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 要:本文以東北特有的大豆東農(nóng)42、東農(nóng)47和東農(nóng)52為試驗材料,選用盆栽方式種植,在苗期和開花期分別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的LaCl3、CeCl3和LaCl3+CeCl3溶液,研究不同種類和濃度的稀土對大豆源庫比值變化的影響。結果表明:對大豆在苗期和初花期分別進行一次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稀土溶液,大豆源庫比值未改變其自身變化整體規(guī)律,即在籽粒發(fā)育前期迅速下降后降幅減小保持平緩的主要趨勢。同時,分析大豆成熟后各處理源庫比值表明,不同濃度稀土對大豆源庫比的作用存在種間差異。對成熟大豆而言,籽粒庫是唯一的生長中心,籽粒庫的庫容直接決定了大豆產(chǎn)量,因此對大豆東農(nóng)42而言LC4處理下的大庫使得該處理大豆成熟后百粒重達到最大。東農(nóng)52在Ce3處理下的大庫使得該處理成熟后產(chǎn)量最大。
關鍵詞:鑭;鈰;大豆;籽粒庫;源庫比值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930004
素有“豆中之王“的大豆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生理活性和工業(yè)用途十分廣泛,故受到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廣泛關注。我國是世界公認的大豆原產(chǎn)國,有著悠久的栽培和消費史。但近幾年,由于國產(chǎn)大豆生產(chǎn)成本高、勞動效率低、單產(chǎn)低、需求量大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產(chǎn)量由原來的第一逐漸退居第4,原本的自給自足的生產(chǎn)大國變?yōu)橐揽窟M口來維持需求。因此,提升大豆品質(zhì)、提高產(chǎn)量、增強我國大豆國際競爭力迫在眉睫。
1?對東農(nóng)42源庫比值的影響
1.1?La對東農(nóng)42源庫比值的影響
如圖1所示,隨著大豆的生長發(fā)育,大豆源庫比在CK和較低濃度La12處理下于初莢后50d有小幅回升,其他處理源庫比均不斷下降。其中初莢后20~30d各處理源庫比急劇下降57.73%~71.55%,下降比例隨稀土濃度的升高呈現(xiàn)先變大后變小的趨勢。La15處理下降程度最大,CK下降41.80%。初莢后30~40d處理繼續(xù)下降30.15%~53.51%,CK下降52.94%,之后趨于平緩。從圖中可以看出,與處理相比,對照源庫比下降趨勢較平緩,且持續(xù)時間長。初莢后40~60d大豆源庫比趨于穩(wěn)定,其中高濃度處理La18在此階段源庫比持續(xù)下降,其他處理和CK源庫比均有一個上升的過程。成熟后大豆源庫比隨稀土溶液濃度的升高呈現(xiàn)先變大后變小的趨勢,并在150mg/L稀土鑭溶液的處理下達到最大為0.73(P>0.05),180mg/L稀土鑭溶液的處理下最小為0.55(P>0.05)。
1.2?Ce對東農(nóng)42源庫比值的影響
如圖2所示,隨著大豆的生長發(fā)育,大豆源庫比下降。在初莢后20~30d這個生長階段源庫比下降速度最快,CK,Ce3,Ce6,Ce9源庫比分別降低41.80%、52.25%、71.77%、46.40%。各處理源庫比在初莢后30~40d持續(xù)下降后趨于穩(wěn)定。成熟后期(初莢后40~60d)CK及各處理源庫比均存在一個小幅上升的過程。其中,CK和低濃度處理Ce3的上升過程存在于初莢后40~50d,較高濃度處理Ce6和Ce9的上升過程存在于初莢后50~60d。大豆成熟后源庫比隨稀土鈰濃度的升高呈現(xiàn)先變小后變大的趨勢,CK,Ce3,Ce6,Ce9源庫比分別為0.62、0.70、0.63和0.72,各處理源庫比都大于CK,但和CK無顯著差異,其中90mg/L鈰溶液使源庫比值達最大。
1.3?La+Ce對東農(nóng)42源庫比值的影響
如圖3所示,隨著大豆的生長發(fā)育,大豆源庫比下降。在初莢后20~40d這個生長階段源庫比下降速度最快,下降比例達67.34%~83.88%;初莢后40~60d高濃度混合稀土溶液(60mg/L)使大豆源庫比有小幅回升,其他處理源庫比趨于穩(wěn)定。成熟后大豆源庫比隨稀土混合液濃度的增加呈現(xiàn)先減小后增加的趨勢,LC3,LC4,LC6處理下源庫比分別為0.57、0.50和0.84,較CK分別減小8.00%(P>0.05)、減小19.51%(P>0.05)、增加35.79%(P<0.05)。
