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森珠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莆美中心小學,福建漳州 363300)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傳統教學中的死記硬背已逐漸被取代,教育事業(yè)更是向著現代化社會改革的方向前進。語文教育是教育改革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思想文化修養(yǎng),是教學過程中的核心目標,也是最基礎的教學任務。因此,在教學中如何落實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是值得探究的。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學科,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要多讀,也要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語言材料的吸收和積累,在理解詞匯、句義的基礎上,將積累的語言材料進行靈活的運用。平時,對于儲存、積累的詞語、佳句、文章等也要及時背誦,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背誦步驟,使用正確的背誦方法,提出背誦任務和要求,給予充足的背誦時間,及時檢查背誦的效果[1]。
例如,在教學《大瀑布的葬禮》一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自由閱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自由品讀,領略大瀑布雄偉壯觀的氣勢。在學生賞讀的同時,教師可以播放瀑布實景視頻,讓學生更真實地體會瀑布奔流而下的壯觀景象。待學生情感深入本文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勾畫出文中令自己感觸最深的語句,并給予學生全面的分析解釋。如作者在描述前期大瀑布時寫:“洶涌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薄盀R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薄坝慰蛡兂3榇颂兆聿灰?,流連忘返。”這些詞句充滿了力量,形象地表達了大瀑布氣勢磅礴、飛流直下的壯麗景觀以及人們對它溢于言表的喜愛之情。后期瀑布上游,建起了伊泰普水電站,作者在形容大瀑布不見昔日氣勢時寫道“它在群山之中無奈地垂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如枯槁,奄奄一息”,可見,昔日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大瀑布已逐漸枯竭,學生會發(fā)現在這些優(yōu)美語句的背后,滲透著作者對大瀑布的喜愛以及對大瀑布壯觀景象日漸消失的遺憾,告誡我們要愛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希望昔日悲劇不再重演。只有充分利用教材和情感因素,讓學生語言和精神相互融合,才能激發(fā)學生對語言學習和運用的興趣。
在對文章進行誦讀時,只有把握好語言文字的音調,聆聽文字的聲音,才能更好地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音頻朗讀、示范引導,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節(jié)奏、情感氣勢,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音韻美。例如,教學《軍神》一文時,受傷的劉伯承,由于擔心麻醉劑會損傷腦神經,不愿使用麻醉劑,負責手術的沃克醫(yī)生愣著說道:“你,你能忍受得了嗎?”劉伯承平靜地說:“能?!笔中g中年輕的劉伯承強忍疼痛一聲不吭,汗如雨下,甚至抓破了床單,數著手術的刀數,沃克醫(yī)生不禁失聲喊道:“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學生在誦讀時,需把握音調,既要讀出醫(yī)生術前的難以置信,術后的欽佩稱贊,也要讀出劉伯承術前的平靜,術后的談笑自如,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劉伯承堅韌不拔的意志。
不同的人思想表達方式也不同,學生在學習詩文時,不僅需要讀懂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還需要對文章的寫作手法,用字、用詞進行分析、揣摩。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一詩時,從用字:“枯,老,昏,瘦”,便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緒十分愁重,畫龍點睛之處在于“古道西風瘦馬”的“瘦”字,不寫人瘦偏寫馬瘦,以馬瘦襯托出人的清貧、凄涼,“瘦”字的巧妙運用,更加凸顯了作者背井離鄉(xiāng)、跋山涉水求功名之困苦。
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步入詞語學習的殿堂,理解與積累、運用詞語,實現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使語文課堂成為實在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的陣地。例如,在學習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文中闡述:“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字典,查看“抽出”的意思,首先讓學生了解詞語意義的不同,“抽出”意為“長出”,但比“長出”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活潑、形象的動態(tài),也能更深層次地體現出春天的生機活力。再次提問學生還能將“抽出”更換為什么詞語,更換完成后再讀一讀,說說感受。再如,在教學《山雨》一文時,如將“不知道在什么時候,雨,悄悄地停了”,換成“不知道在什么時候,雨停了”,讓學生進行品讀,學生立刻就能體會出雨絲的隱約、縹緲之感。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十分重要,在貼合課文的前提下做好思維拓展訓練,讓學生的感情融入文章角色中,也會強化學生的思維模式。例如,在教學《假如》一文后,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繼續(xù)合理地拓展、延伸,發(fā)揮想象力自行仿寫:“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盲人小朋友畫出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逃離黑暗的恐懼?!痹偃?,在教學《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文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互相探討,如果修筑鐵路的大軍半途而廢,沒有堅持到最后,鐵路也沒能修建成功,那么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提示學生做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終,不要輕言放棄,給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的機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口頭表達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2]。
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語言文字才會更加具有生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親身體驗,借助表演,深刻理解詞語的抽象含義。例如,在教學《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一文時,可以和家人一起,嘗試分角色朗讀表演,爸爸扮演拄拐杖的感嘆號,媽媽扮演大耳朵的小問號,學生自己扮演調皮的小逗號,在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歡樂氛圍中,感受閱讀的快樂。
在生機盎然的春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田野中踏青,領略大自然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美好風景;秋冬時節(jié),體驗楓葉飄落的凄涼之美以及冬日里堆造雪人之樂。觀察之后再布置體驗作業(yè),引導學生抒寫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體驗。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一文時,作者在文中寫道:“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把黃色給了銀杏樹……把紅色給了楓樹……金黃色給了田野……橙紅色給了果樹?!苯處熆梢栽趯W習本文前,帶領學生親身體驗燦爛無比的銀杏樹、身披霞光的楓葉,金燦燦的稻田、紅彤彤的蘋果……去感受秋雨洗刷后,美麗而又熱情的秋天。
總之,教師應恰當、合理地利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理解與表達,無論是課內文章還是課后習題,都要將語言文字教學融入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漢語思維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