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碧清
(福建省德化縣第一中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新課標的不斷深入,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有了更為具體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古詩鑒賞教學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一定的責任,教師要通過給學生開展古詩鑒賞教學,讓學生產(chǎn)生思考,讓學生感受到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奠定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基礎。
1.1 沒有認識到鑒賞古詩的真正含義。古詩作為我國獨有的文化形式,有著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其中包含了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古韻,對于教師來說,開展古詩鑒賞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自己領(lǐng)悟這種文化形式,從中體會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對于教師來說,應該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展開教學,讓學生提高對于古詩學習的興趣。教師要保證學生領(lǐng)悟到古詩中的內(nèi)涵,讓學生學會領(lǐng)悟古詩中的意境。
1.2 學生學習技巧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師過于強調(diào)學生學習技巧化,這樣做,雖然保障了學生最終考試成績的獲得,但是對于學生來說,語文素養(yǎng)卻是沒有提高,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還是沒有一定的認識古詩,只是單純地學習了古詩鑒賞的技巧,沒有提高自身的古詩解析能力。
2.1 結(jié)合古詩特點,讓學生進行分析。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古詩特點,讓學生進行分析古詩,在分析的過程中,對于古詩鑒賞有更深的見解,古詩有著自己的特點,比如格式上或是文體上,因此,教師要讓學生結(jié)合整個古詩進行分析,從整體上閱讀,從前文來推測后文,讓學生聯(lián)系全文進行分析,提高學生語文分析能力,對于本文有一個綜合地認識。
例如在學習《離騷》這一古詩時,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屈原,本文有很多的生詞和當代的漢語意思不一樣,比如捷徑、黨人、關(guān)于這些詞,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對比,理解這些詞匯在古詩中的含義,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古詩鑒賞能力。
2.2 注重意境體會,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數(shù)都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注重給學生講解古詩的技巧和古詩的特點,沒有對于古詩進行意境上的分析,對于學生來說,古詩是一門注重意境的文學載體,如果教師還是一味地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展開教學,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成長。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古詩里面的情感,體會到當時作者的心境,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對于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古詩的用詞都是非常少的,但是都是非常準確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認真朗讀幾遍古詩,分析其中的意境含義,更好地把握古詩的主旨內(nèi)容,讓學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中學習其身上的優(yōu)良品德。
例如在學習《登岳陽樓》這一課堂內(nèi)容時,教師要讓學生仔細閱讀這首詩歌,通過認真地閱讀,學生一定能從中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情懷。本文主要是描寫了岳陽樓的秀麗景色,通過對這些句子的大聲朗讀,增強學生的共情能力,讓學生更理解杜甫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并很好的學習杜甫身上的精神,從而樹立自身的愛國情懷。
2.3 開展探究式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quán),讓學生展開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來說,也能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高中學生自身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開展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占據(jù)了課堂上的主導權(quán),但是對于學生來說,探究式學習,也能讓學生自己對于古詩的意境進行把握,自己理解古詩中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學生自己的思考,學生主動思考,比被動接受而得到的知識,更容易被記住,對于當前的課堂教學來說,也是保障了一定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發(fā)揮古詩鑒賞教學的作用,通過學習古詩鑒賞,學生可以提高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認識。高中語文教師應認識到開展古詩鑒賞教學的育人作用,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