對比單一稀土、混合稀土對大豆源庫比值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相比,各單一稀土處理的大豆源庫比迅速下降的發(fā)育時間主要集中在初莢后20~30d,而混合稀土溶液處理源庫比迅速下降階段集中在初莢后30~40d。在籽粒發(fā)育初期即初莢后20d,單一稀土處理的大豆源庫比均大于對照,可能是單一稀土處理在此階段更有利于大豆莖葉的發(fā)育,而使得大豆源庫比變大。在該發(fā)育階段混合溶液LC4處理下大豆源庫比最小為1.90。大豆發(fā)育過程中,與單一稀土處理相比,對照和混合稀土處理源庫比下降趨勢較平緩,且持續(xù)時間長,其中Ce6積累最迅速。對比初莢后20d各處理源庫比具體數(shù)值可以發(fā)現(xiàn),對照及混合稀土處理源庫比值小于單一稀土處理,說明在前期發(fā)育中混合稀土處理更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向庫器官積累。大豆成熟后,在混合稀土LC4處理下大豆東農(nóng)42源庫比最小為0.50,因此,在現(xiàn)有濃度梯度設置下,LC4是最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向庫器官積累的處理。
2?對東農(nóng)47源庫比值的影響
2.1?La對東農(nóng)47源庫比值的影響
如圖4所示,隨著大豆的生長發(fā)育,大豆源庫比值下降。初莢后20~30d大豆源庫比值顯著下降,降幅達58.49%~72.09%。初莢后30~40d大豆源庫比持續(xù)下降。初莢后40d,大豆源庫比值隨稀土溶液濃度的升高而減小,但始終大于CK。初莢后40~60d大豆源庫比值趨于穩(wěn)定,在此發(fā)育進程中除La12處理源庫比持續(xù)平緩增加,其他處理均有一個先升高后降低的過程。成熟后大豆源庫比值隨著稀土La濃度升高逐漸減小,CK,La12,La15,La18處理下的源庫比值分別為0.63、0.81、0.70、0.54,各處理較CK增加或降低都不顯著(P>0.05)。
2.2?Ce對東農(nóng)47源庫比值的影響
如圖5所示,隨著大豆的生長發(fā)育,大豆源庫比下降。初莢后20~30d大豆源庫比顯著下降,降幅達50.95%~70.98%。初莢后30~40d大豆源庫比持續(xù)下降。降至發(fā)育初期的11.30%~20.75%,其中Ce6處理下源庫比降幅最大。初莢后40~60d各處理源庫比趨于穩(wěn)定,CK在波動中上升,稀土鈰處理持續(xù)緩慢上升。大豆成熟后各處理源庫比隨稀土鈰溶液濃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始終均低于對照,Ce3,Ce6,Ce9處理下大豆源庫比為0.59、0.63、0.64,較CK分別降低7.27%(P>0.05)、0.59%(P>0.05)、0.16%(P>0.05)。
2.3?La+Ce對東農(nóng)47源庫比值的影響
如圖6所示,隨著大豆的生長發(fā)育,大豆源庫比下降。初莢后20~30d大豆源庫比顯著下降,而后趨于平緩。在初莢后30~60d之間,LC4處理源庫比持續(xù)緩慢下降,對照及其他處理的源庫比均存在一個上升的過程。初莢后40d各處理源庫比均高于對照,且鑭鈰混合溶液濃度越高源庫比越大。初莢后50~60d,CK,LC3,LC4,LC6處理大豆源庫比持續(xù)降低,分別降至0.63、0.87、0.48、0.88,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P<0.05)。
對比單一稀土、混合稀土施用效果發(fā)現(xiàn),對照及各單一稀土處理均在初莢后20~30d之間源庫比迅速減小;初莢后30~40d繼續(xù)降低,但下降速度變慢;初莢后40d至成熟過程中大豆源庫比保持平穩(wěn)?;旌舷⊥撂幚淼拇蠖乖磶毂仍诔跚v后20~30d迅速減小后基本趨于平穩(wěn),其中高濃度LC6處理在初莢后30~40d源庫比變大,而其他處理若存在源庫比變大的現(xiàn)象,則此現(xiàn)象均發(fā)生在大豆發(fā)育后期,這可能是高濃度LC6的處理使大豆發(fā)育期提前而造成的,這與楊家樸研究一致。
