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合斯別克
【摘要】新時代背景和課改視角下,公民意識的提高不可或缺,公民教育平臺的構建不可或缺。在分析現(xiàn)有公民教育弊端的基礎上,通過角色體驗、情境教育和團體體驗的方式,在一個更寬廣、更本真的視域下,積極理性地創(chuàng)設參與班級、學校和社會公共事務與生活的公共平臺,不斷提高孩子們的公民意識,不斷醇厚公民美德,不斷滋養(yǎng)公民人格,應該成為新時代公民教育的重要視點。
【關鍵詞】公民意識 參與式教育平臺 創(chuàng)設類型 創(chuàng)設路徑
新的時代背景和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培養(yǎng)孩子們的公民意識顯得愈來愈重要。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很多學校的公民教育或止步于口頭宣傳,或沉湎于形式主義,或走到淺處就折道而返。甚至部分孩子們不知道何謂“公民”,更妄談公民權利和責任。對此,學校需要冷靜深思,教師需要在一個更寬廣、更本真的視域下,積極理性地創(chuàng)設參與班級、學校和社會公共事務與生活的公共平臺,不斷提高孩子們的公民意識,不斷醇厚公民美德,不斷滋養(yǎng)公民人格。
一、公民教育平臺的現(xiàn)狀
如果不是過多地數(shù)落教育的不是,而是站在建設的立場上看待公民教育公共平臺,可以發(fā)現(xiàn)公民教育平臺的創(chuàng)設一直在“劍走偏鋒”:對人文情懷的輕視,使公民教育平臺與學生真實的生活隔膜;對形式的過度依賴,造成教師的霸權之上和學生的亦步亦趨。公民教育的面孔不盡人意,常常是指導過多,放權過少;理論過多,體驗太少;灌注過多,互動太少。這樣的“面目可憎”,換來的就是孩子們的無動于衷,效果的費時低效和教師的“恨鐵不成鋼”。
對此,教師應反思:公民教育是從成人視角出發(fā),還是從兒童視角出發(fā)?顯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稱道的。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公民教育平臺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必須讓學生愉快地參與,必須與兒童的真實內心接軌。比如,某中學的《學生管理辦法》規(guī)定:“禁止男女學生一起散步?!奔毦窟@些條文,它與公民價值觀中的“自由”等相互抵觸,如此之多的“禁止和不準”,必將熄滅學生參與公民教育平臺的信心和熱情。自然,公民教育的脆弱與坍塌也就在情理之中。
說到底,公民教育應該少一些專制霸道、剛硬尖銳,而多一些柔軟、溫潤和靈活多變;少一些高高在上的成人視角,而多一些符合孩子們天性自然的兒童視角。說到底,公民教育應該站在兒童的立場,基于兒童,服務于兒童,開展一些情境性、體驗性、開放性公民道德活動,讓孩子們在自主自悟、自我反思和自我判斷中增強公民意識。
二、參與式公民教育平臺的創(chuàng)設類型與路徑
1.班級:主題活動不可或缺。比如,多多開展“我是祖國小公民”主題班會(如老人跌倒了不敢扶、食品安全事件、乘客威脅司機、孩子騎單車在城市街道上逆行等)、“公民美德我知道”知識搶答賽、“好公民和好社會”演講活動及“好公民大家評”,“我”與特雷莎修女暢談一小時等活動。特別注意的是,這樣的活動中要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創(chuàng)新反饋、實踐求真。對于成長中的小公民而言,因為放權而打開的公民實踐場域越開闊,孩子們越能得到多方面的淬煉與鍛造。盡管在班級內舉行,但內容可以延伸到課外,與外界和這個社會緊密相連。“好的公民教育應該試圖將課堂與世界聯(lián)系起來”,以此洞開孩子們的精神版圖。
2.學校:情境模擬不可或缺。比如,學??梢圆邉潯澳M法庭”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公民角色??梢栽O計一個“反方”情境,加深學生對“公正審判”的理解,如“領導發(fā)話了,就這么判吧!”另一個說:“這個是某某領導的親屬,請多照顧!”法官必須保持中立,無罪推定;禁止通過拷問和酷刑取證,等等。如此讓孩子們在懂法、知法、守法中增強一個小公民應該具備的法律知識,讓公民意識、法律意識和公共道德融為一體,并發(fā)揮出應有的道德力量。
3.社區(qū):小課題研究不可或缺。比如,“廣場文明”調查活動:組織小記者調查隊伍,對廣場亂扔垃圾、煙頭、隨地吐痰,隨意“跨欄”,大分貝音量廣場舞擾民等現(xiàn)象和行為,進行調查(包括發(fā)放調查問卷、拍攝、勸說、糾正等);組織“廣場兩小時”感悟活動;在此基礎上擬寫出《廣場文明倡議書》,與城市管理部門聯(lián)系,在適當?shù)胤綇堎N。實踐證明,在富有情趣的小課題研究中,“小公民”的視域洞開了。見識增長了,思維鍛造了,情感滋養(yǎng)了,德行純化了。
必須強調的是,所有這一切都應該以生為本,力爭讓每一個小公民都能參與、都能體驗、都有“上上鏡”的機會。這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敬畏?;蛟S,孩子們參與其中的質量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在此過程中,公民意識的萌芽、公民角色的體驗、公共道德的提高、公民人格的鑄造,才是公民建設中更加重要的一環(huán)。為此。我們需要重構公民建設的框架與路徑,為每一個小公民成長提供更大的舞臺,以此讓孩子們走得更遠,當然,也收獲得更多。
參考文獻:
[1]王明帥.辛妮·查菲.課堂上的公平哲學[J].教師月刊,2017,(9) :31.
[2]魯兆周.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聲[J].教師博覽,2017,(9)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