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學生心理狀態(tài)會對今后的工作學習有重要影響,為了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實現(xiàn)個人價值,在各種社會思想對學生心理、思想持續(xù)產生影響的形勢下,必須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引言:現(xiàn)代大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貢獻應有力量。受計劃生育影響,當前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家庭給予了更多的關愛;再加之網絡信息媒體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大學生難免受各種不良思想荼毒,思想觀念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態(tài)勢。在高校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確保學生心理健康勢在必行。
1.1 教師能力不足,無法給學生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從當前高校教育情況來看,雖然都會或多或少涉及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擔任這一教育工作的教師通常為思想政治或者班級輔導員兼任。實際上這一項教育工作對于教師的專業(yè)性要求很高,也具有一定的技術性,需要由專業(yè)的心理學教師擔任,由于普通教師兼任沒有足夠的專業(yè)知識或者有相關證書但是長期不在心理健康崗位上任職,所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1.2 課堂教學傳統(tǒng),學生學習興趣低
高校教學工作中,對于心理健康等課程通常是幾個班級的學生共同聽課,教師難以兼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一階段對學生的要求也低,通常是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授課,很少在課堂上做師生互動。心理教學課程形式一般相對單一,也不會照顧到學生喜好以及特點,并且通常會計入學分。在此情況下,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為學分或者考試來上課的現(xiàn)象,加之課程本身沒有吸引力,所以學生對于授課內容很少關心,也就難以起到多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另外,在一些心理講座以及心理咨詢等活動中,通常不對全體學生做硬性聽課要求,很多學生沒有參加這些活動,也就難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3 教育經費投入少
一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活動投入不足。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基礎課程教學也要有心理健康活動輔助。在開展心理教育中,邀請一些專家進行心理咨詢、講座等活動可以進一步豐富大學生校園生活,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提高抗壓力,調節(jié)情緒。邀請專家或者舉辦其他活動,均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
二是教學設施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當前采用的合班授課方式與資金投入不足有一定關系。在合班授課情況下,師生間難以進行溝通互動,一些有心理問題的同學難以讓老師察覺,教師也通常不會刻意注意學生狀態(tài)。在此情況下,也就難以起到心理教育效果,無法讓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早日走出困境。
三是教學模式方法的研究投入少。當前響應科教興國號召,各類課題、學術研究不斷開展。不過在學生心理教育方面的研究則很少,長期得不到重視,從業(yè)教師難以和同行交流提升,沒有更優(yōu)質的教學模式方法指導工作。
1.4 對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及干預不足
心理問題相較于其他問題而言更難以被察覺。從當前情況來看,很多高校都是在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心理方面的嚴重問題后才著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也難以保證教育效果。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心理健康預防方面的教育宣傳不到位。由于宣傳不足,學生對自我心理健康認知水平不高,也沒有足夠的心理問題解決能力,從而使心理危機出現(xiàn)。另一方面是在出現(xiàn)心理危機后教師無法做出正確引導。學生與教師由于角色不同,會有一定的距離感,大部分學生不愿讓教師知道自己存在心理問題,教師也可能在心理教育中抓不住關鍵點、語氣、角度不對,從而引起學生反感,起不到教育效果。
2.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素質能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所以必須加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師資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要改變一些高校中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業(yè)教師外出學習培訓需要自費的現(xiàn)象,加大對心理教育教師的經費支持,加大培訓力度。二是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擴大,各學科的任課教師、各班級的輔導員、宿舍樓的管理員都要參與心理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學校應將心理教育內容做為教師納新培訓內容之一。三是要充分發(fā)揮心理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優(yōu)勢,培養(yǎng)這些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以學生的身份對校園內的學生做心理將開教育,減少師生隔閡對教育效果的影響。
2.2 建立心理教育教學體系
要根據(jù)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課程標準體系。要以課堂教育為主,根據(jù)學生所處層次以及心理健康水平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及相關選修課,改變很多高校只在大一階段開設心理學相關課程的現(xiàn)實情況。也要開展多種心理教育活動輔助教學,給學生提供選擇空間。學校要根據(jù)學生特點、愛好、心理健康情況選擇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師要致力于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有效性。要注意教育與實際相結合,采取多種教育方式,例如案例模擬、校外實踐等以提高教育效果。
2.3 增加教育經費支持
要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減少班級人數(shù),增加班級總數(shù)量。要為心理教育活動開展提供場所以及相關配套設施。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支持,鼓勵從業(yè)教師加強心理教育科研,設立科研獎勵基金激發(fā)教師科研熱情。加強心理教育指導與培訓,邀請專家學者開展講座以及教育指導,提高教師任教水平。鼓勵教師參與校外培訓交流活動,拓寬教育思路。加大心理教育活動資金投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動。讓學生對心理教育課程有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水平,拉近距離,為開展心理教育打下良好基礎。通過微信、QQ、校園網、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宣傳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要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班級內部關系,以溫暖的師生、生生關系降低學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問題。
2.4 針對學生心理危機建立預防、干預體系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以預防為主。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在各年級開展心理測試以及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問卷調查活動。要確保這些活動可以落到實處,避免走形式現(xiàn)象?;顒雍笠M行專業(yè)分析,并做針對性指導。對于存在問題的學生,應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抓關鍵進行疏導。一些學生存在嚴重心理危機,要建立預警機制,適時引導,但也要注意工作方法,不要讓學生產生被監(jiān)控的感覺。在心理危機處理后要做好善后,對當事人進行保護、心理輔導,降低影響。
大學生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一股重要力量,高校是大多數(shù)學生最后一個校園生活學習階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會影響后今后工作生活,參與工作后也難以再開展心理教育工作。所以要重視大學生心理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心理教育教學體系,增加經費支持,建立心理危機預防、干預體系,確保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單位:重慶商務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