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西
“天下第二泉”石壁前,我與少功有一張合影,拍照時少功故意讓鏡頭避開石壁左側的“泉”字,以“天下第二”相激勵,亦自有不爭之義。
1985年10月間,《鐘山》雜志組織一次筆會,參會者有湖南韓少功、徐曉鶴,山東王潤滋,江蘇趙本夫、周梅森,浙江是我和李杭育。在南京丁山賓館的接風宴上,我第一次嘗到聞名遐邇的鹽水鴨,果真美味。隨后幾日,輾轉無錫、蘇州、杭州等地。游無錫惠山,在“天下第二泉”石壁前,我與少功有一張合影,拍照時少功故意讓鏡頭避開石壁左側的“泉”字,以“天下第二”相激勵,亦自有不爭之義。在蘇州,少不了松鶴樓的飯局。另日,范小青盡地主之誼,安排一桌很豐盛的筵席,自然是蘇州菜,席上還有陸文夫小說《美食家》寫到的冬瓜盅。
那次筆會事先我給少功寫了信(編輯部讓我問他是否能來),同時信中向他詢問《爸爸爸》的創(chuàng)作緣起,打算給《讀書》寫一篇評論文章。少功回信如下:
慶西:近好!
我去湘西參加省里一個青年文學作者會,與立偉、新奇、徐曉鶴等在一起,十分愉快,前天剛回。你的信回得晚了些。
你接到此信,恐怕已從北京回來了。有什么重要的消息,還望能通通氣。
《爸爸爸》,當初我寫時,曾暗暗立意寫成一個評家不好評的東西,使之戴什么帽子都不合適,也意在激勵評家們制出幾頂新帽子來。而我深以為,你在理論上是富于沖擊力的,創(chuàng)造性的,顯然能拿出新帽子來。嚴文井曾就這個作品有一封信給我,大概老人還抄留了一份,于是竟讓《文藝報》給登了出來。信不長,你看了沒有?可供參考。
作品的不定點很多,空白和殘缺也很多,大概也給評論造成了困難,幾近成了評家與作家之間的參禪。而我以為你大可不必顧及我的原意,大膽指手畫腳無妨。注釋性的嘮叨必(畢)竟不是我們要干的事。
文學觀念更新的事近來頗熱鬧。我聽了劉再復的一個講話,談的是新方法論,引進自然科學成果。對沖擊舊體系是有用的,然“京味”太足了些,嚇人的術語多了些,似穿戴過繁,叮叮當當。他們重科學,重理性,重分析,而輕玄學,輕直覺,輕綜合,似乎還過于“西化”,比年青人的創(chuàng)作圈子的思路又慢了個半拍。尋根討論被《文藝報》接過去以后,也時髦起來了,可怕起來了,大家都互相聽不清了。這時節(jié)說話真不是容易的。
你的小說(《人民文學》那三篇)讀過,覺得文字爐火純青,凝重而從容,用極平凡的小材料揭示出人的生存狀態(tài),是真正的現(xiàn)代短篇小說。比較某些過于淡雅、閑適(也有賣弄之嫌)的文字,我覺得你這種風格我更能接受。你的評論我接觸不多(也許我從來不太注意作者署名),有何近作,望提示一下篇目,我好找來一讀為快。
我赴西德之事,因德方經費問題,還得拖一拖。因此秋涼以后還想寫一點小說。你們的座談會,我當然是極愿意來湊個熱鬧的,去年杭州一聚實在給了我很美好的回憶。何立偉也提到過這個會,大概上海方面已寫信給他了,他也愿意來。
小集的事,煩你和育海兄多多支持,十分感謝。杭育近況如何?請代問好。請
秋安!