單一稀土鑭處理下,各處理在初莢后20d源庫比均大于對照,說明在大豆苗期和大豆初花期各對東農(nóng)47葉面噴施一次稀土La溶液,現(xiàn)有濃度的設置下各處理與對照相比在籽粒發(fā)育前期更有利于大豆莖葉的生長和發(fā)育。高濃度稀土鈰處理Ce9和中濃度混合稀土處理LC4在籽粒發(fā)育前期對大豆源庫干物質(zhì)的分配與稀土鑭處理相似,均更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向源器官積累,但其作用效應較La15處理差,La15處理在初莢后20d大豆源庫比值最大達4.16。大豆成熟后,大豆源庫比在LC4處理下達到最小0.48,說明此處理在大豆成熟時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積累在庫器官,對比籽粒發(fā)育初期數(shù)據(jù)可知,LC4處理在籽粒發(fā)育前期使更多營養(yǎng)物質(zhì)流向源器官,促進源器官的生長發(fā)育,增加其光合作用產(chǎn)物的形成和積累,使其更多的流向庫器官,從而在大豆完全成熟時源庫比最小。
3?對東農(nóng)52源庫比值的影響
3.1?La對東農(nóng)52源庫比值的影響
如圖7所示,隨著大豆的生長發(fā)育,大豆源庫比不斷下降。在初莢后20~30d這個生長階段源庫比下降速度最快,其中對照降幅達55.81%,各處理下降比例隨稀土溶液濃度的升高呈現(xiàn)降低趨勢,降幅在59.43%~70.71%。初莢后30~40d除La15處理大豆源庫比小幅升高外,其他處理源庫比持續(xù)降低。初莢后40~60d大豆源庫比趨于穩(wěn)定。成熟后大豆源庫比隨稀土鑭液濃度的升高逐漸降低,但始終高于CK,La12,La15,La18處理下的源庫比分別為0.84、0.83、0.79,各處理較CK分別增加17.83%、16.28%、10.68%,各處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P>0.05)。
3.2?Ce對東農(nóng)52源庫比值的影響
如圖8所示,隨著大豆的生長發(fā)育,大豆源庫比不斷下降。初莢后20~30d大豆源庫比顯著下降,其中CK降至1.48,各處理源庫比降至0.93~1.18。初莢后30~60d對照源庫比始終高于各稀土鈰處理;其中初莢后30~40d對照及各處理源庫比持續(xù)下降,初莢后40~60d大豆源庫比趨于穩(wěn)定。成熟后大豆源庫比隨稀土鑭液濃度的升高逐漸變大,在Ce9處理下達到最大,但始終小于CK。大豆成熟后Ce3,Ce6,Ce9處理下源庫比分別為0.52、0.53、0.57,各處理與對照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3.3?La+Ce對東農(nóng)52源庫比值的影響
如圖9所示,隨著大豆的生長發(fā)育,大豆源庫比呈下降的趨勢。在初莢后20~40d這個生長階段源庫比下降速度最快,在此發(fā)育進程中對照源庫比始終大于稀土鑭和鈰混合溶液處理。初莢后40d,CK源庫比降至0.72,各處理源庫比降至0.54~0.64。初莢后40~60d大豆源庫比趨于穩(wěn)定,在此進程中CK及各濃度稀土鑭鈰混合溶液處理源庫比均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大豆成熟后對照源庫比為0.71,處理源庫比隨稀土鑭鈰混合溶液濃度的升高先變小后變大;在LC4處理下達最小0.57,較CK降低19.70%(P>0.05);在LC6處理下達最大0.80,較CK增加12.51%(P>0.05)。
比較單一稀土的施用和混合稀土的施用發(fā)現(xiàn),除La15處理在初莢后30~40d之間源庫比小幅上升之外,其他各處理源庫比變化趨勢均與對照相似,即在初莢后20~30d源庫比迅速減小,降幅均達50%以上,在初莢后30~40d下降速率變小,但仍不斷下降,初莢后40d之后保持平穩(wěn)。
對比不同稀土種類處理之間差異發(fā)現(xiàn),在初莢后20d各濃度單一稀土鈰處理大豆源庫比均大于對照且在高濃度Ce9處理下達到最大,說明單一稀土鈰的處理在大豆發(fā)育前期更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向源器官分配,更有利于大豆莖葉的生長。在混合稀土溶液處理下,大豆源庫比在初莢后20d均小于對照,且在大豆籽粒發(fā)育過程中,除大豆成熟后期之外各時期混合稀土處理大豆源庫比均小于對照。因此,混合稀土溶液的處理更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向庫器官分配,促進庫器官的生長和積累。
