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娟
[摘 要]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在倡導新課改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潮流下應運而生,它以單元為整體,注重單元內(nèi)各篇課文的聯(lián)系,更具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單元整體教學是在整體的角度分析單元學習內(nèi)容,旨在整合語文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形式、教學思想等,對單元學習內(nèi)容盡心選擇或者創(chuàng)編,通過調整和重組等方式,以期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筆者從現(xiàn)階段單元整體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出發(fā),旨在合理科學地利用教材,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 語文;高年段;單元整體
單元整體教學是從整體的角度分析單元學習內(nèi)容,旨在整合語文教學的目標、內(nèi)容、形式等,對單元學習內(nèi)容盡心選擇或者創(chuàng)編,通過調整和重組等方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教學形式。
一、單元整體教學的現(xiàn)狀
在按照教材編排的主題單元進行教學時,很多教師因為害怕遺漏某一個知識點,還是會為每一課設定教學目標,從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到最后一篇,完成每篇課文的學習,有些或許在中低年段已經(jīng)涉及過,會造成重復教學。語文課幾乎都是以這樣的形式貫穿整個小學語文課堂,雖然教師完成了教學任務,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小學高年段的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一課一教的語文課堂,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語文知識本身應是充滿求知,充滿師生互動的課堂,這種機械的教學形式割裂了知識的存在背景和意義,碎片化的知識無法形成系統(tǒng),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二、單元整體教學的特點
(一)整合教學資源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現(xiàn)象的經(jīng)驗是一個整體,不可分解為感覺元素”,任何一個整體都有其特定的內(nèi)在結構,學習就是通過認知重組把握這種結構。單元整體教學強調在進行具體的教學前,首先要從單元整體上把握和處理教材,確定整體教學的目標,進而制定整體教學方案,從整體上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訓練。不僅單元內(nèi)有聯(lián)系,單元和單元之間也有一定的遞進,把知識體系從知識點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形成整體,化零為整。它有利于集中思維突破重難點,幫助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經(jīng)驗。
(二)提高教學效率
單元整體教學能夠更好地樹立教師的整體意識,避免傳統(tǒng)課堂中知識點零碎、教學進度緩慢、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弊端,把課堂教學時間從簡單的內(nèi)容分析向實際的語言運用等其他方面轉換,真正實現(xiàn)讀寫結合,均衡教學內(nèi)容,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立足長遠發(fā)展
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因此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同的語言材料,形成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經(jīng)驗,從而能夠借助這些能力和經(jīng)驗進行更持久的學習。這也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教學更多地服務于考試,而沒有從長遠角度考慮,真正地關注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單元整體教學的方法
(一)把握特點,確定新單元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是單元整體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總領教學的過程。每個單元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前提,以教材內(nèi)容為基礎。教學目標不宜多,應宜少而精,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已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設定科學并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目標,提高學生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技能,建立相應的價值觀。而后,教師深入解讀文本,根據(jù)單元整體目標,從而將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
(二)充分預習,整體感知文本內(nèi)容
預習是尊重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承認學生具備學習經(jīng)驗和學習能力,同時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學習,這也符合高年段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單元整體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將預習真正帶進課堂,憑借“預習單”中設置的任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思路、方法,這樣也能幫助老師了解到學生對該單元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單元整體教學應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首先是整體感知,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以及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讀通、讀懂課文,能夠選取文中的關鍵詞或簡短的語言概括,進一步把握多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結構,讓學生對文章的寫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自學課文中的生字詞,根據(jù)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含義。
(三)聚點研討,深化閱讀體驗
單元整體教學的核心詞匯是“整體”,把某一類課文看作整體,一組課文的學習,總有一種適合學好它的方法。單篇課文的學習應尋找并挖掘一篇文章與一組文章的聯(lián)系,抓住課文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疑問點、提升點展開教學。教師要能引導學生抓住本單元一篇重點文章的重點句段,學習文本的表達方法,領悟相關的主題。即學生學習這個知識點最基礎、最核心的概念,進而由這個概念、原理延伸到相關概念和原理的學習,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舉一反三”。
1.單篇精讀精講
單元整體教學不是平均主義,而應該凸顯出主次。教師在對單元整體教學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在單元主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確定好重點講解的課文,而不是面面俱到。教師可在單元內(nèi)選擇一篇課文進行精讀精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選擇某一篇課文進行精讀精講,該單元的另外幾篇課文可以采取略讀、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習單”的形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節(jié)約時間,將更多時間用于學生的讀和寫,以及具體的語言實踐,提高教學的效率。
2.同類對比閱讀
同類對比閱讀要求學生同時閱讀同類題材(如人物、動物、植物、風景等)或同一體裁類型(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等)若干篇文章時,通過對比、分析和體會該類文章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積累語言。如蘇教版課文《師恩難忘》是一篇歌頌和贊美老師的記敘文,教師可以將梁曉聲的《師恩難忘》與其進行對比教學,從結構、內(nèi)容、情感這三個方面對比其異同,讓孩子體會到同一題材的文章可以選取不同的事例來表達相同的主題,從而喚醒學生對老師的記憶,增強學生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3.課堂讀寫結合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關注到編者在每個單元設計的習作訓練,間隔時間較長,學生練筆次數(shù)太少,且比較容易讓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相分離。單元整體教學可以根據(jù)單元的具體特點,進行必要的習作訓練。在教學中貫徹讀寫結合、學以致用的理念,在文本中尋找讀寫結合的訓練點,通過練筆讓學生領悟文本的寫法,升華文章的情感,讓學生更深入地去閱讀、思考。如教師可將蘇教版的《古詩兩首》和《清平樂·村居》進行整合,形成“古詩詞專題”,要求學生能夠結合插圖,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研討,形成探究式學習的氛圍。研討之后,教師可讓學生選擇其中一首進行習作練筆。學生通過課堂上的練筆,不僅能夠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而且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加以想象的手法,還能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展示評價,遷移創(chuàng)新實踐
一個單元的教材內(nèi)容學習結束后,不要急于開始下一個單元的學習,需要對本單元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并且查漏補缺,或提高對情感和價值觀的認知,從部分回歸到整體上來。通過對知識點進行綜合性的梳理,將原本零散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建構,在延伸實踐中加以內(nèi)化。要特別指出的是,不應該僅僅以一次測驗達到檢查學習效果的目的,還應通過演講、趣味知識競賽、手抄報、學會編寫劇本并進行排演等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來實現(xiàn)。
為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習成效,教師還應結合學情、教學內(nèi)容設置相應的評價標準。以學生的自我檢測為主,教師的作用在于和學生進行討論,必要的時候提供相應的幫助。教師主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討論并解決問題的程度、合作意識以及知識體系的形成及時給予評價,從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責任編輯 吳晶晶