少功 8.29
信中提到的“小集”,是我和育海向他組約的一本文論集《面對空闊而神秘的世界》,其中收入了關于“尋根”話語的若干文章。少功說何立偉收到“上海方面”的邀請,可能是另一回事,那次活動何立偉沒有來,《鐘山》按我建議邀請了另一位湖南作家徐曉鶴。我很喜歡徐曉鶴在《收獲》發(fā)表的荒誕小說《院長和他的瘋子們》,也想認識一下。
后來意識到,瘋子們也可能變?yōu)樵洪L(至少一部分)。那時剛讀了米蓋爾·杜夫海納的《美學與哲學》,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了具有意義,對象無限化,變成了一個獨特的世界,它讓我們感覺的就是這個世界?!?/p>
王潤滋得知我和杭育原籍山東乳山,邀我們去膠東玩玩,那好像是1986年夏天?,F(xiàn)在不常聽人說起王潤滋名字,1980年代初他以《內當家》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影響很大。他的小說寫得鮮活,生活氣息濃厚,也多少帶有詮釋政策的痕跡。
他安排我們去了煙臺、蓬萊、威海和乳山。在煙臺住當?shù)匚渚写?,早餐有一種蘸韭菜末吃的打鹵面,頓時勾起我兒時的味覺記憶。在威海,游覽了當年北洋水師駐扎的劉公島,老王請我們吃當?shù)孛a加吉魚(真鯛),那魚肉鮮美無比,一桌人都顧不得斯文。剩下的骨刺讓廚師拿去汆湯,二次上席,大家都說湯更好喝。說話間一大盆魚骨湯又沒了,不知誰去找來熱水瓶直接沖入開水,竟依然美味。在山東人的筵席上,有一樣讓人不適,就是不停地讓你喝酒,頓頓灌得頭重腳輕。后幾日,老王讓矯健帶我和杭育去乳山老家(矯健也是乳山人)。那時王潤滋擔任煙臺、威海兩市文聯(lián)主席,配有一輛舊吉普車,由他的司機陪送我們。矯健在當?shù)厝嗣}很廣,走到哪里都有鄉(xiāng)鎮(zhèn)干部接待。
到我父親家鄉(xiāng)的山村,我們的一個姑姑還住在我爺爺早年建成的宅子里,那青磚瓦房原來頗有模樣,外墻還嵌有石雕的拴馬樁,可當時已破敗不堪。在姑姑家吃晌飯,雞蛋炒了幾樣蔬菜。盤腿坐炕上,抬眼看,頭頂上缺了屋瓦的地方赫然露著朽爛的檁子。又去村里拜訪父親一位摯友(父親的入黨介紹人),那戶更是家徒四壁,炕上破爛的席子都遮不住炕面。老頭見到我們有些激動,講起當年他和我父親一起參加昆崳山暴動的事情。當晚,回到乳山縣城,因矯健的關系,縣委宣傳部設宴款待。海參、鮑魚、偏口、青蟹、牛鞭……只是沒有加吉魚,部長說你們來的不是時候,這伏天的海產品都不成樣子。
有一天,王潤滋在家宴請我和杭育。文聯(lián)主席居住條件亦簡陋,兩三間平房。讓人驚訝的是,他院子里擺滿了各種盆栽,簡直就是一處花圃,雀梅、五針松、黃櫨、花石榴……什么都有。那些盆栽全是他自己培植的,許多幼苗和砧木是他親手從山上挖來。我不由嘀咕,這是否有些玩物喪志的意思?矯健私下跟我說,老王確有急流勇退之意,能堪破紅塵自是高人。我不知道,他是有意淡出文壇,還是寫作陷入了瓶頸期。其實,他一向寫的不多。吃飯時,他不停的說話,介紹威海兩位年輕作家,孫鷙翔和王春波,講述他們小說中的情節(jié)和妙處。莫非他自己就此擱筆,一心為年輕人鳴鑼開道?
