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宸,張鳳秋,高賢嫻,王丹妮,牛志多,洪 鐵,*
(1.吉林大學藥學院藥理教研室,長春130021;2.錦州市林業(yè)草原保護中心,錦州121000;3.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長春130012;)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木耳科木耳屬,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1]研究表明,黑木耳多糖具有降血脂、抗血栓、降血糖、抗凝血、抗衰老作用,抗腫瘤、提高免疫力等生物學活性[2]。
紫蘇(Perillafrutescens)為一年生唇形科草本植物[3]。紫蘇籽油作為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油,有著抗衰老、降血脂、防癌等諸多功效。
紫蘇黑木耳乳,是由紫蘇子油與黑木耳提取的多糖經混合、均質乳化等工藝制成的混懸乳液。本研究通過對混懸乳液中配方工藝優(yōu)化,以及混懸乳液的制備,為紫蘇黑木耳乳工業(yè)生產提供理論基礎。[4]
BS-124S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HH-W420S恒溫電熱三用水箱,金壇市現(xiàn)代儀器廠;高速萬能粉碎機,北京市永光明醫(yī)療儀器有限公司;FSH-2可調高速勻漿器,常州市金壇區(qū)環(huán)宇科學儀器廠。
黑木耳購于吉林樺甸;紫蘇子油由長春花香四季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葡萄糖對照品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纖維素酶(酶活力≥400 U/mg)、果膠酶(酶活力≥30 U/mg)、木瓜蛋白酶(酶活力≥30 U/mg)均購自自天津利華酶制劑有限公司;蜂蠟購自杭州保靈養(yǎng)泰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超純水。
2.1.1 黑木耳多糖提取方法
參考姜洪彬[5]等人的方法,采用復合酶法提取黑木耳多糖。
流程:黑木耳粉碎過篩→加水和2%復合酶→酶解→加熱提取→過篩→收集濾液→濃縮干燥→黑木耳多糖粉。
2.1.2 黑木耳多糖提取物含量測定方法(苯酚-硫酸法)
2.1.2.1 標準曲線的制備:
精確稱取105℃干燥至恒重葡萄糖標準品0.04g,用蒸餾水定容至100ml,得葡萄糖標準溶液。將該標準溶液稀釋成濃度為 40、20、10、5、2.5、1.25μg/ml的溶液,分別吸取稀釋液2ml,加入5%的苯酚溶液1ml,混合后迅速加入5ml濃硫酸,混勻,30℃水浴中顯色10min,另以蒸餾水代替葡萄糖溶液同上操作為空白對照,在490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葡萄糖糖濃度(C)為橫坐標,吸光度(A)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2.1.2.2 測定方法:
稱取0.1g黑木耳多糖樣品,精密稱定,加蒸餾水定容至100ml,制成黑木耳多糖溶液,樣品稀釋10倍后,精密量取該溶液1ml,按上述葡萄糖吸光度測定方法操作,測定吸光度,根據(jù)標準曲線計算多糖的濃度和樣品中多糖的含量。
2.2.1 紫蘇黑木耳乳配方比例考察
本品是由紫蘇子油與黑木耳提取的多糖及輔料制成的混懸乳。由于混懸乳易出現(xiàn)藥液分層現(xiàn)象,影響本品的服用,因此應對混合比例進行實驗考察,以便制成穩(wěn)定的混合乳液。
2.2.2 紫蘇油用量的考察
紫蘇子油合理的用量即可保證混懸乳物料具有良好的流動性,以及物料適宜的粘度,提高產品的穩(wěn)定性。通過查閱文獻和實驗摸索,對多糖提取物與紫蘇子油配比進行研究,根據(jù)混懸乳流動性和顆粒分布均勻度綜合評價,確定最佳配比。
2.2.3 多糖粉粒度的考察
以沉降體積比為指標,考察多糖粉的粒度對混懸乳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選取不同粉碎粒度的黑木耳提取多糖粉適量,分別按配方比例加入紫蘇子油,制成混合乳液,精密稱取樣品適量,轉入具塞量筒中,蓋塞,記錄混懸液原始高度H0,靜置3h后,記錄最終高度H,按公式F=H/H0計算沉降體積比,確定多糖粉的最佳粉碎粒度。
2.2.4 助懸劑的選擇和用量
為保證混懸乳中多糖顆粒均勻分散在紫蘇子油中,防止在貯存過程中顆粒沉降,須加入一定量的助懸劑,以提高制劑的穩(wěn)定性。通過查閱文獻及多次實驗摸索確定以蜂蠟作為穩(wěn)定劑添加。
稱取紫蘇子油適量,加入不同比例的蜂蠟,60℃加熱熔融,放冷備用。分別稱取上述混合溶液適量,按配方工藝加入多糖粉,制成混合乳,轉移到具塞量筒中,37℃水浴保溫,靜置3h后,記錄沉降體積比 F<0.9時所需的時間并觀察藥液性狀,確定蜂蠟的最佳加入量。
結果見表1,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為A=0.0180C+0.0015(R=0.9999),式中:A 為吸光度;C 為葡萄糖溶液濃度,單位 μg/ml。
表1 葡萄糖標準曲線表(濃度單位:ug/ml)
通過2.1.2.2中方法測得三次多糖含量的均值為96.2%,多糖提取率超過20%,說明該提取工藝穩(wěn)定可靠,得到的黑木耳多糖可用于進一步應用。
3.3.1 紫蘇子油與黑木耳多糖配比實驗結果
表2結果表明:多糖提取物粉與紫蘇子油1:1.5混合制成的混懸乳物料的狀態(tài)較好,有適宜的粘稠度和較好的流動性,確定此配比為最佳工藝參數(shù),后續(xù)實驗采用此配方進一步研究。
表2 紫蘇子油與黑木耳多糖不同配比對混懸乳的影響
3.3.2 多糖粒度實驗結果
表3結果表明:隨著膏粉粒度的增加,沉降體積比逐步增大,表明藥液的穩(wěn)定性逐步增強,且膏粉粒度達到120目水平以上,藥液沉降體積比達到0.90以上,因此應當取過120目篩的多糖粉制備紫蘇黑木耳乳液。
表3 多糖粒度對混懸乳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
3.3.3 蜂蠟用量實驗結果
如表4所示,蜂蠟用量為紫蘇子油的8%及以上時,混懸乳液在24h內才不發(fā)生明顯沉降,蜂蠟比例超過12%時,混懸乳液呈半固體,流動性很差。
當蜂蠟與紫蘇子油的比例達到0.08:1時,混懸乳液發(fā)生明顯沉降需要的時間較長,藥液較穩(wěn)定,流動性較好,故配方選用加入紫蘇子油8%用量的蜂臘作為助懸劑。
表4 蜂蠟用量對混懸乳液性質的影響
本研究優(yōu)化后的紫蘇黑木耳乳制備工藝為:稱取紫蘇子油,加入蜂蠟,于60℃加熱熔融,放冷備用。黑木耳提取多糖,粉碎成能過120目篩的細粉,加入到上述冷卻的紫蘇子油蜂蠟的混合液中,充分混勻,用膠體磨均質乳化。通過本文的研究,為紫蘇黑木耳乳提供了科學、可靠的制備工藝,使紫蘇黑木耳乳的療效和質量得到保障,適合進一步工業(y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