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丹
(廣西百色市平果縣平果第七小學 廣西 平果 531400)
微課以其形象生動,主題突出,短小精悍,形式靈活等特征,深受學生的喜歡和教師的認可。小學語文作為一門文化學科,借助于微課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文化基礎和文化感悟,在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等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需要教師積極實踐和總結。
微課在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上具有獨特的價值,也是微課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黑板和粉筆等有限的教學手段,不利于在形式和內容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激發(fā),學生即使不愿做被動的學習者也無能為力,但是微課教學不一樣,教師制作微課的初衷必須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文教學需要出發(fā)才有意義,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微課教學的針對性。比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一些學生會在心里有這樣的迷茫:為什么鯉魚媽媽和小鯉魚長得那么像,烏龜爸爸和小烏龜長的也那么像,偏偏小蝌蚪和青蛙長的那么不像呢?在制作微課內容的時候,教師首先應該想的是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的小學生少了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沒見過蝌蚪,沒見過青蛙,對于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更是缺乏了解,因此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在微課中融入一些蝌蚪變成青蛙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微課依托于巨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資源,在呈現(xiàn)內容上有著十分廣闊的空間,有利于拓展語文教學內容,彌補語文教學內容的不足,從而給學生更加豐富的感官體驗。如在教學《傳統(tǒng)節(jié)日》時,課文對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的講述只是一種簡單的交代,籠統(tǒng)的表述,并沒有深入講解,對此,教師就可以借助于微課,給學生更加豐富立體的展示。如教師可以在課下制作五個微課視頻,分別展示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每個視頻三五分鐘。講述春節(jié)的微課可以展示老北京的廟會和集市,使學生從琳瑯滿目的商品中感受節(jié)日的氛圍;講述清明節(jié)的微課可以是晉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人文精神的認識;講述中秋節(jié)的微課可以融入蘇軾的《明月幾時有》等詩詞,融入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歌曲,使學生在藝術情境中獲得良好的節(jié)日感觸。這樣通過十五到二十分鐘的微課展示,使學生從一篇簡單的課文中獲得豐富的體驗。需要注意的是,微課呈現(xiàn)內容既要注重豐富性,同時又要注重思想健康,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教師,在微課制作前后,一定要對內容進行細心甄別,避免微課中出現(xiàn)影響小學生感官體驗的不良內容,給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那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初衷。
微課的運用形式較為豐富,可以在課前當成預習內容讓學生觀看,可以在課堂中拓展語文教學,可以在課后當成作業(yè)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等等。此外微課還可以借助于家校合作等形式,把微課發(fā)送到家長群中,家長回家之后和孩子一起觀看,和孩子一起交流探索,既能提升孩子的學習意識,又能提升家長對孩子語文學習的重視。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懂得具體情境具體運用。另外在微課制作中,教師也可以轉變主導模式,讓一些優(yōu)等生參與其中,看看教師是如何制作一個微課視頻的,鼓勵學生收集微課素材,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協(xié)商,把最好的微課呈現(xiàn)在課堂之中。諸如此類的形式,都是豐富微課教學的重要手段。
教師最為微課教學的主要引導者和參與者,其自身的微課制作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以及道德素養(yǎng)等,決定了微課和語文教學結合的深度和質量。因此作為信息化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微課制作水平。隨著微課的深入發(fā)展以及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微課不再只是幾張圖片,幾首音樂,幾個轉換和拼接就能讓學生滿意的,微課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必須要進一步挖掘,才能給學生良好的體驗,如果微課粗俗爛制,只是語文知識的生硬呈現(xiàn),只是教師敷衍應付之作,那么學生是很難感受到教師的誠意的,甚至讓學生反感抵觸。因此教師一定不能滿足于當前的微課制作水平,而是要利用業(yè)余時間多觀看一些優(yōu)秀的微課課件,積極學習PS、AI等圖片視頻制作軟件,使自己的微課水平不斷提升。
總之,微課和所有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一樣,其價值和意義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以展現(xiàn),需要教師立足本職,多學習,多交流,不斷提升微課制作能力,在每一堂語文課中都給學生帶去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徜徉于微課營造的學習氛圍之中,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