不巧的是那次沒見到張煒,老王說他去外地了。
膠東之行數(shù)月后,我在《文匯月刊》讀到王潤滋新作《小說三題》,大為嘆服。那三個短篇寫法跟他之前的路數(shù)很不一樣,細致的筆觸中更有一種深邃的開掘,陰郁的畫面,映襯人性的復雜……可惜他后來也寫的不多。后來聽說他長年患病,2002年去世。這是一個未盡其才的作家。
1986年冬天,解放軍總政文化部和中國作協(xié)組織若干作家去海南島考察,人不多,八九個。有老詩人高平、評論家王愚、劇作家王培公等,好像除我之外都是軍旅出身。負責接待的是廣州軍區(qū),大家在廣州集合,入住珠島賓館(又稱小島招待所)。我初到嶺南地界,滿眼新奇。報到后就去逛街,在街頭小攤吃蠔油撈面,甚覺美味。第二天,一行人飛海口,隨同有廣州軍區(qū)一名干事和一名護士。
到海口當晚,海南軍分區(qū)大張筵席,政委和政治部主任都來了。席上海鮮居多,但此地海鮮似不及舟山和北方黃渤海出產的美味。那頓飯記憶最深的是喝酒,習水大曲,喝白酒的小盅竟灌下二十多盅,我從未喝過那么多。政委和主任都是好酒量,還有他們的下屬,輪番代表首長來敬你一杯。喝著喝著只覺天旋地轉,腦袋都要炸了。
那次是環(huán)島走一圈,路線是:海口—文昌—瓊?!f寧(興隆農場)—三亞—通什—儋縣,最后直接從儋縣返回???。離開??跁r,軍分區(qū)派給兩輛車,一輛簇新的豐田中巴,一輛舊軍用吉普。我和王培公年輕,坐那輛吉普,一路上跟他聊得比較多。之前王培公創(chuàng)作的話劇《WM》(又名《我們》)曾風靡京城,忽而又被禁演(二十多年后重返舞臺,由濮存昕、李雪健、劉佩琦等主演),但他個人尚未受到影響。王愚當時主編《小說評論》,對年輕一代的文學觀念比較關注,途中住下就找我和培公聊天。一路上多是駐軍接待,部隊晚餐時間早,我們夜里都聊到很晚,總是備著酒食作宵夜。王愚之前做過腹腔手術,身上插著造瘺管,依然徹夜長談,大口喝酒,大塊吃肉。
在通什,我和培公應邀在駐軍某師機關講了一堂文學課,我講現(xiàn)代派小說。那時候部隊搞精簡,軍營里文化氣氛倒很濃厚。儋縣是蘇軾流徙之地,在那里我們瞻仰了東坡祠。
海南之行美食記憶不多,印象最深的是文昌雞。在興隆華僑農場,晚餐前主人詢問是否愿意嘗嘗法式蝸牛(農場有養(yǎng)殖),竟沒人敢吃,真是應了魯迅“吃螃蟹”須有勇氣之說。
有次去安憶家做客,她事先備了食材,讓我做干煸牛肉絲。我自信滿滿,逮著機會也想露一手。可是那天見鬼了,居然徹底砸鍋,做出的牛肉絲竟嚼不動。
第一次見到陳平原、夏曉虹夫婦大概是1986年夏天。他們住北大研究生宿舍,平日吃食堂。我去那天,平原兄在樓道里用煤油爐做了幾個菜,一起喝酒。平原不善飲,曉虹卻是海量,端起杯子一口悶,看那架勢我先怯了。
第二年夏天,平原南下蕪湖、南京、蘇州、上海、杭州等地,往各圖書館訪書。在杭州再次見到平原很是高興,我和黃育海請他在樓外樓小聚。本社副總編老徐亦聞訊而至,老徐對平原的蘇曼殊研究極為佩服,非要認識一下。四個人的飯局,育海點了許多菜,沒等最后一道香酥鴨上來,我已吃不動了。老徐和育海也撂下筷子只顧說話。我想這下壞了,還有一道鴨子怎么辦?豈料說話間,平原兄不緊不慢將整只鴨子全吃了。這等胃口,讓我想起大學生活的饑餓感,平日吃食堂飯的清苦不言而喻。
許多年以后,我跟別人說起樓外樓這事兒,一來二去,閑話傳入平原耳中。2003年夏天,我和文敏攜子去承德旅游,途經北京逗留幾日,平原、曉虹招飲,在中央黨校門外一家潮菜館。那天張鳴、岑獻青夫婦亦在座。酒過三巡,平原兄責怪我將他描述成饕餮之徒,實有損其清譽。我強調確有其事,于是彼此各執(zhí)一詞,各自表述當日情形,眾大笑不已。