大豆成熟后,各濃度單一稀土鈰處理及混合稀土LC4處理大豆源庫比顯著小于對照及其他處理,并在低濃度鈰溶液Ce3處理下最小,源庫比為0.52,此處理是現(xiàn)階段濃度和處理設置下最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向大豆庫器官分配的處理。對比初莢后20d大豆源庫比數(shù)值發(fā)現(xiàn),Ce3處理在大豆發(fā)育前期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向源器官積累,促進大豆莖葉的生長發(fā)育進而增加大豆光合作用產(chǎn)物的形成和積累,在大豆成熟后期將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分配到庫器官,使大豆源庫比值變小,進而增加產(chǎn)量。對比高濃度稀土混合溶液LC6處理,在LC6處理下,大豆源庫比在初莢后20d顯著小于對照和其他處理,此時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流向庫器官,而大豆成熟后源庫比較其他處理大,可能是該處理不利于“疏庫”,而造成大豆成熟后營養(yǎng)物質(zhì)沒有更多的流向庫器官。
4?結論
大豆源器官主要是指大豆葉片,是大豆生產(chǎn)同化物的主要場所,大豆庫器官是指大豆豆莢,是大豆用于儲存同化物的主要場所。源庫關系的研究有利于調(diào)控大豆的栽培,進而達到增產(chǎn)的目的。Hardman、Hanway認為,大豆產(chǎn)量主要受到大豆源器官產(chǎn)生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能力的限制;而Schou認為,大豆產(chǎn)量主要受控于大豆庫器官的容量。大豆的源庫關系不僅對產(chǎn)量有決定性作用,對其品質(zhì)也有一定的作用。王光華的研究顯示,大豆擁有大源小庫時更有利于籽粒脂肪積累,擁有小源大庫時更有利于籽粒蛋白質(zhì)的積累。
對大豆在苗期和初花期分別進行一次葉面噴施不同濃度稀土溶液,大豆源庫比值未改變其自身變化整體規(guī)律,即在籽粒發(fā)育前期迅速下降后降幅減小保持平緩的主要趨勢。同時,分析大豆成熟后各處理源庫比值表明,不同濃度稀土對大豆源庫比的作用存在種間差異。對成熟大豆而言,籽粒庫是唯一的生長中心,籽粒庫的庫容直接決定了大豆產(chǎn)量,因此對大豆東農(nóng)42而言LC4處理下的大庫使得該處理大豆成熟后百粒重達到最大。東農(nóng)52在Ce3處理下的大庫使得該處理成熟后產(chǎn)量最大。
參考文獻
[1]
盧艷麗.大豆源庫關系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2.
[2]楊家樸,張淑媛.稀土元素處理對提高冬小麥產(chǎn)量的生理分析[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86,6(1):15-19.
[3]Hardman LL and WA Brun.Effect of atmospheric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n growth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soybeans[J].Crop Sci,1971,11(1):886-888.
[4]Hanway JJ and CR Weber.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eight soylxan varieties[J].Agron.J,1971,63(1):227-231.
[5]Schou JB et al.Effect of reflectors,blackboards or shades appli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plant development on yield of soybeans[J].Crop Sci,1978,18(1):29-35.
[6]王光華,劉曉冰,楊恕平.生殖生長期源庫改變對大豆籽粒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J].大豆科學,1999,16(3):237-238.
[7]任紅玉,趙慧莉,王小瑞,等.鑭和鈰對東北大豆籽粒蛋白質(zhì)積累的動態(tài)影響[J].中國稀土學報,2017(06):1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