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薇
(寧夏中衛(wèi)中學 寧夏 中衛(wèi) 755000)
“普通高中語教育是面向大眾的、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盵1]“課程標準”雖然強調高中語文教學是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但是它作為一個學生學習的相對獨立的階段,與初中的語文教學還是有著許多差異性。學生進入高中階段語文學習的其中一個難點就是文言文。一方面是由于在初中階段學校及老師對文言文教學不夠重視,考試的內容為課本上的內容,學生認為學習起來簡單,學生學習程度不齊,積累的文言知識有限。另外一方面,高中文言文篇章的篇幅普遍很長,學生接受起來困難,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減少。作為語文教師,如果不能做好初高中教學上的銜接,往往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降低學生的成就感,致使學生喪失興趣,到最后放棄學習。
推行新課程后,初中因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加強了與小學的銜接與過渡,同時不可避免的與高中階段的教學要求有了一定的距離,特別是在文言文教學方面的要求。新課標對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這樣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盵2]關于評價方式這樣表述:“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查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盵3]在教材的安排方面,以中衛(wèi)市初中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為例,初一的文言文課文側重敘事類文章,初二側重寫景狀物散文,初三側重論說類文章。
新課標對初中考試要求的難度降低了,考試的內容完全出自課內,并且所占分數(shù)比例不高,所以,有一些教師對文言文的教學不夠重視,認為“耗時多,收效少”,況且,學生考試時所失分數(shù)不多,無關緊要。有一些教師只盯住考試的課本上的內容,不能夠將文言文教學向課外遷移,只顧課內文章的指導閱讀而不會拓展延伸,課內的內容又關注基本篇目中幾個可能考察的篇目,文言文閱讀的課外要求和輔導幾乎是零。調查的過程中有學生表示,由于初中考試取材于教材,重在考查字詞和內容的識記、理解,有些教師教學方式就是一字一句解讀,然后要求學生反復讀,反復記,使得自己認為文言文學起來也比較容易。而到了高中,教材內容的增多,課堂的容量變大,老師上課的速度加快,重復的次數(shù)減少,一些學生表示一下子適應不上來,由此造成學生文言文學習的障礙。其實從表面上看來,由于中考的內容僅僅限于課本上的內容,所以學生的成績看似也不錯,但是,不錯的成績單純是死記硬背得來的。到了高中,考試所考察的內容是課外的文言篇目,學生雖積累了一些實、虛詞,但是,對于閱讀課外文言文仍感覺十分困難。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的積累還不夠,并且自主學習的能力還不夠。
面對這種現(xiàn)狀,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抱怨無濟于事,只能找出問題,尋找對策,在高一階段做好初高中銜接教學,為學生在高中階段順利學好文言文搭建平臺,維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學好標準,熟悉教材。就是要求高中的語文教師們要鉆研《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試驗)》以及《全日制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學生應掌握怎樣的知識以及學生在初中掌握了哪些知識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了解到,在初高中升學考試方面,關于文言文閱讀,初中的考試內容取材于教材,對字詞和內容的考查重在識記、理解;高考文言文選材于課外,意在考查學生的積累和通過語境去探究其文言字詞用法和意義的能力以及對內容的理解、分析、綜合、評價能力。教師們只有對《普通高中語文教學課程標準》中關于文言文教學的目標了然于心,再吃透教材,將教材內容進行遷移拓展,才能夠有針對性的教學。如,《鴻門宴》一課,就可以作為初高中教材銜接的范本,因為好多文言實詞、虛詞是他們在《陳涉世家》一文中就接觸過的,加之,文章故事性強,學生也感興趣。
教授方法,培養(yǎng)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會看注釋,會使用工具書,會根據(jù)上下文或其他相關知識揣摩深奧詞句的含義。教師要讓學生改變以前的習慣,不要一味等待老師的講授,要給學生講清初高中文言文學習方法的不同、考試方向的不同,使學生從思想上下定決心,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如,學生剛進入高中,我舉了很多實例告訴學生,其實有理由的聯(lián)系上下文“猜”是一種學習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如《赤壁賦》一文中“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币痪洹奥丁迸c“橫”兩個字的意思,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理解,江面上不可能是“露水”,通過猜測可確認是“霧氣”,而霧氣在江面上的狀態(tài)是籠罩在江面上,可以猜想“橫”的意思是“籠罩”。通過幾次訓練,學生后來欣然接受這種方法,覺得屢試不爽。
溫故知新,讓學生知道教材的差異性和關聯(lián)性。初中已經(jīng)要求學過的文言文,可以用利用晨讀時間來復習,高中課文中實際到的一些特殊句式、實詞、虛詞等可以聯(lián)系初中的一些例句,讓學生舉一反三,建立知識遷移的思維習慣。并且多鼓勵學生,讓學生了解“試題屬雖課外,但知識在課內、在初中”。如在學習《項脊軒志》是的幾個詞語“顧視”、“往往”、“已”等幾個詞語我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中學時學習的課文進行分析,讓他們覺得知識并不陌生?!邦櫋痹谄阉升g的《聊齋志異·狼三則》中“顧野有麥場”接觸過?!巴迸c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中“卒中往往語”的“往往”意思一樣?!耙选迸c歐陽修《醉翁亭記》中“已而夕陽在山”的“已”意思一樣。通過這樣比較,讓學生們知道,只要敢于將知識遷移就能解決問題。
只有我們語文老師在課堂的設計上多花心思,多下功夫,對初入高中的學生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边@樣才能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