平原是潮汕人,之前去北京請我吃過潮菜,他自己亦能上手做幾道。我熟識的男性同道中,懂美食的不少,卻沒有幾個會掌勺烹飪的,平原倒是知行合一的例外。1990年代初,他和曉虹剛分到住房時,我去他家,他親自下廚,煎炒溜炸都有一手。
據(jù)說文學中人最擅庖事者是汪曾祺,我無緣見識汪老治饌,倒也有過嘗臠的機會,有次在林斤瀾府上吃過他做的西紅柿牛肉湯,味道是極好。我寫過《關于林斤瀾的記憶碎片》一文(刊于《上海文化》2019年5月號),記述了當日聚會情形,這里不多說。
好像聽鄭萬隆說過,汪曾祺最擅長做豆腐,有“汪家豆腐”之稱。有一次汪老來杭州,住新新飯店秋水山莊,那次出版家范用先生也在,晚上一幫人在范老房間聊天,就著花生米喝花雕。我將話題引向廚藝諸事,又求證鄭萬隆那個說法,汪老說你別聽外邊瞎傳。老頭笑容可掬的樣子至今在我腦子里晃動。出門時跟我說,下次你來家里,我做給你吃??上е笪沂冀K未去他府上拜訪。
有一度,我很想操練廚藝,對川菜尤為著迷。找人打聽干煸牛肉絲和水煮牛肉的做法,自己做過幾次,也還像樣。1990年代初,一度閑得無聊,常去杭育家里做這兩道菜,那時杭州還找不到像樣的川菜館。大概是跟吳亮吹噓過自己的手藝,吳亮告訴了王安憶,有次去安憶家做客,她事先備了食材,讓我做干煸牛肉絲。我自信滿滿,逮著機會也想露一手。可是那天見鬼了,居然徹底砸鍋,做出的牛肉絲竟嚼不動。后來吳亮常拿這事兒挖苦我,還寫入他那該死的札記《夭折的記憶》一書中。
記憶尚在,倒是我那點廚藝從此夭折。
在我接觸過的作家里邊,喝酒最厲害的要數(shù)莫應豐。老莫的名字現(xiàn)在恐怕也被人淡忘,早年他以長篇《將軍吟》獲首屆茅盾獎,亦曾風光一時。
1986年(還是87年?)在上海跟他相處不少日子。那時上海文藝出版社在建國西路384弄設有創(chuàng)作室,其實就是接待各地來滬作家的一個小型招待所,也接待出版界同行。我和黃育海出差住那兒,莫應豐已來多日,在修改一部長篇小說。那是挨著一幢舊公寓擴建的獨立單元,樓上樓下三層,二樓三樓是客房,底層是客廳(兼餐廳)和灶披間。老莫住在二樓左側朝南的屋子,我們去拜訪,老莫衣冠不整地開門迎客,坐下來就聊中東局勢。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床下扔著幾十個空酒瓶子。
創(chuàng)作室自辦伙食,要吃什么,告訴做飯的師傅阿姨,他們去采買。我們經常叫伙房弄幾個好菜,跟老莫一起喝酒。育海酒量好,拚酒不輸給老莫。住了一陣,我們回去了,老莫還在。我們下次來,老莫還沒走。一天半夜里老莫狂敲門,酣睡中被他拽起,非要跟我們喝酒。拉著我們到樓下灶披間找下酒菜,做飯師傅將廚柜收拾得干干凈凈,什么剩菜都沒有。好歹找出一塊咸肉,一包霉干菜,還有幾根發(fā)蔫的茄子,老莫將這幾樣東西炒了一大盆。三個人就在他屋里喝酒,喝到天亮。老莫的酒都是雜牌的廉價白酒,一口下去直沖腦門。
建國西路的創(chuàng)作室確實很有故事,后來上海文藝出版社約請當年在那兒住過的作家寫回憶文章,集成一本小書《小樓紀事》(1997年出版),其中也有我一篇。遺憾的是,沒有莫應豐的文章,老莫1989年就患病去世了。
1988年5月,南京軍區(qū)創(chuàng)作室讓我去做了一次講座,給軍區(qū)創(chuàng)作員講現(xiàn)代小說敘事特點什么的。其實那是一次面試,當時創(chuàng)作室要調我去,他們創(chuàng)作力量雄厚,亟欲加強評論。朱蘇進是創(chuàng)作室負責人之一,之前專門來杭州跟我談過。那時還算年輕,敢于胡說八道。講課時,德高望重的胡石言主任陪我坐在臺上,軍區(qū)政治部文化部領導也在現(xiàn)場聽講。
