原始認知能力,也能展現(xiàn)出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學生在得到了老師的關注和肯定之后,就獲取了繼續(xù)成長的動力,為后續(xù)的深入和思念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礎。
智障學生雖然智力發(fā)展相對滯后,但最終是要憑借自己的能力踏入社會的,學校教育就需要關注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他們走進社會的自信心,為他們踏入社會之后的生存質(zhì)量保駕護航。這就需要通過生活技能的培訓,幫助學生形成能力,夯實認知基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地劃分主題、確定目標、研制內(nèi)容,從學生走進社會的基本需要入手,開展多渠道、多層次的勞動技能培訓。我們班級就會定期開展“能力大展示,人人懂生活”主題體驗活動,很多智障學生在剛剛進入培智學校時,不會刷牙洗臉、不會如廁,甚至不會吃飯……對他們傷害的不僅僅是這些能力的缺失,而是這種能力缺失背后內(nèi)在心靈受到的傷害。為此,教師需要對智障學生百般呵護,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學會洗澡穿衣、整理床鋪等一些必備的生活自理能力,讓他們在活動展示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給自己帶來的心理愉悅體驗,增強他們自主性生活的信心。
有必要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組織智障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生活、走進自然,到田野中、到農(nóng)田里,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農(nóng)作活動,尋找屬于他們的開心農(nóng)場。老師帶領著孩子們一起下種、澆水、培土、收摘……在積極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身體強壯了,笑聲也爽朗了,心理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內(nèi)心情緒也完全釋放了。智障學生不僅對生命有了重新的認知,還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這對于生命成長,尤其是鑄造健康心理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智障學生不僅體現(xiàn)在智力層面上的障礙,同時心靈層面也深受制約。培智學校不僅要讓學生的能力生長,更需要讓學生快樂、幸福而又有尊嚴地生活,這應該成為每一個特殊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職業(yè)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