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牧童
先秦時期是辭賦的形成階段,或者叫發(fā)軔階段。根據(jù)史書記載,這一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辭賦家有屈原、荀卿、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妒酚洝で袀鳌分姓f:“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薄稘h書·藝文志》則記載了屈原有二十五篇賦,唐勒有四篇,宋玉十六篇,荀卿十篇。其中,宋玉、唐勒、景差等大抵同時代,唐、景二人賦作至今已不可見,或曰《楚辭》中的《大招》一篇,疑為景差所作,未能決。1972年山東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些竹簡,其中有26枚殘簡,因為首簡之后刻有“唐革”等字,被不少考古工作者和學(xué)者認定為唐勒賦,但是此說有爭議,李學(xué)勤、饒宗頤等一些學(xué)者認為應(yīng)當(dāng)是宋玉的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這幾位賦家中,除了荀卿外,其他都是楚人,而荀卿雖然是趙國人,但是曾為楚蘭陵令,晚年主要在楚地生活。因此,先秦時期的辭賦是帶有強烈的楚文化地域特征的,誠如宋代的黃伯思所言:“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詞?!保ā稏|觀余論·校定楚詞序》)而信鬼好巫的楚文化賦予了先秦辭賦作品濃厚的神話色彩與浪漫氣息。
至于誰才是真正的辭賦之祖,說法不一。有推崇屈原的,因為他的《離騷》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文學(xué)之先河,并且對后世影響深遠,比如宋祁說:“老子《道德篇》為玄言之祖,屈宋《離騷》為辭賦之祖,司馬遷《史記》為紀傳之祖,后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guī)矣?!保ā端尉拔墓P記·考古》)孫梅說:“屈子之詞,其殆《詩》之流,賦之祖,古文之極致,儷體之先聲乎!”(《四六叢話·賦話》)劉熙載也說:“《騷》為賦之祖。”(《藝概·賦概》)也有尊奉荀卿的,因為他的《賦篇》最早以賦來命名,比如康熙就說:“其始創(chuàng)自荀況,宦游于楚,作為五賦?!保ā稓v代賦匯序》)也有說是宋玉的,他們認為《賦篇》的命名是后來的編者所為,首次以賦來命篇的應(yīng)該要屬宋玉的《風(fēng)賦》等,程廷祚就說道:“賦何始乎?曰:宋玉?!保ā厄}賦論》)當(dāng)然,也有屈、荀并舉的,比如王芑孫就講道:“單行之始,椎輪晚周。別子為祖,荀況、屈平是也。”(《讀賦卮言》)也有將荀、宋并舉的,如李元度說:“賦者,古詩之流,其體肇于荀卿、宋玉。”(《賦學(xué)正鵠》)
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堪稱千古絕唱,篇中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等象征比喻之手法,構(gòu)建出一個融歷史、現(xiàn)實與神話為一體的瑰麗奇特的幻想世界,在其中表達出了自己深切濃烈的家國情懷和對美好道德情操的執(zhí)著追求,含蓄蘊藉,筋節(jié)隱而不露,回環(huán)詠嘆,曲盡其妙。其中大量精句廣為后世傳誦,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等。劉熙載評價道:“《離騷》東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極開闔抑揚之變,而其中自有不變者存?!D挫莫善于《離騷》,自一篇以至一章及一兩句,皆有之,此傳所謂‘反覆致意’者?!保ā端嚫拧べx概》)
宋玉的個別賦作真?zhèn)斡袪幾h。其《九辯》為騷體,陳道德而以變說君,句式雖長短錯落,也不乏駢偶之句。《風(fēng)賦》為問答體,描繪了“大王之雄風(fēng)”與“庶人之雌風(fēng)”的區(qū)別,雖有諷諫之義,但因過于隱晦,恐很難被楚襄王所覺察?!陡咛啤贰渡衽范x是姊妹篇,不妨合二為一,開了漢代京殿苑獵題材賦作的先聲。《登徒子好色賦》則頗具詼諧色彩,通過自辯的口吻展開對女性體貌的鋪陳,其拿自身與登徒子作比較,反差強烈,對比明顯,形容登徒子妻之句,尤為幽默。而其中描述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白,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等句,膾炙人口,堪稱經(jīng)典。末尾“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之句,頗有“發(fā)乎情,止乎禮”的諷諫之意味。
荀卿的《賦篇》包括《禮》《知》《云》《蠶》《箴》等五篇短賦,每篇均采用臣問君答的隱語形式,臣問的一段鋪陳謎面,君答的一段前面采用疑問句式擴充謎面,末句說出謎底。五篇之外,還有《佹詩》作為全篇的結(jié)語。荀卿的賦重哲思,以說理取勝。所以王芑孫說:“荀卿五首,乃學(xué)道之余言?!薄啊抖Y》《知》之篇,義征載道;《箴》《蠶》之作,理在前民,附庸六義者也?!保ā蹲x賦卮言》)
從后世對于屈、荀、宋三人的風(fēng)格評論來看,大都揚屈、荀,而抑宋。比如揚雄說“賦莫深于《離騷》”,而對宋玉、唐勒、景差等的辭賦頗為不屑,視為“麗以淫”的詞人之賦,而屈、荀之作毫無疑問是“麗以則”的詩人之賦。這個則,就是一個中庸之“度”的問題,就如司馬遷所評價的:“《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后來的虞摯、祝堯、李調(diào)元等均認同揚雄之說,虞摯說:“前世為賦者,有孫卿、屈原,尚頗有古詩之義,至宋玉則多淫浮之病矣?!保ā段恼铝鲃e志論》)李調(diào)元道:“孫卿及楚臣屈原,離讒憂國,皆作賦以諷諭,咸有惻隱古詩之義。其后宋玉、唐勒。漢興,枚乘、司馬相如,下及揚子云,競為侈麗閎衍之語,沒其諷諭之義。”(《賦話》)總的說來,屈子的賦是文質(zhì)兼得的,而景、宋等則各失之一偏。當(dāng)然,也有將宋玉推崇為“賦家之圣”的,比如程廷祚在肯定宋玉肇興了詞人之賦的同時,也肯定了他作品的藝術(shù)性,認為宋玉有瑰偉之才,他的賦作“可謂窮造化之精神,盡萬類之變態(tài),瑰麗窈冥,無可端倪”(《騷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