第二天,朱蘇進帶我去逛夫子廟,告訴我領導那兒通過了,叫我回去等消息。夫子廟小吃有名,午間他帶我進了一家門面豪華的館子,樓上選一個包間,叫了一大堆好吃的。鍋貼、酥餅、蟹黃包、開洋干絲、鴨血粉絲……前一天晚上軍區(qū)文化部領導宴請,我只顧著說話應酬,記不得都吃了些什么,倒是夫子廟小吃印象至深。不過,那兒的東西做的過于精致,場面也太鋪張(光是各種蘸料小碟就有十幾樣),小吃搞成了大吃。朱蘇進結賬時我留意了一下,兩人竟吃了三百多。
一年以后,朱蘇進來信告知:如果你沒改變主意,現(xiàn)在可以辦理調動(入伍)手續(xù)了。并有說明,時間拖了一年多,是在等老同志離休騰出編制??墒?,我已改變主意。那時說年輕也不年輕,奔四的人怕是很難從頭適應部隊生活,畢竟一向散漫慣了。這事情朱蘇進前后折騰兩年多,到頭來我又變卦,實在很對不起他。
不過,那兒的東西做的過于精致,場面也太鋪張(光是各種蘸料小碟就有十幾樣),小吃搞成了大吃。朱蘇進結賬時我留意了一下,兩人竟吃了三百多。
1988年夏天,《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舉辦一個中國文學史討論會,邀集的學者有做古代近代的,也有做現(xiàn)當代的,明顯是打通古今的學術意圖。會議地點在牡丹江鏡泊湖。出席會議有錢理群、吳福輝、王信、陳平原、季紅真、王曉明、陳思和、蔡翔、魏威、趙昌平、鐘元凱、王鐘陵、張中等眾多學者。那是重寫文學史的年代,討論重點則是從文學觀念的多元化到文學史書寫的多樣化。
那天出了牡丹江機場,四下顧盼,找不到去鏡泊湖的車,幸好有人過來問:是不是去湖區(qū)開會的?原來同機抵達還有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陳早春和編輯王培元,牡丹江師院有車來接他們,正好把我一同捎去。從機場到鏡泊湖一百多公里,當時路不好走,面包車顛簸了三四個鐘頭,途中還找飯館吃了午飯。
那頓飯值得一說,主菜是北大荒傳說中的生魚絲。那種生魚絲跟日料刺身做法完全不同。首先食材不是三文魚之類,是用新鮮鯉魚切膾,正應了“飛刀膾鯉”的古語。其次并非真的生食,是將生魚絲用醋精處理過,那泛白的魚肉已半生不熟。然后拌入花椒油、芥末、青椒絲、香菜末等。不像刺身那么華美,吃起來卻非常過癮。從下鄉(xiāng)算起我在黑龍江待過十三年,之前只偶爾吃過一次,這回是第二次,此生恐怕不再有這種口福了。聽黑龍江老同學說,如今飯館里根本見不著這道菜,松花江牡丹江的野生鯉魚幾乎絕跡。南方人眼里鯉魚不算好東西,但在北方極寒之地絕對是上品。
開會住在湖邊,那幾日頓頓有魚。但鏡泊湖的魚并不鮮美,不知是否堰塞湖的關系?
有一年秋天,我陪馮統(tǒng)一兄去富陽。他在當?shù)剞k理一些私事,又去千島湖羨山祭掃夏承燾墓。他是夏老入室弟子,跟我講過夏老當年的一些軼事,我聽過都忘了。我們住在鸛山旁邊的第二招待所(今富陽賓館),那地方常有會議包租,床位相當緊俏。我們入住當天,大堂里川流不息都是人,正好有兩個大型會議報到。一個是“華東六省一市蜂窩煤科技開發(fā)研討會”,一個是“十七城市廢品次品殘損物品標準化工作會議”,前者簡稱“蜂窩煤”,后者簡稱“廢次殘”。統(tǒng)一兄見人家開會,竟有些莫名的興奮。
那時已流行“解構”與“建構”一類新詞。還有“整合”,統(tǒng)一兄亦常掛嘴邊。他說領導開會都這么說。關于“整合”,他有個絕妙的解釋,就是老北京話說“一塊堆”的意思。
當晚,兩個會議都舉辦接風宴,大餐廳門口熙熙攘攘,兩邊工作人員各自招呼自己人入座。我找服務員詢問散客在哪兒就餐,轉過身統(tǒng)一兄就不見了。再一轉身,猛然被挨挨擠擠的人群推入門內。您是石家莊的老沈,沈科長吧?有人摟著我肩膀套近乎,上回咱們在連云港你說什么來著……不由分說被拽到“廢次殘”的餐桌上。隔著老遠,看見統(tǒng)一坐在“蜂窩煤”那邊,跟人談笑風生。我擺脫身邊的“廢次殘”,起身大喊統(tǒng)一名字。大廳里嘈聲雜亂,根本聽不見。找到跟前,那邊已是酒過一巡,動筷子了,我好不容易將他拽起來。他還真把自己當“蜂窩煤”了。散客人少,我們被安排在另一處小餐廳就餐。統(tǒng)一兄嘟囔說,龍井蝦仁你都沒讓我吃一口,忘了給你介紹,濟寧那個閻主任是你們杭州人……
后來我將這事作為素材寫進小說 《不二法門》。這是哪一年的事情?好像 是1989。
生活不在別處,僵蟄的心靈漸漸蘇醒。1990年11月,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會第五屆年會在浙江大學舉行。我又見到錢理群、吳福輝。當文學陷入荊棘之地,人們重新認識魯迅,重新估量五四與新文學,忽而發(fā)現(xiàn)還有張愛玲。會后陪老錢、老吳游西湖,從龍井一路走到九溪。下過雨,溪澗淹沒了山路,我們脫了鞋,赤足涉水而行。在九溪十八澗“溪中溪”菜館午餐,偌大的店堂里只有我們三人。喝著燙熱的紹酒,老錢談興勃發(fā),聲振屋瓦。一道西湖醋魚沒等下箸就涼了,初冬氣候竟是奇冷。
那幾年常跟現(xiàn)代文學那幫人玩在一起。翌年十月,我和育海去濟南參加“紀念文學研究會七十周年研討會”,又見到錢理群和吳福輝。會上還有王富仁、舒乙、陳平原、夏曉虹、黃修己、孔范今、陳子善、藍棣之、汪暉、王曉明等人。會后游淄博、泰山、曲阜。在淄博參觀蒲松齡故居,午間在淄博師院餐廳用膳。上來三道當?shù)靥厣穗龋阂槐P螞蚱,一盤蠶蛹、一盤蝎子。除當?shù)厝硕疾桓蚁麦?,唯陳子善大噉無忌,稱味道不錯。
1992年9月間,湖南教育出版社擬出“20世紀中國文學與區(qū)域文化叢書”,請嚴家炎老師做主編,錢理群、趙園、吳福輝、凌宇、陳平原、羅成琰等人為編委,我亦忝列其中。在長沙開編委會。趙園還帶來一位日本學者,就是京都大學的中島碧教授。
當時吳福輝正搞“海派文化”研究,對這題目最有興趣,會上大談老上海的文化生態(tài)。四馬路,百樂門,蘭心,美琪……從張愛玲蘇青說到周天籟的《亭子間嫂嫂》。陳平原提醒大家,這套書切忌做成“上篇是某一區(qū)域文化特征的概述,下篇是表現(xiàn)此區(qū)域生活的文學作品分析”。他認為“區(qū)域文化”基本上是個史學命題,需要許多實證材料,不能“想當然”。他的發(fā)言引起中島碧共鳴,第二天她寫了幾頁稿紙的意見交給陳平原,對中國學者偏重感性因素的著述思路有所批評。
長沙的討論結束后,大家乘車去湘西。每至停車休憩,中島碧便到路邊小店買啤酒喝,我身邊有開瓶工具,她總來借用。一來二去也聊些別的,有次問我是否喝過日本酒,我說清酒當然不錯,但有一種日產威士忌似亦不差于一般Scotch。她下次來華時竟專門帶一瓶那個牌子的酒,托王得后轉交我。途中在永順縣王村逗留一日,那是電影《芙蓉鎮(zhèn)》的外景地。青石板街,米豆腐,吊腳樓、船埠……當?shù)卣@然花了心思要營造鄉(xiāng)鎮(zhèn)聚落的自然形態(tài)。至張家界,游天子山,老錢像孩子似的滿山亂跑。在一處山坳里,凌宇找了一家農戶安排午飯,從人家灶間里覓到熏干的老臘肉和果子貍。
湖南教育社的事兒一完,我就拉著錢理群、吳福輝、凌宇三位去上海,參加我們浙江文藝社舉辦的“現(xiàn)代作家詩文全編”選題座談會。坐火車,從長沙到上海,聊了一路。
在餐車吃午飯。豆豉苦瓜、紅椒豬肝、蒜苔臘肉。老錢關心地問起做這套“全編”會不會虧本。商品經濟大潮乍起,學者們已開始留意出版業(yè)經營狀況。不知誰說起可利用文化衫做圖書廣告。老錢馬上想到,可將現(xiàn)代作家書里的妙句印在T恤上——
譬如,魯迅《狂人日記》那句話:“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大家狂笑,都說這主意好。
老吳拈出張愛玲名句:“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p>
凌宇想到沈從文《邊城》最后那句
教授說,當你把詩歌拿到顯微鏡底下去研究,就不覺得有趣了。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贝蠹叶颊f絕對有回頭率。
這是途中解悶的笑談,現(xiàn)在說來倒是文創(chuàng)思路。
“全編”座談會安排在延安東路大文豪酒店(又稱上海新聞出版活動中心)。黃育海偕本社同仁已先期抵達。這次很榮幸地請到上海文化界諸多前輩,有許杰、王元化、王西彥、柯靈、賈植芳、徐中玉、錢谷融等。更有眾多學術中堅,如王得后、錢理群、吳福輝、凌宇、周介人、陳思和、王曉明、陳子善、藍棣之等?!蹲x書》雜志吳彬、趙麗雅,《文匯報》系統(tǒng)陸灝、鄭逸文亦應邀出席。
此事王元化《9 0 年代日記》、揚之水《〈讀書〉十年》均有記載。王先生記云:“(1992年10月2日)晴,上午出席浙江文藝社假座新聞出版中心召開的座談會,與會者多王瑤弟子如錢理群、吳福輝等?!睍h期間,王先生還贈我一冊新近再版的《文心雕龍講疏》。
老先生們對出版現(xiàn)代作家作品全編不但很支持,許多問題上對我們多有指教。王元化對現(xiàn)代作家著作的版本問題自有見解,告誡我們切忌偷懶采用坊間俗本。賈植芳特別強調,新文學發(fā)展不是左翼右翼那么涇渭分明,選題布局要避免以偏概全。賈先生山西口音太重,往往須陳思和翻譯才能聽懂。與會的中年學者大多承擔這套書的編纂工作,發(fā)言中對許多問題都摳得很細。
那幾日伙食安排得不錯,酒店后邊的餐廳叫“南海漁村”,育海專門去廚房叮囑。就餐時,育海總是拉著老錢坐到老先生那桌,陪賈先生、錢先生他們喝酒。
我的大學同學孫蘇、小梁原先跟我是同行,后來改換門庭做了大學教授。有一次在西湖邊聚會,她們問起,你怎么沒去高校謀一席教職?在她們看來,我來往的師友一多半是大學教師,以為我有一種學院情結。1990年代以后,作家、評論家和文學編輯投奔院校逐漸成為一種風氣。尤其大學擴招一來,許多學校都忙不迭進人??晌抑?,我做不來這一行,教師并非適合自己的職業(yè)。
有一部外國電影,說的是一位英國教授卷入軍情六處與俄羅斯黑手黨的暗斗,腦子里已連不起故事情節(jié)了,卻記得某個對話場景。在卡薩布蘭卡的派對上,有人問教授在大學里教什么課程,教授搪塞說,只是教些很枯燥的東西。追問之下,他說是教“詩學”。對方不解,研究詩歌不是很有意思嗎?教授說,當你把詩歌拿到顯微鏡底下去研究,就不覺得有趣了。
我跟她們說,冷盤點杭州醬鴨肯定沒錯。她倆不是本地人,不太熟悉杭幫菜。以我個人口味,鴨子的吃法僅此三種最佳:北京烤鴨、南京鹽水鴨、杭州醬鴨。至于杭菜的老鴨煲,不過是一般家庭主婦的做法(餐館里只是舍得多擱筍干)。淮揚菜的三套鴨很有名,曾在某次筵席上見識過,但我更不喜歡那種過于復雜的菜品。
黑大中文七七級在浙江連我一共六個同學,除了兩位教授,老黃、老付和宇清是公務員。過去各忙各的,最近七八年來每年聚會一次?,F(xiàn)在都退休了,聚到一起多是懷舊的話題,有時亦聊文學。文學不用拿到顯微鏡下去看,話里話外勾連著我們的青蔥歲月。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